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专业户”曾昭绍
来源:红网-湖南工人报
2011年08月19日10:03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报记者 潘锦
荣誉档案:曾昭绍,年近八旬,195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祁阳二中、四中、一中担任过校长。由于贡献突出,1960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93年,作为特级教师的他荣获“湖南省首届徐特立教育奖”。
在祁阳, 曾昭绍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从教40载,他用热忱和执着谱写出了一段段教育传奇。
初露锋芒
280余件教具引关注
1957年从湖南师范学院毕业后,曾昭绍走上了心仪已久的教师岗位。作为数学老师,他深知教学方法和教具的的重要性,可那时的祁阳二中条件艰苦,设备奇缺,根本没有多少经费去买数学教具。为了讲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好学易懂,曾昭绍下定决心自己制作教具。此后的三年里,他白天上课、阅卷,晚上闭门设计制作教具,经常忙到凌晨两点多。1960年,曾昭绍已自行设计制作了代数、几何、三角全套数学教具280余件,利用这些教具,他引导学生把抽象的公式、定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他设计的一个模型,打开是一个三角形,合拢起来是一个梯形,可以证明12条定理,被学生称为“万能几何教具”。
由于长期熬夜制作教具,曾昭绍积劳成疾,患上了空洞型肺结核,多次咳血,甚至有一次昏倒在讲台上。经医院抢救,他醒了过来,但面对高三数学教师极缺的现实,他仍坚持带病上课。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1959年底,衡阳地委文教部在祁阳二中为曾昭绍举办了数学教具专场展览会,280余件教具引起广泛关注,《湖南日报》以《创制教具的红旗手》为题,报导了他的先进事迹。1960年,曾昭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大展身手
400亩荒山变教育沃土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曾昭绍1969年被调任祁阳四中担任校长。那时的四中,校舍面积狭小,教室连窗户玻璃都没有,校风散漫。曾昭绍上任后一手抓校风,一手抓校办企业。为了扩建校舍面积,改善教学环境,他带领全校师生教学之余办起了石灰厂、粉笔厂、纸袋厂……不久便自筹资金30余万元,把一所区级中学变成了县级中学,在他的带领下,祁阳四中很快成为了湖南省重点中学、全国先进单位。
曾昭绍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大刀阔斧的改革气魄,得到了县领导的再次信任。1974年,县里又把创办黎家坪“五七”大学的任务交给他。面对3000元办校费和400亩荒山,曾昭绍咬咬牙,卷起铺盖就搬到了荒凉的十里坪。没有教室,他白天带领大家搞科研和劳动,晚上借下附近的断塘小学上课;没有住房,他和师生一起借住农民民房柴房、工棚,下雨下雪天还得撑开伞睡觉。几年下来,他带领师生员工坚持教学、科研、建校“三不误”,完成科研项目42个,共烧制红砖100余万块,新盖校舍3000多平方米,成功研制出的“鸡瘟汤”、“鸭瘟汤”、“南瓜打顶压蔓夺高产”等被《湖南科技》大力推广,学校也成为了“湖南省先进单位”。
1979年的祁阳一中校舍简陋,高考升学率极低。1984年,曾昭绍被民主推选为祁阳一中校长,作为湖南省第一位民主选举的校长,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在祁阳一中实行了校长责任制,推行“四定”(定编、定员、定岗位、定工作量)、“四制”(岗位责任制、工作量制、考核制、奖惩制)为内容的岗位责任制,把全校工作按政工、教学、后勤三大块,确定三名副校长负责专抓,并签订目标管理合同,责任明确,职责到个人。围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目标,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检查、奖惩制度,优化了学校管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政工、教学、后勤三大系统并驾齐驱,和谐稳步发展,连年被评为省、地、县“先进集体”。1986年,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以《祁阳古城话一中》为题三次专题对其报道。1996年,祁阳一中通过省教委评估,成为全省三所既挂“省实验中学”又挂“省重点中学”牌匾的学校之一。谈起曾昭绍,祁阳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每到一所学校就能打造一所名校的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问他为什么能成功?曾昭绍笑着说:“公生明,廉生威。威者,威信、威严、威慑也,校长清廉简朴,刚正不阿,不利用职权谋取任何私利,事事身先士卒,必将威震八方,令师生可亲可敬。”
发挥余热
190万字的专著
见证育才豪情
“人虽然退休了,但是工作不能下岗。”这是曾昭绍退休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1997年至2006年,他在永州20多所学校为青年教师和中小学生义务做报告、讲座104场,热心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和身心健康。
2002年祁阳一中90年校庆之际,曾昭绍为学校捐款1万多元,为学校募捐建立50万元的奖学金基金会,保证学业成绩优秀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他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教诲微澜》、《涓流集川》、《家教精粹》和《教育探索》等8本专著,共计190多万字,这些书都是以关心下一代为出发点,为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所写。他的业绩分别被载入《中华劳模大典》、《中华魂》和《师魂之光》等权威著作中,代代流传。来源湖南工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