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欠薪6000万“失踪” 千余农民工讨薪3月无果

文昌塔

2013-08-25

                                            2013年08月25日 11: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日前,四川新闻网接到一个特殊的爆料,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泸州籍农民工张华乾、王亲臣、鄢华等纷纷向记者求援, 1200多四川籍农民工从2012年3月开始到内蒙古包头市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工,但是工程开始至今年6月停工,已拖欠农民工约6000万元工资,而其中共有800名左右泸州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约4000万元。在讨薪近3个月无望后,工人们只得陆续离开包头市。目前仍有200多人坚持留守,继续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这些农民工表示,眼看工资一天天地被拖下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求助媒体。

一年工资6000万元被拖欠川籍农民工欲哭无泪

包头市距离成都达2000多公里。2012年3月15日,泸州人张华乾和同乡800余名工人一起,与永城劳务公司和信源劳务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在签定了合同后,800多名川籍农民工在乘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来到了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大街北桥附近九合米兰春天项目的建筑工地,为一家名为“九合置业”的开发公司务工。

爆料人称,两家劳务公司也和其中大部分工人签了书面合同,按照合同要求800余名泸州工人被分配给不同的包工头。

但接下来的结果,并非这群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所憧憬的那般美好。

泸州人鄢华是信源劳务主管,他向记者介绍,从2012年3月开始施工到2013年6月停工,时间长达一年三个月,在这期间,施工方只通过劳务公司向签约工人支付了部分生活费,而大部分的工资并没有结清。

鄢华初步估计,施工方所欠劳务费与材料费超过1亿元,其中欠民工工资近六、七千万元。据介绍,参与这个项目施工的工人近2000人,四川籍的占一大半,约有1200人,其中泸州籍工人的最多有800多人;拖欠四川籍工人工资约有六千万元,其中欠泸州民工工资约占三分之二,约4000万元左右。

开发项目已停工公司老板玩“失踪”

“我们也是催了对方很多次了,但是每次都没要到欠款!”信源劳务公司代表泸州人鄢华告诉记者,开发商将工程交由自己的子公司包头市第二建筑公司承建,建筑方又将劳务交由几家劳务公司代理。由于开发商一直拖欠工程款,致使自己也无力把钱付给工人。令人疑惑的是开放商至始至终都没出面解释过“到底什么原因要拖欠工资?”

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试图采访包头市九合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一兵,可对方电话始终关机。据爆料农民工讲述,开发公司大门一直紧闭,董事长马一兵人已找不到,电话偶尔能打通。“目前工地上的建筑公司还有人在临时管理,但找他们没用,所以我们只得求助当地政府”。

爆料人还称,开发商所预售的房屋,购房业主因未按期得到住房,也在向相关部门反映。回泸州的农民工无奈地表示,希望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出面给与帮助。

昆都仑区有关部门:确实存在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联系到包头市该项目所在地的昆都仑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该部门工作人员称,该项目目前已经停工,确实存在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具体金额正在核算中。事情发生后,市、区两级政府非常重视,初步意见是由区政府先垫支2000万元,解决部分民工工资,然后再积极解决所有存在问题。

调解没成功政府垫付2000万未获民工认可

爆料人称,停工以来大部分工人已陆续离开,只留二三百名工人代表向包头市昆都仑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反映相关问题寻求解决,要求督促九合置业公司尽快支付工人工资,在7月份的调解中,区政府确实答应垫付2000万解决部分工资,同时提出要求农民工复工,但没得到工人们同意。

800多名泸州籍农民工能否顺利讨回在包头务工的4000多万元工资,本网将继续跟踪报道。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8阅读1916

IORIling

这些人工资是很高的,但是也很辛苦。同时拿不到工资很很多。。。

2013-08-25回复

文昌塔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工程最后成了烂尾楼,无法支付建筑工人工资,也无法向业主交付房屋。

2013-08-25回复

张大乙

楼主坚信谢国中......

2013-08-26回复

正气·李印

浙江  房价 更加有趣

2013-08-26回复

飘泉

那只是全国房地产的预演罢了。

2013-08-26回复

文昌塔

                         拍脑袋决策至鬼城频出 荒草萋萋烂尾遍地

                                     2013年08月28日 07:32    来源:人民日报

“造城”之风,根源还是用“GDP至上”的旧思维想问题,靠行政推动的老办法谋发展,也闪现着“四风”的影子

最近,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这些数字,加上各地频现的“国际化大都市”规划,不时曝光的“空城”“鬼城”问题,让人们忧虑,“造城”运动会带给城市怎样的未来?

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旧城改造、建设新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重要发展课题。中国城市新区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亮点之一,前有深圳、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中有郑东新区,近有西咸新区,都为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后来者一定要重视的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必须因地制宜、注重质量,必须量力而行。俗话说,端多大碗、吃多少饭。新区建不建、建多少、建多大、标准多高、速度多快,这些问题应该到实践和群众中找答案,在充分细致的调研论证中明确路径和目标。

然而,遍地开花的新区、新城,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容,往往与之背道而驰。“20年站前列,50年不落后,100年不遗憾”,在这样的口号下,一些地方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城市建设的虚火太旺。或不顾自身条件贪大求快,或人为提高建设标准不计成本,或无视群众利益蛮干硬干,吹大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泡沫”。比如,在西南一个县级市开足马力上房地产项目,仅消化现有住房就需至少15年;而江苏某镇明知政府财力不足,征地速度却不降,直接给农民打白条,说征地补偿“过两年再给”。类似这样的现象,各地并不少见。

这种与实际脱节、与规律相悖、与民意相违的“造城”之风,表面上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实际上却是精血亏耗的虚火症。一些城市盘子做大了,骨架撑开了,高楼起来了,却缺乏完善的公共设施,没有可靠的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也远远落在后面。

“农民工待不下,老百姓走不进,谈什么走向国际?”“大都市的面子,小县城的里子”,“马路越来越宽,楼越修越高,我们却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倾听群众的反映和呼声,更可以体会到,一些地方大造新城、滥建新区,就是在搞不得人心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种发展中的形式主义,更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一位领导同志曾痛心地指出,决策失误、规划错误,所造成的浪费往往是最大的。不少地方一哄而上,新城四起,大片良田被圈占,大笔财政资金注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一些地方更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借新债还旧债,“地都卖到20年后了”。然而,事实一再证明,那些“拍脑袋”拍出来、“一支笔”批出来的新城新区,那些荒草萋萋的烂尾工程、“空城”“鬼城”,其实是缺乏经济社会效益的重复建设、无效投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更让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病”越来越加重。

中央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放在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发展视野中来谋划。这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现代化系统工程,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过程。剖析“造城”之风,错就错在将城镇化简单地理解成圈地、盖楼、造城,还是用“GDP至上”的旧思维想问题,靠行政推动的老办法谋发展,也闪现着“四风”的影子。

这种群众反映强烈、隐患严重的发展顽疾,已经到了必须下猛药、出硬招进行治理的时候。由此进一步反思,像“造城”运动这样的发展中的“四风”问题还有哪些?对症的药方又在哪里?这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3-08-29回复

goldfish519

{:soso_e179:}{:soso_e179:}

2013-09-02回复

lxi1440693332

{:soso_e171:}

2013-09-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