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09-03-08]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晓红 王祁峰 邓新顺 [字体:大 中 小]
--------------------------------------------------------------------------------
——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油茶产业科学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晓红 通 讯 员 王祁峰 邓新顺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祁阳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永州市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家乡,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共辖27个乡镇,5个农林场所,959个行政村(居委会),土地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1.6万人。祁阳县不仅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也是油茶主要产区县,历史上素有“天然油库”之美称,现有油茶林面积42.7万亩,油茶生产无论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还是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祁阳县把壮大油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强化措施,重点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
“中国油茶之乡”,刷新经济版图
油茶是祁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在自然条件、种植管理和经营加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优势。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祁阳县境内以低丘山陵为主,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8.4℃—19.1℃、降雨量1180mm—1350mm,地表成分以红色黏土、石灰岩、板页岩、紫色页岩、砂岩为主,土壤深厚肥沃,适宜油茶栽培的林地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祁阳种植油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永州府志》中就有祁阳油茶的形态特征与食用的记载。主要品种有‘寒露’和‘霜降’两种,霜降型种植面积居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响应国家‘开展油茶生产运动’的号召,掀起了油茶垦复新高潮,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上升。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各地大搞油茶科学研究,积极选育新良种、培育嫁接苗、推广新造林垦复技术,油茶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90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家一、二期油茶综合改造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全县油茶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2004年来,借助祁阳被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的东风,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油茶综合改造的新热潮,三年内完成低产林改造12.5万亩,新品种改造2.2万亩,亩均产油从改造前的4.3公斤增加至10.1公斤,每年为农户增加收入近600万元。据‘十五’二类资源清查统计,2008年底,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42.7万亩,年产茶油2000吨,产值约8600万元。油茶林在全县各乡镇(场)均有分布,其中4万亩以上镇的有7个,500亩以上的村有600多个,主产区农户年人均收入达1500元,油茶是我县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国“两会”前夕,中共祁阳县委书记蒋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经管技术丰富熟练。早在1978年,湖南省林业主管部门就在祁阳县茅竹镇巴山冲村进行油茶低残林改造试点。1990年—1995年,国家林业部又在祁阳县实施了二期油茶综合改造项目,完成更新造林7310亩,常规改造33300亩,亩均产茶油分别达到27.3公斤和13.9公斤,项目区林农人均年增收210元,达到了国家更新改造的预期目标,祁阳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林业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祁阳县培养了一批有技术、会经营、强管理的科技人员和“土专家”。目前,全县共有长期从事油茶生产、科研的林业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7人,为油茶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业链条比较完整。近些年来,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是生产有基地。通过项目建设、部门带动、企业投资、大户承包等多种形式,全县已发展油茶生产基地面积13万余亩。茅竹镇板桥村油茶高接换冠示范基地是今年高标准建设的品改示范基地之一,面积200多亩,共引进10个优良无性系新品种,每亩投入3500元,预计投产后,亩均产油50公斤以上,产优质接穗5万枝以上,每亩收益在3500元以上。二是加工有企业。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3年,是祁阳县也是永州市唯一的一家从事茶油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祁阳基地拥有年加工油料3万吨、年精炼油2万吨和年包装成品油8万吨的生产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全县油茶生产加工需求。三是营销有网络。通过逐年发展壮大,金浩茶油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营销网络,“金浩”系列品牌茶油不仅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在金浩茶油的带动下,该县已成立油茶产业协会3个,发展会员3.5万人。
民生经济惠泽民生
油茶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国家对油茶产业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已“飞”进寻常百姓的家庭,成为祁阳的支柱产业和民生经济,凸显生机与活力。随着茶油和木材价格逐步走高,消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县内金浩茶油龙头企业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深度开发的可能,该县已经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条件。
市场空间广阔。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度营养价值的纯绿色无公害食品,又耐贮藏,品质不仅可与油中之王橄榄媲美,且具有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以本县为例,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斤茶油保守计算,年消费量可达500吨,市场空间广阔。
油茶资源优势明显。祁阳县现有油茶林近42.5万亩,主要分布在茅竹、观音滩、白水、大村甸、潘市、七里桥、肖家、八宝、下马渡、羊角塘、黄泥塘、进宝塘、三口塘等镇,其中1万亩以上的镇有14个,面积500亩以上的村有700多个。
增量提升潜力巨大。实践证明,油茶和木竹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收入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各级政府重视和扶持的重要项目。现有油茶林抚育都是农民自发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如今,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油茶林和木竹资源在垦复、低改、新造等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现有油茶林增产潜力大幅提升。通过推广良种和低改抚育,油茶单产由现在4公斤可提高到15公斤。
