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记者 易征洋 永州报道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乡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一首《东风》,带我们走进了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陶铸的家乡——祁阳县。
永州作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板块,为祁阳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契机。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故里,祁阳人的思维并不老套,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祁阳正崛起湘南。
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打破区位之困
祁阳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上游,是永州北大门。与邻近县市相比,虽然同属“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板块,但有限的区位条件却成了祁阳承接产业转移的一大障碍。
区位条件上先天不足的祁阳既不沿边,也不临海;既不是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也不是省会、市府城市;既不是省级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也不是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贸易走廊政策支持县,区位优势十分有限,政策扶持也不多。如何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后发赶超、以弱胜强,拷量着祁阳100万人民的智慧。
思路决定出路。为抢抓稍纵即逝的产业转移机遇,祁阳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改进作风年等主题活动,将“开放活县”列入全县五大战略之一,确定了“聚焦工业园、决战工业化、对接长珠闽,建设新祁阳”的总思路。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祁阳人在实践中又不断充实和细化了各项具体工作思路,在招引项目方面,确定了“突出招大引强、突出资源招商、突出产业配套、突出承接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决策;在承接区域方面,确定了“瞄准港澳台,主攻长珠闽,对接大东盟”的决策;在招商方式方面,确定了“强化小分队招商、深化以乡招商、推进以商招商、探索委托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思路;在招商机制方面,确定了“政府引导、中介助力、园区推动、企业主动”的运行机制。
天道酬勤,仅2011年,祁阳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增长45%,规模企业新增10户,总数达104户。
建立招商网络,实现信息突围
虽然区位环境上强手环伺,但所幸信息网络却可以摆脱现实区位的尴尬,在全球范围内畅通无阻。
建立健全一张反应灵敏、信息灵通、高效安全的招商网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近年业,祁阳县有针对性地采用产业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广开招商引资门路,拓展县外人脉资源,延伸县外招商网络。县级领导对重要客商、重大项目亲自挂帅,参与走访、考察、谈判和签约等工作,组织、参与专题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活动。各部门主要领导每年安排三分之一时间抓招商,并在本单位组织专门班子,落实专项经费,亲自带队赴长、珠三角对接产业转移。
招商网络成果斐然。祁阳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东莞、常平、深圳、长沙等地成立了祁阳乡会,成功与美国图尔莎县建立了经济发展姐妹县,与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湖南商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一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国际化的招商网络逐步形成。
通过这张网络,祁阳成功对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新华水电、亚洲水泥行业的龙头海螺集团、NIKE公司全球五大战略伙伴之一——清远广硕鞋业集团,成功引进了湘祁水电站、浯溪水电站、海螺水泥、凯盛鞋业等一批战略投资项目,创造了点石成金、高峡出平湖、“足”下生辉的现代神话。
2011年,祁阳内外资实际到位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永州第一,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基地县、重大项目引进县。
优化软环境,用服务留住项目
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通过招商网络实现信息突围,祁阳引进了大量的企业与项目。但如何让企业真正选择祁阳,定居祁阳,祁阳人又开始了思考。
只有优化软环境,才能留住企业,才能壮大产业。祁阳县始终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
祁阳每年从县直单位抽调200名干部组成项目服务工作队,对新引进和在建的项目从立项、审批、建设、投产、招工、资金信贷、产业配套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同时,从政法部门抽调干警组成专门打击队伍,严打地痞地霸和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阻工等违法行为,全力优化建设领域环境。
由于贴心化、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有效确保了企业放心、放手、放胆发展,使众多投资者、投资项目抢滩祁阳,呈现出主动配套和抱团转移的承接态势,催生了以海螺水泥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浯溪水电站和湘祁水电站为龙头的清洁能源业、以凯盛鞋业为龙头的轻纺制鞋业、以康都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业、以宝达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新兴支柱产业,祁阳也在逐步发展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洼地、投资宝地、服务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