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属云委文房宝 时间:2017-4-19 10:01:21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文/柏润 7 d2 t; y+ e; K& c' D0 T3 _2 L3 X
 《山水》砚 《湖南名片》
. z x) ~, V8 s9 l
. l7 ^$ C2 W! ~7 m8 f- T: } 发源地:祁阳
( Y4 U! s0 e2 ]
; ^2 R' Q% ?5 X8 s( q8 R 年 龄:1000多岁 0 H# D" N% s6 y! M9 z8 G
" ]9 @% W1 X) @! G" w( K# V0 d 风 格:质地细腻而沉,造型优美,色泽晶莹,石色匀净,发墨如油。 % H, F) O% Q% k$ L i5 Y5 Q2 S
$ [6 F2 V+ U0 e& J% @ 荣 誉:2012年中国(深圳)国家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创新奖”金奖,同年获得“第三届湖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大奖赛”金奖;2008年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获金奖等。 《秋》砚 《千里共婵娟》砚 《枇杷》摆件 《花开富贵》砚 《海屋添筹》插屏 龙砚贡品藏故宫
0 `2 ]# N. m$ Z& `3 E! g
, R6 F6 m* v }% {' ~ 五岭逶迤,湘江北去。湖湘文化历来受世人推崇,文人墨客不胜枚举,与文人相伴最多的文房四宝中,多有奇品。仅拿砚来说,永州祁阳出产的祁阳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0 I# ^+ Q; L9 u+ j$ ~ y, @
( {( D. `+ [3 \" i2 r' W/ ]
自唐代起,祁阳砚就一直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一起位列高档名砚,享誉全国,是历代书画家珍爱的精品。 / p- n4 a: Y0 k8 q
3 l5 g; L* V! @1 C 到了乾隆年间,祁阳籍一品大臣陈大受亲自将一方“紫袍玉带龙砚”作为珍宝觐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初见便爱不释手,并要求照例朝贡。从此祁阳砚作为贡品上献朝廷,祁阳砚一时达到鼎盛。现今依然留存的两个著名的祁阳石采石老坑——“花石板槽坑”和“哑巴岩坑”就是当时开发的。
- Q; P: L( z+ D+ v
1 k( w" e1 ?3 N, S 清书法家杨翰晚年移居祁阳,最爱祁阳砚,在自己使用、玩赏、收藏之余极力向同僚和好友推荐并赠送,引全国各地文人墨客纷纷索要,祁阳砚声名远播。
4 t9 x" W! M, I1 C& V8 U5 q8 [0 _% _7 ?* y' W% y; M
近代,曾国藩、毛泽东等风云人物也都与祁阳砚深深结缘。史载曾国藩曾收藏有祁阳砚,视为珍宝,轻易不肯示于人前。毛主席更是一生挚爱推崇祁阳石,其祖父、外祖父的墓碑均用祁阳石精雕而成。 _; \ X" A) k O7 g2 Z, }
9 R7 b4 d2 r+ U! Z* n; d “从每一方砚台,可以体会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倭寇前外相藤山爱一郎曾这样赞美祁阳砚。现在,祁阳砚依然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屡屡取得不俗的价位,故宫博物馆里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8 l1 H8 J' }( _7 e
/ W1 A1 w g6 e 地灵毓秀产奇石 / M0 c2 F' r' E. _) l# k' \
# Y; C1 K+ `0 @3 f7 T
“地灵毓秀产奇石,千状万形皆天成。”
! J5 n! O" i$ f4 i8 ?1 n/ a* d8 y2 ?& H7 Z; `1 n$ j+ i
祁阳砚得以声名远扬,离不开祁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祁阳石。
0 g+ X. e ]/ a, @3 o6 F" J- G* [3 D4 C( N' s' f
早在清同治版《祁阳县志》中对祁阳石就已有详细的记载。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赋存于祁阳县下奥世地层中,包含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矿物成分。因矿体中各种成分含量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色彩的变化。
; ^% N, n$ R6 b- K3 U/ `0 y0 P/ ~9 M
祁阳石有三大类,一类为浅绿色,绿色的质地,深色的纹理,如云烟状,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又称“文石”。镶嵌到各种家具器皿上非常雅致,也常用来制屏;另一类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其中最为珍贵难得者,称“紫袍玉带”,在同一块矿石,上下层为紫色,中间层为绿色,紫绿两色,层次分明。还有一类为黑色,通体黑亮,多有直线刷纹,偶见金星、银线。
