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刘三姐”母亲是祁阳的
请向湖南人民问好”
——两次采访“刘三姐”黄婉秋
翻开采访本,里面有着无法从记忆中抹掉的一页,它是“刘三姐”黄婉秋和她的丈夫“阿牛哥”何有才给我的题词:“谢谢饶记者!请向湖南人民问好!”时为2013年10月3日。
我对刘三姐的印象,得追朔到上世纪60年代初。1961年,年仅17岁的黄婉秋,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一片成名天下闻”。随着电影《刘三姐》的公映,海内外随即掀起一股“刘三姐热”,为中国电影增加了一部旷世经典之作,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黄婉秋是那个时代的银幕偶像,一代电影观众的梦中情人。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黄婉秋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让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20年又是一条好汉”,黄婉秋是好样的。她以“不受磨难,难成正果”的坚强毅力,硬挺过来。1981年7月,我终于得到了她的好消息。
她率剧团来湖南省四市巡演到达湘潭,我邀湘潭市广播电台记者祖德润在黄婉秋演出的市文宫采访了她。黄婉秋中等身材,衣着朴实。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使我们一见如故,侃侃而谈。“一身的戏在于脸,一脸的戏在于眼”;“大眼一转,美若天仙”。黄婉秋在“刘三姐”电影中的形象,此刻很难分清是现实的真实,还是虚拟的真实。必竟黄婉秋已是38岁的中年女子。
她是广西永福县人,她妈妈是湖南祁阳人,其夫何有才是长沙人,时至今日他还为找不到自己的生身父母而苦恼着。她14岁就投身桂林文彩剧团学艺。桂剧也是一种地方戏,和湖南的祁剧可以同台演出,曲调一样,只是道白的方言不同,黄婉秋在艺术上就天生有了湖湘文化的情结。当年拜艺祖,她摸到“艺群”这个艺名,师傅忙来道喜:好名字,往后定能出类拔萃,艺技超群!她的师傅严格要求她练好“童子功”,睡觉也要把手掌向后扭着紧贴手肘捆起来。那时确实很苦,但为后来的演出打下了很好的根底。
“你是怎样被选去拍电影的?”我们问。
黄婉秋笑笑,说:“那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61年,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来到广西筹备拍电影,对黄婉秋一试镜,连声叫好,选定她拍摄《刘三姐》,并建议她恢复黄婉秋这个原名。从此,她名噪国内,蜚声艺坛,在第三届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女演员。“追星族”们成千上万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飞向黄婉秋。叶剑英委员长还赋诗激励:“壮家三姐擅斯文,一曲能当十万军。正是鸡鸣风雨夜,中流砥柱出钗裙。”
采访结束,黄婉秋热情邀请我们观看她的演出,晚上拥有2000多个座位的工人文化宫座无虚席,黄婉秋的演出,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她的艺术青春和丰采不减当年!
“‘一曲能当十万军’——访‘刘三姐’黄婉秋”,我们采写的稿子在1981年7月15日《湖南日报》3版“洞庭”副刊上见报。黄婉秋看到这篇报导后,于10月29日给我写了封来信。她在信中说:“上次去湖南四市巡演收获很大,特别有感的是湖南人民过去和现在他们仍然对广西的‘刘三姐’剧十分热爱,而且反映热烈,作为我主演者更感高兴。这将是对我本人的最大鼓励、鞭策,我将努力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来感谢热爱‘三姐’的人们。”信中最后写道:“欢迎你来桂林玩”!我记住了黄婉秋的书信邀请,可付诸行动有点迟,一晃又是32年。
2013年金秋十月,我们全家几人到桂林旅游,在桂林电视台任导演的表侄女刘爱玲,及时把信息告诉了黄婉秋, 10月3日晚,黄婉秋邀请我们全家人去看她的演出。我们在后台一见面,她就有力地握着我的手,好一阵才松开。她的丈夫何有才也热情接待了我的采访,他们一家几人同我们家人合影留念。再次近距离一睹她的芳容。我激动地直呼其名地赞叹:“黄婉秋,你还是这么年轻,眼睛还是这么有光彩!”,她回答说:“七十岁了,不年轻了,至于眼睛的运用我一直记得师傅告诉我的要领!” “眼睛不要时时用,要用在点子上,一下子抓住观众。”这一画龙点睛的话语,让黄婉秋成为座右铭,受益一辈子。
黄婉秋领衔的刘三姐艺术团,在桂林市建立了长期演出平台——省立艺术馆。她倾力打造大型民族史诗歌舞“歌仙刘三姐”,以低票价承接全国各地观众观赏演出,成为桂林市著名的主题性旅游性演出项目。每天黄婉秋都要亲自登台演唱自己的成名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观众场场爆满,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融入到歌的欢乐海洋。女儿小秋和外孙女如秋已经接了黄婉秋的班,组成了“三代刘三姐”,她们一登台演出《歌仙刘三姐》,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绝唱刘三姐”。 凭借“歌仙刘三姐”经久不衰的人气,黄婉秋成为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和访谈节目的热门嘉宾,频频亮相电视荧屏,并且连续三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还在天安门广场国庆联欢晚会上一展歌喉。黄婉秋每年都有新的贡献,成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广西自治区文联换届选举,黄婉秋是唯一全票通过的连任副主席,这是对她的人品艺德的最高赞许。
