陶铸夫人文革遭遇揭秘:毛泽东要保的人挨批不挨打

[复制链接]
查看: 5243|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4-3-9 19: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铸夫人文革遭遇揭秘:毛泽东要保的人挨批不挨打

2014年03月09日 14:01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作者:叶予








123人参与 15评论










[url=][/url][url=]1[/url][url=]2[/url][url=]3[/url][url=]4[/url][url=]5[/url][url=]6[/url][url=][/url]



“喷气式”是喷气式飞机的简称,那是“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的一个创造。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到处都可以见到“喷气式”。(来源:南方都市报)图为“喷气式”批斗。…[详细]


核心提示:还有一次,曾志被强行拉去陪斗,造反派揪住她要她低头弯腰,这时,有人示意不要动曾志,那批莽汉才退了下去。曾志知道,若不是毛泽东的缘故,在那异常恐怖的批斗大会上,她是必死无疑的。
本文节选自《曾志与毛泽东的交往》  作者:叶予  原载于《福建党史月刊》 2002年11期
1966年6月,陶铸调北京任中宣部部长、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9月,曾志也到了北京。12月底,在一次会议上,中央文革小组批判陶铸犯了方向路线性错误,说他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
为了避开风头,毛泽东让陶铸到下面去视察一段时间。但几天之后,风云突变,陶铸还是被打倒了。不久,曾志从小字报上看到了一段据说是毛泽东的讲话,大意是:陶铸这个人是邓小平介绍给中央的,当时毛泽东曾说陶铸不老实,邓小平说还可以。曾志不相信毛泽东会这样看陶铸,可能是将“不老成”误为“不老实”,于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问是不是整理材料的同志笔误。毛泽东看了曾志的信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用铅笔在“不老实”这3个字的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并打上了一个“?”,把信退还了曾志。
陶铸落难之后,曾志就自己的处境写信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批示:“曾志同志,你是来养病的,就住在北京,帮助陶铸同志做检查。你的党组织关系,去找东兴同志。”过了二三个月,曾志又写信给毛泽东,汇报道:若再不回粤,别人会以为她是逃避审查批斗,但回粤又怕身体吃不消,特请示主席是否回去。毛泽东这次虽未有什么批示,但还是做了安排,没有让曾志回广东。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保护,曾志在“文革”中才免受皮肉之苦和人身摧残。在一次会议上,谈到陶铸的问题时,有人联系到曾志,毛泽东便不悦地表示:曾志没什么问题,陶铸是陶铸。还有一次,曾志被强行拉去陪斗,造反派揪住她要她低头弯腰,这时,有人示意不要动曾志,那批莽汉才退了下去。曾志知道,若不是毛泽东的缘故,在那异常恐怖的批斗大会上,她是必死无疑的。

1972年,已调到陕西临潼干休所的曾志,感到她的组织、工资、医疗和供给关系分别由4个地方解决,很不方便,就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提出了转归军队、每年发一套军装的请求。毛泽东看后指示:如曾志愿意留在西安,就由陕西省委安排工作,如不愿意可以调回北京。回北京,这是自监管插队以来曾志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她想也没想就答复要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曾志算离休。1975年1月13日,曾志出席了在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日,曾志向他老人家的遗体作了最后的告别。
在曾志的内心深处,总有种深深的惋惜:主席英明了一世,为什么在晚年,要搞这么一场天怒人怨的“文化大革命”!?但是,对曾志来说,她跟随毛泽东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她对她所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对她的引路人毛泽东则永存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