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风云——毛泽东在永州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79838
永州风云——毛泽东在永州
周康伟
1961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了一首“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诗句,把永州九嶷山推上了一个屹立中国、辉映东方的新境地。
1934年10月,受到排挤的毛泽东随红一方面军的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以及中央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开始撤出中央根据地,踏上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进入湖南永州。中央红军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进入广西境内。蒋介石急忙调集30万大军,依托湘江屏障,构筑起第四道封锁线,妄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11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大部队从宜章、坪石通过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粉碎了“聚歼红军湘赣边”的计划。随后,野战司令部立即发布命令:迅速秘密地脱离尾追之敌,前出临武、嘉禾、蓝山地域。
当中央红军突破郴州、宜章间的第三道封锁线西进时,蒋介石就判明了红军的西进意图:“必沿五岭山脉,循‘肖匪’故道,经兴安、全州之间西进”。于是,蒋介石在衡阳召开军事会议着手布置第四道封锁线,以求在湘水以东地区歼灭红军。他的计划是:第一步在潇水以东地区堵截红军,合击红军于宁远县天堂圩和道县之间;第二步,如果第一步计划不成功,就集结湘军、桂军和中央军阻击红军于湘水以东地区,围歼于潇水、湘水之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蒋介石在道州盆地周围集中了26个师约40万兵力,布下了一个口袋形阵地,等待中央红军顺着红六军团的前进路线进入这个口袋。16日晚上,红军就破译了何健14日发出的部署电报,搞清了敌人五路追堵计划。但是中革军委在临武还是决定沿红六军团西征线路继续前进。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受到排挤的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改变前进路线的建议。但是最高“三人团”中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并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
17日上午,红军野战司令部命令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抢占蓝山县城。为确保抢占蓝山县城,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总参谋长刘伯承连夜急行军30里,亲自到红三团指挥。经过1小时的激战,消灭湘军1个营和县保安团,在18日晚上占领了蓝山县城。占领蓝山县城后,中革军委又发出命令:“军委决定,为取得更有利的作战及前进的条件,立即由现地转移到道县、江华、永明地域”。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抢占道县县城。道县县城位于潇水西岸,是潇水中上游的第一大渡口。接到命令时,耿飚、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离道县县城还有一百多里路。在奔袭途中,老百姓告诉他们,道县县城守敌虽然只有一个连和一百多个人的民团。但要夺取县城却不容易,首先要渡过潇水河,然后要登上三四十级石板台阶,再经过水壕,才能到达又高又厚的城墙边。以前那里虽然有一条浮桥,但守敌怕红军攻城,早已把浮桥破坏。18日傍晚,红四团终于赶到道州城南潇水东岸的水南街。经过激烈的战斗,18日凌晨红军占领了道州城,为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潇水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占领道州城以后,红二师六团迅速在县城以南的葫芦岩、九井和莲花塘架起了浮桥。在红军主力渡河期间,蒋介石急调国民党中央空军第三中队从南昌起飞对红军实施空中打击。面对敌机的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一军团二师一面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组织优秀射手对空中敌机进行密集射击,将一架正在疯狂低空俯冲轰炸的敌709号战斗机打了下来,两名飞行员被活捉,创造了我军军事史上用步枪打下高速战斗轰炸机的先例。
20日拂晓,红三军团到达蓝山县洪观墟。这时国民党李云杰部队尾追猛扑而来。为了阻击敌人,打破其围歼红军于宁远天堂圩至潇水东岸的计划,中革军委主席、总司令朱德亲自与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挥洪观墟阻击战。他们命令红四师、红五师埋伏在大叶岭、打靶岭等九个山头上,布下包围圈。面对敌人三面包围,21日中革军委发布了在宁远、道县之间消灭周浑元部的作战命令。接到命令后,红军主力在宁远天堂圩、屋脊岗一带埋伏。22日上午,周浑元部1个师追至天堂圩、屋脊岗一带进入了伏击圈,战斗打响了。国民党军队为了打败红军,迅速调来飞机前来助阵,对红军进行轰炸。红军以血肉之躯抵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经过半天的激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迫使敌人退回了宁远县城。天堂圩、屋脊岗之战,有力的阻滞了追敌,同时接应了红三、红五军团,保证红军主力有时间渡过潇水。
与此同时,在19日上午,红八、九军团由宁远鹅抱蛋一带进入道县,奉命向江华、永明进军。红八、红九军团24日占领沱江后,就立即进攻永明县城。在这以前,红八军团的先头部队已赶到富川的三峰山一带与桂军进行战斗。广西军阀白崇禧深怕红军深入广西腹地,急忙命令桂军主力南移。经过蒋介石同意后,当天下午桂军主力就撤至富川、恭城一线,只留了两个团、两个营部署在全州一带。这样,因桂军主力南下,接防部队尚未赶到,导致全州至兴安的120里湘江防线兵力薄弱,创造了红军渡湘江的好时机。但是中革军委未能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时机,导致以后发生了湘江血战的悲剧。24日上午,红军的主力部队分别从水南、葫芦岩等渡口渡过潇水,使敌人围歼红军于潇水以东的计划落空。红军渡过潇水以后,为掩护主力西进,后卫部队在道县斜皮渡至江华沱江以北的潇水西岸修筑了100多里的战壕工事,集中力量开展潇水阻击战。在这场阻击战中,红军战士打得十分顽强,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阻击战开始后,野战司令部在25日上午10时和下午5时两次电令红一军团一师、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要求阻击敌人在潇水东岸至少两天,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敌人到26日。在那几天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潇水西岸100余里的地段与敌激战,直到26日完成掩护红军主力西进后,后卫阻击部队才主动向阳乐田一线转移。渡过潇水后,中央领导层就红军进军战略路线上形成了不同的主张,这场争论后来在遵义会议上被称为“湘南争论”。
25日下午,红军野战司令部到达了靠近湘桂永安关的道县豪福村。中革军委最终做出了红军主力分南北两路,从道县和永明进入广西抢渡湘江的决策,初步结束了“湘南争论”。
住在豪福村里面的最高“三人团”李德、博古、周恩来,决定了抢渡湘江。当天下午五点钟的时候,朱德签署了抢渡湘江的命令,总政治部抢渡湘江的政治动员令也在这里签署。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湘江战役8万红军与30万敌人血战了7天7夜。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个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为毛泽东复出奠定了基础。
说起湘江战役,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发生在湖南。虽然“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湘江也贯穿湖南全境,流入长江。但它的上游和源头则在广西境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下令开凿灵渠,连通了湘江和漓江,随即发兵50万一举统一岭南。兴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两次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一条灵渠成就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血战湘江突破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此走向了胜利。 ——参考文献:《血战永州》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