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查看: 881|回复: 0
匿名  发表于 2007-11-1 18:57:50 |阅读模式
[center]永州·祁阳县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center]


[center]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center]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6.06亿元,增长1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488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8:30.3:40.9。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年8件实事共投入建设资金6342.6万元,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涉及到的85个项目指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其中,城乡新增就业人员、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沼气池建设超额完成任务,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全面完成任务。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据统计,全县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3665 人,新增城镇再就业人口481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现价计算)。全县粮食总产量60.09万吨,增长4.7%;其中稻谷总产量51.14万吨,增长5.1%。水果总产量11.28万吨,增长12.56%。全县牧业总产值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年出栏肉猪114.76万头,增长8%;出栏牛1.34万头,增长5%;出栏羊4.22万头,增长8%;肉类总产量96518吨,增长3%;禽蛋产量12115吨,增长5%;渔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8%;水产品产量 4.22万吨,增长8%。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1:6:32:11。养殖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27%,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29 千公顷,增长3 %,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41.96千公顷,增长14%,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56.66%,比上年提高4.6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优质烤烟种植面积0.34 千公顷,下降6%;油料种植面积8.79千公顷,上升1%;棉花种植面积0.36千公顷,跟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6.31千公顷,增长6%。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优质稻、高产油茶、无公害生猪等八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52%。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投入资金3575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865万处,完成水利建设工程量630万立方米,新增基础储水量400万方。全年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8.4万台,54万千瓦,增长6.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3314吨,增长0.9%。农村用电量53170万千瓦小时,增长11%。全县完成通乡公路改造4条61公里,通村公路改造17条53.4公里。2005年,全县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49343万户,新增8000余户。

    扶贫工作有新突破。2005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84万元,争取省、市财政支持124万元,新修村级公路11公里,维修村级公路26公里,整修堰坝2座,维修渠道6000米,建卫生蓄水池16个,改造低压线路3500米,建造50千伏变压器1台,低改楠竹800亩,营造楠竹600亩,发展种养加工大户36户,订单种植双低油菜160亩,科技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80元,使2000 人口解决温饱问题,5000人口达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继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23.9%。全部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7.6%。

    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20.9万吨,增长16.1%;食用油12585吨,增长38.1%;水泥产量  65.9万吨,下降24.7%;硅锰合金7.1吨,下降9.2%;发电量10922万千瓦小时,下降1.1%;生铁25463吨,下降4.3%。产销衔接较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8.9%,比去年增加10个百分点 。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具有三级以上的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家,全年实现总产值  4.68亿元,实现利润1140万元。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2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3.0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2亿元,增长32%。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5640万元,商品房新竣工面积17.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5.8万平方米。农业、电力、教育和卫生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18%、15 %、 10%和15%。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全县共呈报项目164个,争取资金总额6.18亿元,到位1.57亿元,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6个,续、扩、改建项目14个。县四大家办公楼、浯溪水厂全面竣工,晒北滩水电站、浯溪水电站大坝工程、白竹湖休闲广场、陶铸中学异地新建、通乡通村公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浯溪一中选址新建、祁阳汽车南站建设项目,已分别完成规划设计;322国道祁阳县城段10公里绕城公路即将立项,总投资1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8%。其中县级零售额7.13亿元,增长1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 %;县以下零售额8.54亿元,增长16%,占消费品零售额的5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4.22亿元,增长13%;餐饮业14336万元,增长20%;其他行业零售额216万元,增长32%。住宅、电脑、通讯器材、文化消费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2005年,步步高、友谊两大超市,商品成交额达1.5亿元。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2005年 ,全县进出口总额为162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3%。其中:出口总额为1290万美元,进口总额为330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合同项目136个,其中,引进内资项目119个,到位资金8.36亿元,增长52%,新批外资企业 18个,到位外资1818.7万美元,增长51.4%。

    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50万人次,增长24.8%;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8亿元,增长31%。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增速加快。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6005万吨公里,比上年上升1.56%。其中:铁路运输5799万吨公里,下降1.2%;公路运输46346万吨公里,增长6%;水运13860万吨公里,下降9.99%。旅客周转量77742万人公里,增长15.8%。其中铁路4464万人公里,上升11.8%;公路73086万人公里,增长16.1%;水运 192万人公里,增长29.7 %。全年货运量581.6万吨,增长6.1 %。其中:铁路运输货运量14.4万吨,下降2.96%;公路货运量551万吨,增长6.99%;水运货运量16.2万吨,下降10.99%。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437万元,增长30.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55.6万元,上升22.3 %,电信业务总量3835.9万元,上升1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9402户,比上年净增11078户;移动电话用户9.6万户,净增1.75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7.9%,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 %,分别比上年提高1.08个和1.75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收支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2058万元,同口径比增长20.5%,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555万元, 增长3.71%;上划中央企业和个人所得税3031万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收入14472万元,增长24.13%,基本保证了全县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救灾支出和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财政总支出为48969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1.1%,农林水气象支出同比增长17.75%。

    存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9亿元,同比多增8.03亿元,增长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07亿元,储蓄增长率为18.3%。贷款余额20.8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增长率为10.33%;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4211万元,增长6.35%。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同时,确保了重点信贷投入。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商业保费收入72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38%。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686.6万元,增长8.38  %;寿险收入5550万元,增长21.79%;保险赔付额为1352.8万元,增长18.3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共申报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4项,申请专利87项,授权26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8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6项,其中省级1项,签定技术合同110个,合同成交金额6750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454万元,进一步巩固了教育两基成果。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2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49 %,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2.5%。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学校共 329所,其中:普通中学59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266 所,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69525人、 3947人、82737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被评为全省扶持民办教育“十佳单位”。教育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高考第一二批本科上线人数达1527  人,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5260 人,比上年增加465 人,增长1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群众文化艺术场所4 个,纪念馆2个,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

    广播影视持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卫星收转站32座,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3个,卫生技术人员2264人。全县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186张,增长6.75 %,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573张,比上年增长7.7%。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86.3%。

    体育事业有新进展。2005年,全县竞技体育为省、市体育队输送运动员12名。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活跃。为配套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全县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1500人,县城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5000人。组织开展全县性体育竞赛活动8次,参赛人数达6000人次。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取得成效。2005年,全县有环保监测机构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5.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6平方公里。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3816公顷。继续加大对河、湖空气、重点污染资源的监测、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在国家规定控制的12种污染源中,全县有9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在环保指标中,工业用水量1456.81万吨,增长54.3%;废气排放量350352万标立方米,增长48.26%;废水排放达标量791.57万吨,增加118.06 %;烟尘排放量1676.58吨,增长28.75%;工业粉尘排放量9915.93吨,增长51.4%。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1.9%,比上年提高1.5  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0.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100人,其中城镇人口30.16万人,乡村人口70.47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01‰,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51‰,下降0.7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5‰,提高0.8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6元,比上年增加1428元,增长21.84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4853.25元,经营性收入357.99元,转移性收入2798.8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6.85元,比上年增加359.85元,增长12.34%。其中工资性收入1121.57元,增加106.98元;家庭经营收入1887.39元,增加203.33元;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67.9元,增加49.45元。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3632元,较上年增长25%。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534元,比上年增长2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42.99元,增长21.7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4台,摩托车28台。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4101.36元,增长16.59%;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1台,电话机48台,移动电话机60台;人均住房面积46.46平方米,增加2.19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5年,全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619人,新增180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05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5143人,新增2126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3184人,新增1826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54人、23014人。全县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与规范的社会发放率为100%,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50万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