( Q8 Y3 Y2 {" Q* l/ N" h# H1 m8 S6 D1 J/ w k
剖开石头,颜色分多种层次,有紫艳、黄褐、乳白等,偶见黑色层,有如油画的色块,一层黄褐色之下又有一层紫色,紫色之下又有一层青绿或墨色。琢砚者巧用多层石色,琢成后,让人怀疑是用人工将数种色彩堆砌上去的,甚是神奇。最奇特的是,石质地细润若玉,幼滑如婴儿皮肤,叩之无声,贮水不渗,易发墨而不损毫。 6 {- O: `5 r% E1 o1 `' T" z1 U1 U
6 M0 ~& f5 f& I" J6 ]+ G; O
祁阳石开采历史悠久,从留传下来的实物来看,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祁阳砚出现。湘江畔,有着赫赫有名的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浯溪碑林,历代大家在祁阳研磨、著书、刻碑,留下了罕见书法石刻宝库,也鉴赏、使用并带走了祁阳砚,使祁阳砚广为传播,文人雅士视为珍宝,争相收藏,传世量极大。
5 V9 I1 E# E& l4 U# K9 C, {- w9 \7 [: k+ Q) O/ `7 }
无法复制是唯一 " e' P. s$ t# \& p6 U; W g% [0 v* r
+ K+ G' K8 X& V( v, H
“石映有文欺玛瑙,冰涵无沾亚瑶琼。”
: k( R) x: x% o8 |9 f% T0 g
; H1 t# Z, ~0 F, Q! P 祁阳石本身的纹理和色彩,已经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经过艺人的精工雕琢之后,更是焕发出新的魅力。 # o: ^7 x8 F) }& D# z3 @
5 E4 |9 u% L$ |2 P. [% t7 S/ F. A
“在石头上做设计比在白纸上做设计更难。”在工匠们看来,每一块祁阳石都有自己的独特纹理,首先要读石,把石头读懂,跟石头交流,不仅要读懂石头表面更要读懂石头的内部结构。然后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等不同情况因材施艺,还要注意美观、古雅、适于研墨等特点。 - F+ I& V$ G3 F; Z
6 @/ {! z. X% d) |
砚石雕刻要求言辞显美,不留刀痕。传统的祁阳砚刻技法一般以深浅浮雕(高、低浮雕)、细刻、线刻为主,必要时加以圆雕、镂空,使外观圆润、细腻、干净。在工整的同时刀法还要生动,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有些优质的祁阳砚材,只需稍微加以雕琢,甚至不加雕刻稍事磨光,便可成一块非常珍贵的平板砚。
& M8 o) B$ f: d0 ^
1 X& @ G- d6 N1 k. w 新一代的雕刻艺人更尝试着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古老的砚台雕刻,碰撞出新的火花。祁阳砚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上由实用品转化为艺术品,人们所追求的已经不是呆板的模式化工艺,而是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砚雕风格。
' I C4 U( E1 [
# `8 |) ]; P7 I. P* P' N0 M 断代百年迎新生 . Y: j# U: o* ?! y5 A7 O
! @: R+ f! N8 G9 x2 U 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黑金石因含铁,其石皮氧化后呈现出金黄色,颇有富贵气,在民国之前就被过度开采,几近绝迹。一时间,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祁阳石的“云石”即“花石板”开始开采,但仅仅镶嵌在高档家具之上,并未琢砚、制屏。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数十位书画家、收藏家到祁阳寻石觅砚,均因无人知晓而无奈离去。2004年开始,多位砚雕家在祁阳的山川田野多日走访、寻找、比较、试刻,终于觅得良石两方,设计雕刻了“恩院风荷”和“花开富贵”两砚。自此,沉寂百年的祁阳砚才揭开面纱。到本世纪初,祁阳石终于迎来较快的发展,祁阳石砚、插屏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 v6 F" C+ S e1 A$ b
+ \1 O2 w. r3 \7 p8 Y0 ?
目前,祁阳县共有祁阳石从业人员数百人,产值数千万元。其中紫轩云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重塑祁阳石文化为己任,经过多年勘探、酝酿,于2012年9月,以拍卖方式取得了祁阳石采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雕刻人才,石雕作品多次获得国内、省内各种工艺美术大奖,公司石砚、屏风、摆件等在北京、广州、长沙等地被争相追捧,销售额年年攀升。
) x- i4 A2 O e/ T5 [: Y8 Y* X% N4 M# H- v9 j/ A& c# C
历经千年的祁阳砚终于走进新时代,这一历史瑰宝必将重放异彩!
6 G1 F' u9 q2 L9 ~6 ~6 p0 h4 R1 Y6 [#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