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回忆我的父亲陶铸”

[复制链接]
查看: 2445|回复: 2
匿名  发表于 2008-1-20 23:39:24 |阅读模式
[center]陶斯亮“回忆我的父亲陶铸” [/center]



      
  




[center]嘉宾陶斯亮和主持人在访谈现场[/center]
  2008年1月16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陶铸诞辰一百周年,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1月18日14:00,为纪念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功勋,弘扬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先锋论坛特邀请陶铸之女陶斯亮以“回忆我的父亲陶铸”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共同缅怀!

嘉宾简介:

  陶斯亮,女,汉族,出生于陕西延安,湖南祁阳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
  1961年至1967年就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68年至1987年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院、第二十六医院和空军总医院任医生。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六局副局长。1991年至2001年任中国市长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同时兼任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会长、会长。2001年起任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主席。

访谈全文:

父亲的第一角色是党的人,是国家的儿子

  [主持人]:各位网友您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2008年1月16日是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陶铸同志的女儿陶斯亮做客人民网先锋论坛和网友一起缅怀他的父亲。

  [陶斯亮]: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纪念陶铸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上,李长春同志发表了一个讲话说,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光辉业绩,您作为陶铸同志的女儿,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父亲的一生的呢?

  [陶斯亮]:我只能从作为一个女儿的角度评价他,因为李长春同志已经代表党和国家给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我觉得我父亲的一生确实是自从他17岁走上革命道路以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无怨无悔地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在这一生中非常坎坷,也多次受过冤屈,也在国民党的监狱里面被判过无期徒刑,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仰,从来都是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所以我觉得长春同志对他的评价是很中肯的。我认为他首先是党的人,是人民的公仆,是这个国家的儿子,这是他第一个角色。

  [陶斯亮]:作为女儿来说,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他非常疼爱我,但是也非常严格要求我,他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是影响了我的终生。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非常好的父亲。作为一个丈夫来说,我父亲和我母亲两个人很有意思,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刚强的人,个性都很强,大家都要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谁都不愿意做彼此的附属品,他们两个人一生都是要强的。但是我觉得他们一直到生命最后一直都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我父亲从来没有背叛过我的母亲,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忠贞的丈夫,这就是我对他的定位。

  [主持人]:2008年是您父亲诞辰100周年,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系列的活动,您是不是都参加了这些活动?您出席这些活动有什么感受?

  [陶斯亮]:我刚从家乡湖南祁阳回来,在家乡举行纪念陶铸的活动,让我深受教育,非常感动。可以说家乡的人民对我父亲的感情非常的浓厚,我这次去可以说,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的,有的人劝我说坐在车上挥挥手就算了,我觉得那样不好,我必须走下来跟他们一一握手,我看到很多老人,年轻人,还有抱着婴儿的妇女,那种场面无法形容,感人至深。所以在家乡的座谈会上我说我陶斯亮何德何能,有这么多的乡亲,甚至有的人走了很远的路赶到这儿来为了看我一眼。甚至有的人在那儿等了两天,有的人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为了见我一面。那个场面,那个人山人海的场面真的是把我给镇住了。

  [陶斯亮]:我说我何德何能获得如此厚待,其实是家乡人民把对父亲陶铸的爱转达到我的身上,所以我非常非常的感激家乡人民。我觉得他们孕育了陶铸这样的一个儿子,他们这么爱惜陶铸,我想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他也写过关于很多家乡的诗,他生命最垂危的时候还想回到湘江边上,和贫下中农永远是零距离。确实家乡人民对陶铸的感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感情特别的深厚。

  [陶斯亮]:有一个记者问我您现在再写一封信想告诉你父亲一些什么呢?我说我想告诉他当时最让他操心的农民饥饿的问题现在解决了,现在的那些农民给我鼓掌。

  30年前给爸爸的那封信是我内心浓厚感情的真实表达

  [主持人]:您父亲自己好像也说过这样的话,就是时时刻刻要想着我为群众,我为人民能做一些什么,做了一些什么,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很多人知道您,认识您,或者说对您父亲有一个更加真切的认识是通过您的一封信开始的。我们的网友刚才在网上也有人提问,比如说网友地雷008就说陶老师我看过您写的那封信,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封信的背景呢?今天知道您来做访谈,我的同事也说当时我看这封信的时候感动得嚎啕大哭,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封信的情况。