这晚,我们看完全场演出。黄婉秋给我们开了“小灶”,特许我们在剧场拍照录相,我和女儿冰笑、表侄女爱玲在相机里留下精彩的瞬间。虽然“刘三姐”已经做了奶奶,但依然是眉如远山秀,眼如秋水波,神采飞扬,歌声甜美。
临别时,她和丈夫在我的采访本上题写了本文开头所述的题词,还赠给我有他们签名《歌仙刘三姐》盒带,这是获得广电部“通美杯”奖的作品,上面还刻录了由他们夫妻俩演唱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唱段,他们对湖湘文化的深爱可见斑。在话别的路上,我再瞥黄婉秋,她还是我印象中朴素、谦和、实在的“刘三姐”。我似乎从她身上感受到了如情的桂林山、似梦的漓江水,整个形象有如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刘爱玲告诉我,当地人都叫黄婉秋“刘三姐”。黄婉秋高兴地说,大家叫我“刘三姐”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是呵,黄婉秋永远定格“刘三姐”。路过“艺廊”悬挂的刘晓庆与黄婉秋合影前,我好像又听到刘晓庆的话:“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
给作者打赏
共和国四大“红色公主”是哪四人?此名头何时出现?她们今何在?
陶铸纪念馆阅读4856评论1
三吾头条阅读1400评论2
星星
永远定格刘三姐
——重访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
金秋十月,满城丹桂飘香,桂林游客扎堆,阳朔一天13万人爆棚。人们到了这里,一是要看隽秀如画的水墨山水,二是要听“刘三姐”黄婉秋婉转动听的歌声。10月3日晚,我和女婿全家人走亲戚到了桂林,应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的邀请,在桂林电视台原导演刘爱莲的陪同下,观看了刘三姐艺术团的演出。虽然“刘三姐”已经做了奶奶,但依然是眉如远山秀,眼如秋水波,神采飞扬,歌声甜美。
32年前,我曾专访过黄婉秋。1981年7月,她率剧团来湖南省四市巡演到达湘潭,我在她们演出的市文宫采访了她,稿件《一曲能当十万军——访“刘三姐”黄婉秋》,发表在《湖南日报》1981年7月15日3版“洞庭”副刊。以后,我还同她有过书信联络。这回,黄婉秋和她的丈夫何有才热情接待了我们的采访,并同我们合影留念。
大眼一转,美若天仙
“大眼一转,美若天仙”。这是黄婉秋在“刘三姐”电影中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上次在湘潭采访她的时候,我就在报道的开头写道:“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使我们一见如故”。我们在桂林又见到了阔别32年的黄婉秋,再次近距离一睹她的芳容。我激动地直呼其名地赞叹:“黄婉秋,你还是这么年轻,眼睛还是这么有光彩!”,她回答说:“七十岁了,不年轻了,至于眼睛的运用我一直记得师傅告诉我的要领!”
是的,老艺人苏芝仙教给她眼睛运用方法时说:“眼睛不要时时用,要用在点子上,一下子抓住观众。”这一画龙点睛的话语,让黄婉秋成为座右铭,受益一辈子。不是么,大文豪鲁迅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灵魂,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一身的戏在于脸,一脸的戏在于眼”。黄婉秋的深沉的“眼力”,是因为有着坚强的支撑:丰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体验能力,强烈的感受能力。眼睛作为灵魂的窗户,不用则己,一用惊人。在表达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内心感情时,它有力的一转一瞥,便能透出灵魂内在的幽光来。她表演中那“大眼一转”的灵气,就像如情的桂林山、似梦的漓江水,整个形象有如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在舞台上熠熠闪光。
千年刘三姐,一代黄婉秋
对于黄婉秋来说,电影《刘三姐》的一举成名,也就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961年,电影《刘三姐》公映,海内外随即掀起一股“刘三姐热”,为中国电影增加了一部旷世经典之作,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17岁的黄婉秋成功扮演刘三姐,成为那个时代的银幕偶像,是一代电影观众的梦中情人。“追星族”们成千上万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飞向黄婉秋。黄婉秋却自重自爱,在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让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一个才貌双全、风华正茂的青年艺术家就这样含冤受屈长达17年。
