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陶铸的一句名言[/center]
心底无私的陶铸 《中国监察》2006第七期(总第39期)
[警言]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增曾录》
[警事]
心底无私的陶铸
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曾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为群众服务的,就是要为群众着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铸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任广东省委书记时,无论到哪里检查工作,总要“约法三章”,即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谁若是触犯了这个“规矩”,他就会拉下脸来,毫不留情地批评。陶铸质疑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视察”,提倡并首先自己带头到基层蹲点。蹲点时,他坚持与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
1960年10月至1966年8月间,陶铸担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主管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区)的全面工作,公务更加繁忙。但他再忙,心里也记着缴纳党费的事。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缴纳党费的“标准”,每年的1月份至6月份、8月份至12月份,他将工资的八分之一缴纳党费;7月1日是党的生日,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月份,他将工资的四分之一缴纳党费。有的同志说,这样缴纳党费超出了党员应缴的标准。陶铸笑道:“我按我的标准缴。”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负责同志来中南五省(区)视察,陶铸也少不了有迎来送往之事。但他从不用公款请客、送礼,实在需要请人吃饭,他就自己出钱。有一次,彭德怀来广东,陶铸和夫人曾志送给彭德怀一坛自家腌制的甜姜。彭德怀起初不肯收,后来勉强收下,却坚决要给钱。陶铸说:“你也不是买姜的,我也不是卖姜的,你买我们不卖!”彭德怀这才把钱收起来。
在生活方面,陶铸一向强调不能脱离群众。他常说:“生产上不去,住那么好的房子,吃那么好的饭,心里过意不去,群众也不答应。”60年代初,全国经济困难,陶铸提出:自己家里人吃的肉、油、菜“都要和老百姓的一样”,不要特殊照顾。1963年后,经济形势好转了,他仍然在各种场合讲节约,回到家中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只要有碟辣椒,再来碗青菜,就很够了。吃东西以填饱肚子为原则。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还怎么接近群众?”
解放战争中,陶铸在东北工作,对关外冰天雪地的气候不太适应,身体多病。1947年春,组织上发给他300元保健费,他却把这笔钱捐给了灾区的饥民。冬天,遇到衣着单薄的老人和孩子,陶铸也会把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御寒。
陶铸在广州工作期间,一直住在一座早已年久失修的房子里,南方雨水多,一下大雨就漏,管理部门要给他换房,他不同意;管理部门又提出来维修一下,他也不同意。直到1965年,在医生的建议下,陶铸才同意翻修房子。房子翻修完工后,陶铸坚持由自己掏翻修费。管理部门因为没有先例,也无法下账,不肯收钱。陶铸说:“那么,这笔钱就算是我捐给公家的吧。”最终,翻修房子的钱还是由陶铸自己出了。
陶铸是湖南人,湖南省归中南局领导,陶铸若是想关照老家的亲属是非常方便的事。但他却从不这样做。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不是旧社会的官老爷,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陶铸的母亲在老家农村生活,湖南省几次想把老人家迁入城镇落户,都被陶铸制止。陶铸说:“农村老人那么多,你们都给迁了再考虑我母亲。”
陶铸逝世于1969年。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两句著名的诗:“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988年11月,在陶铸诞生8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纪念陶铸的邮票,全套两枚。一枚是陶铸肖像,背景是疾风中的松树。另一枚为诗画——《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工作间隙喜欢写散文、杂文,生前即有《理想·情操·生活》和《思想·感情·文采》两本书出版。他的散文力作《松树的风格》还被收入中学教材。他还写过50多首诗词,其中佳句颇多。品读他的诗文,欣赏纪念他的邮票,我们会从中得到许多如何做人、如何为官方面的感悟。
[结语]
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做到不乱用权力,不乱用公款,一生清廉,心底无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更需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有权不辱崇高使命,位高不失公仆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