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复制链接]
查看: 38|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昨天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省祁阳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2025-01-22 10:50·大坎历史
祁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东北部。西接永州市零陵区和冷水滩区,东抵常宁市,南临新田县、宁远县、双牌县和桂阳县,北连祁东县。祁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是全省的人口大市、经济强市。太白峰国家森林公园、浯溪国家湿地公园、大江省级森林公园、挂榜山小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中国油茶之乡,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县城,森林覆盖率60.42%。[url=]#湖南#[/url]


历史沿革
据1984年19处出土的大量石器表明,祁阳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下马渡寨子脑发现商代窑址,说明祁阳很早就属于开化地区。
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之南疆。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零陵郡的泉陵侯国;东汉时除泉陵侯国为县,隶属未变。三国东吴末期,祁阳仍属零陵郡。以后两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隶属未有重大变动。
隋开皇九年(589),省并州县,祁阳、永昌二县并于零陵。唐武德四年(621)恢复建置,永昌并入。寻废。唐贞观四年(630),重行恢复,仍属永州零陵郡。宋仍之。元时属永州总管府。明隶永州府。清承明制,未曾改动。民国3年,属衡阳道。不久,废道。民国27年设行政督察区,祁阳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至11月底,改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零陵地区专员公署,祁阳仍属之。1952年,改隶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改属衡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零陵地区行政公署。1995年11月后属永州市。2021年,撤销祁阳县,设立县级祁阳市。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祁阳解放,旧政权虽已摧毁,乡保甲组织形式仍旧。只在县一级之下,乡一级之上,设立区一级行政组织;同时派出工作组下乡领导各项工作。当时祁阳(含祁东)划为6个区,下辖19个乡镇。
第一区:区公所驻观音滩,辖三吾镇、保浯乡、观桥乡。
第二区:区公所驻归阳,辖归阳乡、靖炎乡、四靖乡。
第三区:区公所驻白水,辖福泉乡、民治乡、大忠乡、潘家乡。
第四区:区公所驻洪桥,辖至昌乡、金兰乡、振中乡。
第五区:区公所驻龙家亭子,辖四治乡、景卿乡、民有乡。
第六区:区公所驻文明铺,辖保麓乡、同文乡、文明乡。
1950年,将原有的6个区析为13个区,外加城关区共14个区。区辖乡镇178个。


1950年10月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为了适应土改需要,区级行政区划未作变动,乡级行政区划则稍有更易。第一区增设廖家乡;第二区增设马江、广福、祝兴3乡;第四区增设西洲、田心、杉木和乐山4乡;第七区增设朝阳、仁义两乡;第八区增设老白地市和松柏林两乡。合计增设12个乡。
1952年4月25日,将其中的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的全部和第五区、第六区的大半部划出,析置祁东县。9月10日重新调整行政区划,设11个区和1个区级镇,区下共设216个乡、4个乡级镇、8个居委会。
1952年10月14日将风口岭、鸣远两乡划归祁东县管辖。
1953年10月15日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同时增建水上乡,1955年7月14日撤销。


1954年6月17日将宁远和常宁县部分地区划入祁阳县,设立十二区,驻金洞,辖21乡,即:白沙源、鸭婆凼、三叉岭、小茗洞、金洞、小金洞、秧田、水东、乐山、大坝头、江口、大茅坪、白泡迥、蒋家冲、凤凰、白果市、鹧鸪岭、石鼓源、南冲源、枣树源、枧下。
1956年根据国务院指示,撤区并乡,将原有的239个乡(镇)合并为50个乡、3个镇;撤销区的建制,设办事处,作为县府的派出机构,分辖部分乡镇。
合并后的乡镇为:城关镇、白水镇、文明镇。
50乡为茅竹山、新联、东泉、长流、大忠桥、胜利、祝兴、栗林、萧家村、百里、太平、黄市、三江、石坝、朱家桥、杉木冲、黄泥塘、唐家岭、凤凰塘、石梓塘、潘家埠、下七渡、梅溪、楼梯、羊角塘、城山、兰桥、下马渡、龙口源、云盘岭、三门滩、大村甸、何公庙、芳名亭、黎家坪、文富市、横江桥、白茅滩、文明铺、窑头铺、高码头、大坪铺、金洞、小金洞、白果市、晒北滩、大岭下、鸭婆凼、凤凰、大江。


