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金,祁阳田野间正涌动着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下马渡镇粮食种植户梁串田当起 “生态会计师”,算起秸秆的“三本账”:“过去烧秸秆是‘亏本买卖’;现在粉碎还田省化肥,青储卖给养殖场是‘活钱’,秸秆经纪人上门收是‘现钱’……”从被动“禁烧”到主动“生金”,祁阳秸秆的华丽转身,正重塑乡村的生产逻辑与生态价值。 守护“天空蓝”和“土地肥”,祁阳划定全域禁烧“硬杠杠”,城区周边、交通廊道等区域无一例外。当地将“堵”的压力转化为“疏”的动能,政策宣讲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算透“生态账”“经济账”。村头老支书变身“绿色乡贤”,村民自治小组活跃阡陌间,使“禁烧”升华为守护家园的集体行动,为“变废为宝”扫清观念障碍。 秸秆“点草成金”的密码,在于闭环循环链的构建。在沃土固碳方面,粉碎深埋还田为农业碳中和助力;在饲用增值上,青贮、黄贮技术让秸秆成优质饲料,连接种养业;能源转化中,秸秆作为生物质发电厂燃料,提供清洁电能;创意生金领域,麦秆变工艺品、环保包装,开辟绿色产业新赛道。 如今,祁阳秸秆利用已从“政府推着走”转向“市场领着跑”。秸秆经纪人搭建起供需桥梁,农机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生物质发电企业等市场主体以订单农业等形式稳定消纳渠道。设备补贴、收储运体系建设滋养市场生态,使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让这场“绿色革命”持续释放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