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地里的“致富经”—祁阳新塘角村产业扶贫纪实

星星

2016-08-08

芋地里的“致富经”

——祁阳县新塘角村产业扶贫纪实

永州日报记者 吴林 欧泽澔 通讯员 陈春林

  7月29日,记者走进祁阳县文明铺镇新塘角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了无边际的槟榔芋基地,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基地负责人李德纯介绍说,按户均种植2亩槟榔芋,平均亩产2000公斤,收购均价5元/公斤计算,除去种植成本,基地带动种植户年均纯收入可达1.1万元。

  如今,新塘角村正在产业带动下,逐步走向脱贫致富道路。

  瞄准新途, 合力“拔穷根”

  山是石山,水是死水,路是毛路。

  新塘角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干旱重点地区,也是周边知名的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有8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27.87%。

  2015年是新塘角村的转折之年。经过镇、县多轮比对评选,该村被确定为县重点贫困村,同时也被确定为市委书记陈文浩的扶贫联系点。

  带着对村民的牵挂,陈文浩多次到村里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强调要精准到产业,突出产业带动、项目建设,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当年3月,由市委办牵头组建的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进驻新塘角村,随即擂响了脱贫攻坚的战鼓。

  进村开始,寻找脱贫增收之路一度成为工作队的难点。工作队在思量,村民在观望。新塘角村要“拔穷根”,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作队通过多方调研,经与村两委班子认真研讨,决定将槟榔芋和生姜种植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槟榔芋被认为是蔬菜之王,其蛋白质含量为山药的2.1倍,历来是逢年过节、喜庆筵席上必备的上乘菜肴。

  工作队员专门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多次到村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同时,还请中科院官山坪红壤站为新塘角村做了土壤分析,对红土、黄土、夹泥巴土均做了微量元素分析,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攻坚克难,打通扶贫“肠梗阻”

  新塘角村缺水问题,是制约该村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即使有了槟榔芋这样的好产业,没有水,照样是“画饼充饥”。

  村里生产用水主要靠官塘水库,群众俗称“官塘水库是全村粮库”。渠道狭窄、淤泥阻塞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天干就旱,大雨就涝”;机耕道不完善,增加了村民劳动强度。

  “改善基础设施”成为了发展产业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此,工作队围绕本村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过深入论证,全面拟定了新塘角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有了规划,但资金何处来,仅靠年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民自筹是显然不行的,怎么办?不能“等靠要”,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研究决定,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工作队成员和村支两委干部先行垫支,发动群众投劳,从最基础的工程干起,先做出个样来。

  工作队一边发动群众修渠清淤,一边积极向上级汇报,向市委办等后盾单位求援。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市、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该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并明确了建设项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各责任单位积极整合资金,努力克服去冬今春雨水多的困难,全面推进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主排灌渠整修、骨干山塘清淤、机耕道修建等项目建设。投资25万元的20口骨干山塘清淤在今年春节前已完成;投资121万元的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在4月上旬完成;投资200多万元的2200米主排灌渠整修及配套机耕道建设项目仍在抓紧施工,目前已完成1600多米。

  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完善了新塘角村水利基础设施,为该村发展产业扶贫夯实了基础。

  精准给力,迎来发展“艳阳天”

  工作队与村支两委达成共识,产业发展方式如果还是以家家户户“单打独斗”为主,不仅品质差异大,产量不稳定,而且抗拒市场风险能力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为此,他们采取由村支两委牵头,按照“一村一主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通过争取重点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作为全村贫困户的股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与祁阳县天之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重点发展槟榔芋、香姜等特色种植产业。今年共投入160多万元种植槟榔芋450亩、南瓜150亩和香姜200亩。

  通过该产业项目的实施,农户可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扶贫项目资金入股的分红收入和本地务工的工资收入;村集体通过参与管理、有偿服务等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双赢局面。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该产业项目今年可为贫困户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针对产业扶贫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扶贫队、村支两委积极到有关部门衔接汇报,帮助村里和公司争取扶持资金和项目,把一些扶贫资金整合起来用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在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前,争取省扶贫办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并将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使一些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也能享受到股金分红。二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积极到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协调,争取帮扶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解决生产上的燃眉之急。三是根据产业项目发展趋势和前景,多次到省、市农业部门争取扶持,拟争取资金60万元以上,计划在明年扩大生产规模到1000亩,进一步提升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山披绿,水含情,路畅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7月29日,新塘角村64岁村民陈运启正在基地打理槟榔芋。从他灿烂的笑容中,记者看到了村民未来的希望。

打赏

给作者打赏

相关阅读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0阅读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