1958年5月为人民公社搭架子,将全县50个乡和3个镇,并为24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将全县24个乡镇959个高级农业社,并为政社合一的25个人民公社,即:乐园、金洞、火箭、林海、八一,五一、先锋、星火、太平、五星、白水、钢铁、英雄、灯塔、前进、星星、国庆、东风、和平、文明铺、新华、卫星、红旗、跃进、红专人民公社。
1959年5月22日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将25个人民公社并为18个公社,即:观音滩、大忠桥、萧家村、白水、潘家埠、黄泥塘、羊角塘、下马渡、大村甸、黎家坪、文明铺、金洞、大江、小金洞、白果、石鼓源、晒北滩、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便于领导生产,恢复区镇建制,将18个公社划成12个区和1个区级公社,82个公社和2个镇。
1965年撤潘家埠公社,建石洞源公社。
1965年从城关公社析出9个生产大队建浯溪公社;其余郊区各大队,分别划归芳名亭公社和太白山公社;余下4个居委会建立城关镇。
此后,区社建制稳定了较长时间。1981年3月从黎家坪公社析建黎家坪镇。1983年元月从观音滩公社析建观音滩镇。1984年4月将83个公社改为83个乡,将金洞区所辖7个乡归金洞林场代管。7月7日将晒北滩乡改为晒北滩瑶族自治乡。8月21日建立大忠桥镇;将黎家坪乡划入黎家坪镇;文明铺乡划入文明镇;观音滩乡划入观音滩镇;浯溪乡的浯溪村、塔边村、土轻村,芳名亭乡的百花村、椒山村、白沙村,七里桥的天马村,赤塘乡的黄土岭村、东江村,太白山乡的光明村共10村划入城关镇;七里坪乡的蔡衙里村、席家亭村,三江乡的喜善村、湘江村共4村划入白水镇。1985年元月14日,撤销浯溪乡、赤塘乡,原语溪乡的长流村划归茅竹乡,孙市、五里、新埠头、小江、灯塔5村划归城关,将原赤塘乡的上赤湾、竹子坳、罗家岭、下赤湾4村划归下马渡镇;撤销黄泥塘、塘弦湾、羊角塘、大村甸、太白山、萧家村、金洞7个乡的建置,改为镇的建置(其中塘弦湾为潘市镇,太白山为下马渡镇)。


1986年元月15日,为适应经济改革需要,将70个乡缩建为54个乡。撤周塘乡,将其10个村划归茅竹乡;撤栗林乡,将其11个村划归三口塘乡;撤胜利乡,将其11个村划归上马乡;撤大江乡,将其5个村划归太平乡;撤火田乡,将其9个村划归百里乡;撤龙桥乡,将其12个村划归黄市乡;撤朱家桥乡,将其12个村划归木梓圩乡;撤杉木冲乡,将其8个村划归七里坪乡;撤杨桥坝乡,将其8个村划归石坝乡;撤白鹤乡,将其9个村划归石梓塘乡;撤龙口冲乡,将其城墙脚、长冲、泥江桥、搭洲、官冲5村划归河埠塘乡,其余4村(口冲、建新、半边塘、太平渡)划归黄泥塘镇;撤八歧乡,将其8个村划归兰桥乡;撤龙口源乡,将其6个村划归文家冲乡;撤芳名亭乡,将其8个村划归苏油坪乡;撤许家亭乡,将其8个村划归何公庙乡;撤松林湾乡,将其9个村划归高码头乡;茅竹乡长流村划归城关镇;兰桥乡复兴村划归羊角塘镇。唯金洞区所辖6个乡未变。
为解决内下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问题,省政府于1993年11月25日批准,将宁远县荒塘瑶族乡的瓦窑村、新屋场村划归祁阳县管辖。
1995年上半年,祁阳县按照省政府《关于全省农村精简放权、撤区并乡建镇工作的意见》,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除金洞7个乡镇不作调整外,其余区乡作了大的调整,撤销原11个区和乡镇建制,合并为20个乡镇。省民政厅湘民发[1995]76号文,批准成立20个镇,即:浯溪镇、观音滩镇、茅竹镇、三口塘镇、大忠桥镇、肖家村镇、八宝镇、白水镇、进宝塘镇、黄泥塘镇、潘市镇、梅溪镇、羊角塘镇、下马渡镇、七里桥镇、大村甸镇、黎家坪镇、文富市镇、文明铺镇、龚家坪镇。


1997年1月,经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镇下设73个办事处;2003年5月增设八宝镇火田办事处。至此,加上金洞7个乡镇,祁阳县共有21个镇,6个乡,74个办事处,959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908个,居委会51个)。
2006年,设金洞管理区。
2008年,设内下乡。


2010年10月,撤销金洞管理区万宝山工区,成立万宝山乡。12月,撤销浯溪镇,设立龙山、浯溪、长虹街道。
2013年,撤销大江林场、挂榜山林场,设立大江乡、挂榜山乡。
2015年,撤销大江乡,大江乡澎家湾、塘岭、大院、黄沙、白竹、青石、百岭、唐家冲、赵家棚、龙欧10个村划入肖家村镇,设立肖家镇。大江乡九渡、瓦屋2个村并入大忠桥镇。撤销内下乡,并入八宝镇。撤销挂榜山乡,并入七里桥镇。撤销白果市乡、并入凤凰乡。撤销上司源乡,石鼓源乡。撤销万宝山乡、小金洞乡,并入金洞镇。


2023年6月,祁阳市下辖3个街道、20个镇、3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共523个村、82个社区,市人民政府驻长虹街道。


根据祁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祁阳市现辖凤凰、石鼓源和晒北滩瑶族乡共3个乡;观音滩、茅竹、大忠桥、三口塘、肖家、八宝、白水、黄泥塘、进宝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镇、文明铺、龚家坪、金洞共20个镇;龙山、长虹、浯溪3个街道;原种场、畜牧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