黄婉秋的复出,迎来了她演艺生涯的第二个春天,她领衔的刘三姐艺术团,应邀到全国各地慰问演出,还去过许多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艺术团在桂林市建立了长期演出平台——省立艺术馆。她倾力打造的视听盛宴——大型民族史诗歌舞“歌仙刘三姐”,精打细算,去繁就简,资金用到艺术本体上。以低票价承接全国各地观众观赏演出,成为桂林市著名的主题性旅游性演出项目。每天黄婉秋都要亲自登台演唱自己的成名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一天演3场,观众场场爆满。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融入到歌的海洋,亲身体味到 “千年刘三姐,一代黄婉秋”。 黄婉秋感到最自豪的还是,众多改编经典题材《刘三姐》的版本,其影响和艺术成就都远远不如她的旧作。刘晓庆感慨地说:“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的作者乔羽说:“在中国,能够演刘三姐这个角色,被所有的观众认同成为一体的,是极少中的极少。”
放下身段,低调做人
黄婉秋在成就和名气面前,放下身段,低调做人。我1981年的报道中写道,叶剑英委员长还赋诗激励黄婉秋:“壮家三姐擅斯文,一曲能当十万军。正是鸡鸣风雨夜,中流砥柱出钗裙。”她看到这篇报道后在给我的来信中说:“ 这里有一个问题顺便讲一下:报中报导的‘一曲能当十万军’非是对我激励的,他老人家是看了这幕剧而提的。” 黄婉秋把电影《刘三姐》的成功演出,看作是所有参与人员的成功,从不居功自傲。黄婉秋经常说:“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在掌声和鲜花面前,黄婉秋表现得十分清醒,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老老实实演戏,清清白白做人。为了弘扬和传承刘三姐的人文精神,20世纪末,她辞去了行政职务,上下求索,重新研究和创新刘三姐形象。她将固有的艺术功力与新添的现代敏感相融合,在戏剧中融入了壮族歌舞的神韵,使刘三姐形象更具时代色彩,更富地方风情,赢得了中外观众和行家们的交口称誉。
这些年来,她夫妇已经培养出了很多位刘三姐接班人。女儿小秋和外孙女如秋已经接了黄婉秋的班,组成了“三代刘三姐”,她们一登台演出《歌仙刘三姐》,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绝唱刘三姐”。凭借“歌仙刘三姐”经久不衰的人气,黄婉秋成为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和访谈节目的热门嘉宾,频频亮相电视荧屏,并且连续三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还在天安门广场国庆联欢晚会上一展歌喉。黄婉秋每年都有新的贡献,成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广西自治区文联换届选举,黄婉秋是唯一全票通过的连任副主席,这是对她的人品艺德的最高赞许。
湖湘情结,源远流长
黄婉秋的妈妈是湖南祁阳人,其夫何有才扯起长沙腔说“我是长沙的”,时至今日他还为找不到自己的生身父母而苦恼着。我在黄婉秋的报道中曾经写道:“她说桂剧也是一种地方戏,和湖南的祁剧可以同台演出,曲调一样,只是道白的方言不同”。她在艺术上就天生有了湖湘文化的情结。那次到湖南演出后她在给我的来信中说:“上次去湖南四市巡演收获很大,特别有感的是湖南人民过去和现在他们仍然对广西的‘刘三姐’剧十分热爱,而且反映热烈,作为我主演者更感高兴。这将是对我本人的最大鼓励、鞭策,我将努力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来感谢热爱‘三姐’的人们。”她对母亲家乡的湖南人民心存感激之情。她还在信中说出了自己的遗憾和想法:“上次可惜未能到省城长沙演出,希望将来有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虽然不是到长沙,但还是到湖南演出。今年9月8日上午,欢乐潇湘·嘉禾县第三届凌云豆腐民俗文化节在该县田心镇凌云村开幕,黄婉秋应邀来到现场同罗四姐对歌。只见她乘着竹筏,唱着一曲《只有山歌敬亲人》,缓缓来到凌云村后河滩边上的主会场。这是县里以豆腐为媒,民歌搭台,旅游唱戏的主打内容之一。相传北宋初年,嘉禾县有个以唱伴嫁歌著称的汉族女歌神叫罗四姐,被北宋王朝的广南节度使欧大郎带到军营中做歌妓。当时,北宋正与实力相当的敌对国古越国僵持不下,恰巧古越国也有一位壮族女歌神叫刘三姐。两位歌神相遇对歌,将善良、爱情、宽容、睿智渗透在歌中,最终感动两国将士放下武器,促使两国放弃武力,和平相处,成为佳话流传至今。演出中的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由“刘三姐”黄婉秋、罗四姐传承人李佳表演的《相会凌云》,将节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村民们看到刘三姐唱歌后,大呼过瘾,“真好看!就像电影里的一样!”黄婉秋和何有才回忆起这一情景,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采访结束,他们赠给我有他们签名《歌仙刘三姐》盒带,这是获得广电部“通美杯”奖的作品,上面还刻录了由他们夫妻俩演唱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唱段,他们对湖湘文化的深爱可见一斑。临别时,他们二人还在我的采访本上题词签名: “谢谢饶记者,请问湖南人民好”!
2016-05-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