  [陶斯亮]:我觉得这封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不是说我这个信写的多好,或者是我的父亲多悲惨,关键是我是第一个写的。实际上后来刘少奇的悲惨的遭遇,还有很多人悲惨的遭遇都逐渐的揭露出来,比我们家惨多了。当时我为什么可以打动那么多的人,就是因为我是第一个在文革十年时表达这种感情的人,我这封信流露出了非常浓厚的感情,所以打动了很多人。

  [陶斯亮]:如果不是在那个时候,再晚几年写,再发表,完全不是这个效果了,所以说我还是很讨巧的。这个信的背景其实我觉得我父亲是一个冤案,父亲去世到平反中间经历了9年的时间,这9年我是天天想、日日都想有朝一日可以为我父亲平反,所以那时候我也像现在的很多上访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天天都在那儿写申诉信、申诉状什么的。

  [陶斯亮]:当时三中全会开了以后传出来了很多的消息,很多人认为陶铸是一个冤案,像陈云、邓小平都仗义执言说陶铸同志的案子应该平反。这个消息不断的传出来,当时我就觉得是应该给他写一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就是非常出人意料的简单,因为很多人觉得一篇东西从发表到《人民日报》上一定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审查的程序。可是我没有想到我这篇文章的出炉非常的简单,当时写好以后,柯岩(非常有才华的一个女作家),她花了一整天流着眼泪坐在床上,因为她有病,给我改稿子,所以我说这个文章里面有文采的地方都是属于柯岩的,感情则是我的。

  [陶斯亮]:她本来是演员出身,她很有激情,她朗诵给当时《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缪俊杰,给他朗诵哭了,还有李庄,就是当时的《人民日报》的负责人之一,1978年12月份人民日报的负责人,他们当场拍板发,很快就分两次全文登发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在《人民日报》也很难得有这样子的分两次来登一篇文章的。在发表的头一天缪振杰给我打电话,我正在医院里值夜班,他说这个文章马上就要上机器印刷了,你还有什么要改的吗?我说没有什么要改的,我也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完全不知道。

  [陶斯亮]:后来第二天早上我去查房,各个病房都在听收音机,病人都在听这一篇文章,而且都在向我表示祝贺。到后来有一个星期我简直没有办法上班了,因为各种电话简直就是都打爆了,信也像雪片一样的飞来,几大麻袋,当时的轰动是我事先完全没有料想到的。

  [陶斯亮]:后来胡耀邦的儿子说,胡耀邦当时是中宣部的部长,胡耀邦回去对他的儿子说今天亮亮写了一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发了,写得很好,你看了吗?这篇文章当时没有送审,后来翻过头来看看,当时如果送审肯定要有一些删改,没有想到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字都没改的就全部都发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他才会这么能够打动人,因为他确实是原封不动的把我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嘉宾陶斯亮

  父亲的人生字典里面没有“难”与“怨”

  [主持人]:我看了这封信之后我觉得最打动人的有两点,第一点就是陶铸本人所具备的高贵的品质打动了很多的人,还有一种是深刻的父女之情也感染了很多人。您父亲写过一篇文章是《松树的风格》,就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茁壮成长,永不屈服恶劣的环境,您是不是也这么评价您的父亲?

  [陶斯亮]:我觉得我的父亲他的人生里面就是没有“难”字,就是这个字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也没有“怨”字,就是干什么事情从来没有为难过,也没有抱怨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好像没有刹车装置的坦克车,永远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冲过去,他是这种人。所以我觉得他真的是有松树的风格,就是那么坚强,那么顽强的。

  [主持人]:一生都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

  [陶斯亮]:他不相信有难倒他的事情。

  [主持人]:他坚持革命必将胜利,这一点对当今的共产党员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应该坚守的品质。对此我们的读者也有同样的认识,比如说我们的周绍钧网友,他说在21世纪的今天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遗志是我们必须要做,也必须做好的事情。还有一位网友提出现在的人应该更好的继承老一辈的优秀的革命家的品质。还有一位网友问您是如何继承父亲的优秀的品质的?我想请您谈一下父亲的品质和风范对您的影响。

  父亲是理想主义者,没留下遗产,只留下政绩

  [陶斯亮]:我觉得首先是在信仰上。现在很多人包括红色的后代都未必能在党旗下宣誓,但是我信仰,因为我觉得我的父母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能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我觉得我也应该是义不容辞的坚守自己的信仰。因为我觉得这个信仰的意义是非常高尚的,是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人人平等、富裕,这么样的一个好的目标,为什么不去信仰呢。我的父母可以为它牺牲、流血、奋斗,我今天仅仅是信仰它,所以付出的要少的多了,我为什么要放弃呢?所以这一点上我觉得我能坚守,这一点上是父母给我做了表率。我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坚守信仰的人。