龙头企业不断做强。金浩茶油有限公司1993年落户该县浯溪工业新村,十多年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国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金浩”茶油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第一是原料基地不断扩大。近两年,公司投资100万元,引进油茶新品种,在祁阳、宁远、衡东、耒阳等地兴建了4000亩良种油茶基地,走上了“公司+基地”的良性循环之路,并以订单形式高价收购茶农的油茶籽,回收废料茶饼,订单网络遍布全县20个乡镇并延伸到全省及广西等地,订单农户人均每年增收370元。第二是产品层次不断丰富。2001年投入300万元科研经费,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对油茶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并成功开发出茶籽色拉油。2003年,投入200万元对油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在原有100%纯茶油和茶籽调和油的基础上新开发中间产品“营养调和油”,丰富了产品层次。第三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投资6500万元建设年产10000吨油茶籽冷榨生产线项目,开发低温冷榨茶油。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植物油的现代化企业。金浩公司的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祁阳县及周边油茶种植区域油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拉动油茶产业发展。为强化对油茶工作的扶持,该县采取了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由县财政拨付100万元,建立油茶生产补贴基金。对连片50亩以上的油茶低改、新造实行专项补助,低改一次性补助100元/亩,新造按100元/亩连续补助三年,并免费提供品改所需的种苗和穗条。对按程序报批连片经营老油茶林或新造300亩以上的大户,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另由县财政分别按每亩30元、5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扶持。最近两年,全县每年完成油茶锄抚2万亩以上,刀抚5万亩以上,年推广良种油茶2000亩以上。二是鼓励企业投入。该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扶持金浩茶油有限公司发展订单油茶。2006年以来,金浩茶油累计投入600万元,在县内12个镇筹建10万亩油茶基地,与茶农签订油茶收购合同,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0%以上,每年共为农户增收400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4个镇新发展6000亩油茶优良品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县油茶综合改造。三是激发大户投入。我们充分发挥大户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调动大户规模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带动和促进了油茶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06年以来,共发展油茶种植大户38户,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新发展良种油茶种植面积11060亩,完成低产林改造30000余亩。
“双轮驱动”打造油茶产业“航母”
近年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的指导思想,依托林业重点工程,把生态建设同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油茶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促动油茶产业发展。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该县专门组建了油茶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油茶生产管理办公室,为副科级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工作。从2004起,县政府又将油茶产业化建设作为全县十大重点工作之一,纳入《祁阳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终实行单项考核评比,奖优罚劣。2006年以来,又通过每个县级领导、各镇(场)、县直相关单位领办一处油茶低改示范点的办法,创办示范点42个,建设面积13600亩,大大提高了群众油茶生产积极性。2008年,该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机构、政策、体制等各方面,对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为增加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产业化进程,该县先后制定了《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操作规程》、《油茶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并就油茶产业化发展进行专门调研,在着手抓好油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的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油茶新品种和油茶生产新技术。2005年以来,全县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2.5万亩,新发展湘林系列新品种16400亩,推广高标准整地、深施基肥、良种壮苗、ABT生根粉处理、林地间作等油茶更新改造技术2.2万亩,规划新建了油茶高级采穗圃基地100亩,建成后每年可满足祁阳县及周边县区种苗供应5万亩以上。
扶强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县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带动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金浩茶油做大做强,积极打造油茶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2008年,金浩茶油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创利税9050万元,“金浩茶油”系列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粮油”、“安全食品”称号。龙头企业的发展为该县油茶产业建设发挥了较好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金浩茶油已在祁阳、益阳、常德、郴州、衡阳等地建设了五大种植及加工基地,其中,在祁阳县发展油茶产业基地11万余亩,分别与2.3万户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为农户增收近1000万元。
整治收摘秩序,鼓动油茶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县一直把油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油茶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0%。2008年祁阳又被列为全国6个油茶产业化建设示范基地县之一,为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保护群众既得利益,提高油茶生产积极性,祁阳县委、县政府把规范油茶收摘秩序作为产业化建设的第一仗,针对前几年油茶收摘日期大大超前、采摘秩序混乱、群众损失惨重的问题,举全县之力,采取强硬措施,“铁腕”治乱。县财政拿出了60万元专项经费,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表电视讲话、印发布告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巡逻车辆等多种形式,开展规范油茶收摘秩序宣传活动。同时,县里先后与周边的常宁县、祁东县、零陵区、冷水滩区签订了《联防公约》,与各镇签订了《规范油茶收摘责任书》,共同维护油茶收摘秩序。各镇所有干部9月份以来取消了双休日、中秋节和国庆节休假,组建小分队,采取分片驻村包干的办法,每天在镇际、村际边界和交通要道巡逻监守。县里从县公安局、县森林公安分局、县三防大队抽调人员,组建40人以上的县油茶收摘巡逻大队,对重点区域进行严防死守。每个村按照1000亩油茶林组建10人以上、1000亩以下组建5人以上的巡山小组,从9月8日开始,在本村范围内开展好巡逻监守工作,严管自己的人,死守自己的山。八宝镇蒲塘村黄五阳当了13年村支书,2008年是头一遭带着十几号村民在自家的油茶山里钻进钻出,足足累了一个半月,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守山就是守财,值……”。据该县林业部门预测,2008年油茶收摘比往年延后了20多天,做到了适时收摘,油脂转化比较充分,出油率将比去年提高30%左右,全县茶油产量达到425万公斤,收入突破2个亿,农户户均增收460元,油茶山成为农民增收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
“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县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是致富群众的战略举措。我县将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作为优势产业来发展。重点实施‘6331’工程,即规划十年内建成丰产林60万亩,其中推广良种示范林30万亩,亩产油茶30公斤以上,实现油茶产值10亿元。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油茶产业,在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上力争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全力抓好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油茶产业区,力推祁阳科学跨越发展。”祁阳县县长张常明对记者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