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山村位于祁阳县白水镇东部的白黄公路旁,总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302户1150人。
成片的果树、蔬菜、油茶绿意盎然,路旁的香樟和广玉兰在风中摇曳,漂亮的洋楼、精致的凉亭……近日,采访团来到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走在进村公路上,村里的景致尽收眼底。
突然,远处传来阵阵欢快的鼓乐声。“那是文艺宣传队在欢迎你们哩。”村民告诉我们。记者不由加快脚步。只见数十名身着鲜黄色表演服的大姐,正在路两旁挥舞鼓槌翩翩起舞。
“知道你们要来,她们一早就梳妆打扮,准备节目,完全是村里春晚的规格。”大学生村官李亮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来到村文艺活动中心。这里是村民文艺表演的主要场所,占地300平方米,容得下几百人,里面有舞台,有灯光音响,有观众席,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欣赏节目,可以喝茶聊天。
礼堂里一派热闹,着各色演出服的演员兴奋地在旁候场。主持人报完幕后,“涂脂抹粉”的演员悉数亮相。《爱的奉献》、《新农村建设百花开》……舞台上歌曲、舞蹈、戏曲一出接一出,令人目不暇接,如痴如醉。忽然,悠扬的二胡声响起,合着声声竹板,婉转的祁阳小调唱得丝丝入扣。外面村民渐渐聚了过来,不经意间观众席已坐得满满的。
“我们每年都会请县里的老师过来排节目,只要过节,就会组织文艺晚会,去年就有10多场。”村支书谭宝联介绍,村里为修建村民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体活动中心,购买卡拉OK、音箱等投入资金近30万元,“今天表演的节目都是我们的保留节目。”
刚演出下场的李大姐被记者逮个正着。因为刚表演完,李大姐脸上的“腮红”显得更加红润。“每天跳跳舞、唱唱歌,感觉很充实、很开心!”面对记者的镜头,李大姐笑嘻嘻地一手叉腰,大方摆出pose,那派头可不像一位60岁的农村妇女。
一场场村民自编自演的晚会,一首首动听婉转的歌曲,唱出了竹山村的新面貌。2011年8月,竹山村正式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精神富足的竹山村背后,是村民生活的富足。
演出结束后,37岁的村民欧爱民嚷着要带我们见他的“孩子”。走过田间小道,30亩的大棚出现在眼前。大棚内的辣椒和西红柿鲜红鲜红。绿色的丝瓜,一个个吊在枝叶下面,黄色的花爬满枝头,仿佛一个五彩的世界。“这些蔬菜要运往县里面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年有10万元的收入呢!”欧爱民毫不掩饰他的得意。李亮告诉我们,像欧爱民这样的种植能手,村里还有23户。
这些年,村民又逐渐拓宽了致富路子,开始种植经济林。“别看现在每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但等明年葡萄和美国糖橘形成规模,收入就不止这些了。”李亮告诉记者,“以前村里50%的人都在外打工,这两年,回家的人越来越多了,”
目前,村里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住宿垂钓和饮食服务为一体的竹山小苑休闲山庄正在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就可投产营业。“那时,竹山村的日子会更加惬意。”李亮信心满满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