  [陶斯亮]:第二点就是我父亲这种心里头装着老百姓的思想。我父亲曾经有一句话,现在听起来可能是觉得很可笑,但是他这句话说的是很真诚的。他说,我陶铸就是要为农民、老百姓一日能吃上三顿干饭而奋斗终身,他的意思就是说他干革命就是让老百姓不再挨饿,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一生确实是在做这件事情。我觉得他心里除了人民群众没有别的,没有什么私心杂念个人的东西,恰恰是因为他这样的反而做出了很多的政绩。他没有政绩观,他们那一代人都没有政绩观,但是恰恰留下了很多的政绩。

  [主持人]:那一代人是非常朴素的,但是同时又对劳动人民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陶斯亮]: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是机会主义者,不是实用主义者。一群理想主义者来当这个官,他们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没有什么其他的更多的、更加功利的想法,所以是比较单纯的一批人。

  [陶斯亮]:还有一个给我的印象就是他们非常廉洁。我在祁阳也说了,我们家的收入在广东地区是最高的,别人都是五、六个孩子,六、七个孩子,我们家的孩子少。我是我父亲的独生女儿,当时独生子女很少见。我父母工资算当时高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把多余的钱都上交了。我父母这一生就没有给后代们留下一分钱的遗产。

  [陶斯亮]:我觉得他们真的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追求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从青年时代就建立的、树立的这样的一个理想,以后又让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想,因此他们就为理想而奋斗。

  [主持人]:今天我还看到人民网的一个网友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趣事,就是陶铸同志曾经被小偷偷过,结果打开一看只有一串钥匙,他由此谈到说当今的共产党员应该学习这种清正廉洁的崇高的精神,提到尤其要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这方面您自己会有更多的亲身的感受。

  [陶斯亮]:这个绝对是杜撰出来的,因为我父亲从来不知道钱包为何物,身上从来不带钱,你要让他认钱,这个是一块钱、两块钱他都未必认识得清楚,他这个人从来身上不放钱的。他也不怎么用钱,他把钱就交给警卫员替他管,伙食,一般的生活品,多余的都上交了,要不就是支援别人了,养了一批亲戚什么的。他也根本不会揣着钥匙,家里门是怎么开的可能他都不知道,他是属于这样的人,一生不知钱为何物的人。

匿名  发表于 2008-1-20 23:41:43


[center]广东十五年功过七三开 父亲知错就改有勇气[/center]

  [主持人]:据说陶铸同志在广州工作的时候很多年房子都没有换过,在维修的时候他甚至还将自己的多年的积蓄交上去补这个维修款。刚才我们有一位网友也提到了您父亲在广东的工作经历,他说陶铸同志早期曾在广东工作,能不能请您谈一下陶铸同志对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您简单的介绍一下。

  [陶斯亮]:首先我想说陶铸在广东的时候大的形势是很左的,是非常左的,所以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但是当时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时代的要求。因为当时朝鲜战争,台湾要反攻大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们的政策不得不严峻一些。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我父亲在广东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这是他主要的贡献。所以他在广东的这几年的工作中,我看专题片说GDP是两位数的增长。李长春同志说农业的增长是6%,连续都是快速的增长。因为广东是不许建立重工业的,苏联援助中国的500多个项目没有一个放在广东,所以广东只能是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些轻工业,但是也建立了钢铁厂,打下了广东的工业基础。

  [陶斯亮]:另外我觉得陶铸在广东的贡献还有就是他在改善人民的生活上做了很多的实际的工作。比如说把水上居民迁到岸上去住,结束了水上居民被人歧视的历史,结束了不能上岸的水上居民的悲惨境况,他们从此可以在陆地上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珠江两岸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居所,就是翻修了一下。他整天下乡,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农村跑,想办法改善农民的生活,所以广东由一个缺粮大省,解放后很快变成了可以向外提供粮食的一个省份。

  [主持人]::在百年诞辰之前您又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价您的父亲,就是“广东十五年 功过七三开”,为什么您要这么评价您的父亲呢?

