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祁阳董家埠村:孝德家风浸染的村
从潘市下高速,4公里多,经龙溪李家大院就到达董家埠村。 董家埠村其实就在一个丘陵山上,村周围地势低些,村前一口大塘,塘堤是原条石砌就,因没有水源注入,估计除了春夏,几乎都是干裂的。 塘边就是不算高大的门楼,成八字形结构,“福”、“禄”两字排列两旁,门框上一副楹联“厚德昭宏宇仁怀育哲良,诗书延圣学孝礼永传扬”,正中就是大清嘉庆十六年“进士”牌匾。估计以前的门楼已经倒塌,这个门楼是复修的。 进入门楼,左右两旁是偏厅,成对称设计,说是偏厅,可格局很大,进深很深,中间设游亭,地面方形砖块铺地,纵横并排门,一门一户,家族和谐相处,共享温馨世界。 正中是建造简单的“汪氏宗堂”,坐北朝南,上横匾“勿安小成”,家族胸怀大梦想,不满足小成就,房屋后面设神台,供奉祖先,家族聚会、婚丧、祭祀场所。两旁墙上张挂着“俗训十六条”,倡导“孝、弟、忠、信、慈、让、忍、廉、勤、俭、耕、莊、敬、宽、严”等做人原则和行为规范,以及“戒约八条”,要求戒忤逆、凶横、赌博、盗窃、酗酒、唆讼、欺凌、淫逸的守纪戒约。和谐家风,文明品德,世代传承。院落里还张贴着“德”字顺口溜:“树要根好,人要心好。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教育族人,积德行善,德行天下,知祖庆余”。家族自古崇尚传统文化,据族谱记载,仅清道光年间至清末,被御封汪氏子孙的太学生、进士就有20余人。 董家埠,并不姓董,而全姓汪,该村也称“汪家大院”,据说,开村是有一个董姓商人游艇停泊于此,后因病去世葬于河边埠头,故有董家埠之村名来历。其实董家埠离湘江还有一段距离,“埠”本意为停船的码头,即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建筑物,我没有弄明白,为何这里也能叫“埠”。
汪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一直建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基本建成。整个建筑以正挑堂和堂前坪为中轴线,两侧各有一条长百丈、宽七尺的通道,连接着全院每家每户。
中轴线上有正大门,东西南分开五扇侧门,遇到紧急情况六门紧闭,整个大院自成一体,具备避险和自卫功能。整个大院有独立院落583间,各由正方、后房、厢房、杂房、游亭、天井组成,是各户的生活起居空间,统一的排水排污系统,各家房前屋后阳沟、阴沟纵横交错。村里有一顺口溜:“白天淋不到雨和雪,晚上进不得狗和贼,家家户户通阳光,排水排污无阻塞”。大院各建筑均由两垛封火墙筑就,单间空间大,檐呈流线型斗拱,青砖墨瓦,飞檐翘角,屋顶坡度陡,具有良好的挡风、防雨、隔热、透气的效果。全院装饰精巧、细腻,雕梁画栋,花窗、花门、木柱、石墩工艺精湛。彩绘、雕刻内容广博丰富,历史人物故事精彩纷呈,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造型优美流畅栩栩如生。 走进汪家大院,为其星罗棋布的大厅与巷道所折服,厅后是厅,出厅又见厅,巷道相连,曲径通幽。住在这里的村民都很热情,也很厚道,谈及祖先,荣光浮现,滔滔不绝,不时奉献出自家的柚子款待客人,让我们倍感亲切与温馨。
图文 陈瑜
给作者打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