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跻身省级高新区
2016-08-02来源:浏阳网1
分享到:
主攻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力争5年内晋级国家级高新区
“作为上海大众、广汽菲克的供应商,落户园区我们很有信心,项目预计9月开建,最晚明年6月引入设备后进入批量生产。”7月29日上午,浏阳高新区授牌暨智能制造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入驻园区的台湾常裕工业高强度汽车部件生产项目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产业的高科技属性将更加鲜明、突出,主攻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及再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培育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更好地搭建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平台。”随319国道(浏阳高新区段)16.8米高的大红色“浏阳高新区”标识塔揭牌,谈及未来发展定位,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这样表示。 10天跨5省赴11个园区“取经” 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从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到浏阳高新区,不仅仅园区名称的变更,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定位和开始。高新区作为创新中国的一部分,既是大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制度和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至今,都对年初赴先进园区的考察很有感触,从产业发展到园区配套到政务服务,开拓了视野,形成了凝聚力,为我们升级高新区提供了借鉴。”谈及今年年初园区组织中层干部利用10天时间分两批赴长三角、珠三角和重庆、长沙周边等先进园区考察“取经”,园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仍记忆犹新。实际上,秉承开放包容共享的态度“取经”,是园区立足中部,放眼沿海,紧盯先进,发力赶超的具体表现。 作为浏阳工业集中区,园区以前的制造业发展仍处于工业2.0水平。面对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浪潮,若按原来的路径走下去,只会越走越窄,“走出去”成为必需。“赴先进园区‘取经’只是一部分,我们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招商网络体系,打造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园区相关负责人称,沿海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达,通过设立招商办或积极联络相关商会、协会,借此进一步全面拓宽招商渠道。 园区名称变更,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园区产业的高科技属性更鲜明,特别是现有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增加科研投入、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成功逆袭,这样的例子已不再是某一家,而包括天为机械、天宏泵业、智象重工等企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以天宏泵业为例,从租赁厂房到年销售额8000万,只用了8年时间便成功逆袭,其研发的产品成功引入到苏丹 DIU 项目中,业绩增长或达16%。 建设六大服务中心提供发展平台 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已达30余家 轻点鼠标,再制造二手设备及新机一字排开,产品信息汇总后,被打包给分站10余个城市信息采集人员,最终实现后市场交易……这是笔者近日探访浏阳高新区再制造信息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作为中南地区首个再制造信息服务中心,这一产业服务平台的建成,是浏阳高新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 “定为国家级高新区,要建立更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搭建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协同发展平台。”园区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园区陆续建设六大服务中心,为产业创新转型提供全产业链的发展平台,即再制造信息中心、园区科研中心、创新创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再制造检测中心和再制造发展中心。 目前,园区已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0余家,42家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拥有技术中心56个。今年4月,园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园区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跃上了更高平台。另外,园区正建设中的创新创业基地,将从基础服务、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多渠道,为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提供行政审批、生活配套、科技咨询等服务,科技平台陆续搭建及后续服务跟进,为园区在“十三五”时期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园区还投入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让企业职工与群众在园区共建共享中能有更多获得感。开通了往返长沙和浏阳市区的通勤车路线,启动了免费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就医就学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园区体育文化中心、企业邻里服务中心等正在加快建设,一座活力迸发、宜业宜居的现代工业新城正拔地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