  [陶斯亮]:当时,毛泽东让他到广东来搞土改,那时候的形势是朝鲜战争爆发,如果国内不稳定下来,农民分不到田地,政权就得不到稳定。这个土改在广东的情况和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他们在东北搞的土改是非常成功的,东北人民纷纷加入了解放军,真的是保卫了共产党的政权。但是在广东的情况跟在东北不一样,所以他的土改还像东北那样搞就犯了一个左的错误。

  [陶斯亮]:广东很多地方看上去都有楼,但是都是华侨在外面辛苦打拼攒的钱回来盖的,那个就不能算是地主是用血汗换来的,所以伤害了一大批华侨,他们也是我们的劳动者。这个事情我觉得他自己后来也说我们土改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陶斯亮]:还有一个就是在大跃进的时候,三年困难的时期,我觉得那时候他也有一些冒进了,也顶不住了,所以他也是很惨的。那时候纷纷的报上来都是多少万斤、多少万斤的,为什么突然一下子没有粮了呢?这个粮食到哪儿去了?你们报的那么多,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后来我父亲亲自下到农村里去,揭开农民的粮缸,看到农民的粮缸里面没有粮了,他的头发就是那一年一下子就白了。所以他就向老百姓道歉,觉得我们共产党亏了我们的人民,让人民受苦了。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也知错就改了。还有一个是在反地方主义上,他是一个执行者,但是毕竟他执行的也是一个错误的方针,在这里也伤害了一些老干部,那些长期在海南、在广东坚持革命斗争的当地的一些老干部。所以在这点上面我觉得他如果能够活到今天我相信他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会鞠躬道歉的。

  [主持人]:其实您的父亲也是非常善于深刻反思的一个人。

  [陶斯亮]: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

  受父亲影响,今天要为弱势群体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主持人]:您父亲曾经说过一句话,您刚才也提到过,一位网友也说,您的父亲说过“我要为中国农民一天能吃三顿干饭而奋斗一生”,今天我们也正在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如今在这个大的时代环境的背景下,网友想问您作为陶老前辈的女儿,您准备为农民做些什么,是否已经为农民做了一些什么呢?您有相关方面的工作吗?

  [陶斯亮]:因为现在农民真的不是一日三顿干饭的问题了,因为我父亲他的那个时代是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每到吃到好的东西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想到他,我的父亲真的是从来没有吃过任何好的东西,不像今天我们吃的这个、那个,那些山珍海味。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吃过这些好的东西。他很实际,因为是湖南人,湖南在农忙的时候就是要吃三顿干饭,才有力气去劳动、干活。所以他就是说我要让农民能吃饱肚子,这是他很朴实的一个想法。

  [陶斯亮]:我现在就不一样了,我开始学的是医,我的本职工作是为我的病人服务。现在我又在中国市长协会工作,我的本职工作是要服务好市长。但是我有一个情节,就是我是比较关注弱势群体的,因此我从1991年一直在做公益和慈善事业,先是服务于中国医学基金会,主要是做一个比较大的一件事,就是因为碘缺乏造成的大批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智商低下,就是呆傻。现在我又到中国听力基金会当理事长,就是救助六岁以前的听力障碍的聋儿,这是抢救性质的,过了这个年龄段以后再抢救就无效了,再治疗也无效了,所以我现在在做这个工作。

  [主持人]: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陶斯亮]:对,为什么我特别忙,我一方面在为那么高端的人服务,接触的也都是一些精英,同时我又去东乡去扶贫,东乡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一直在那儿教育扶贫。今年我还请他们的小朋友来,给他们举办了一个“东乡花儿红”,让他们在北京的舞台上展现他们民族的特色。他们特别高兴,觉得大大宣传了他们的民族。我觉得这个民族一定要走出他们的大山,这个民族才能存在下去。

  [陶斯亮]:所以就是说为什么我心里头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而且我是政协委员我写提案,经常写的是春节的民工问题这些,我想这是父亲给我的。

  [主持人]:您也是在为农民朋友,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民做自己的一份努力。

  [陶斯亮]: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城市打扮得这么漂亮,建设的这么先进,这么现代化,但是我们的民工却没有办法在这个城市生存?我也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也多次在一些访谈中提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城市在管理上面没有考虑人文关怀,缺少人文关怀,过于看重美誉度。其实这个美誉度是需要的,所以我提出来我们城市究竟是干什么的,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要表示他只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还是他是让人来生存、居住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建设城市走了很远,又回过头来说我们建设城市是干嘛用的。我当时说这个话就是说我是有一个责任,我们走了很远,都忘了我们出发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现在的城市也是这样的,城市建设确实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确实我们要想想我们建设城市我们是为了什么。

匿名  发表于 2008-1-29 13:00:16
陶阿姨我也是祁阳人,您对家乡祁阳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