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话题] 祁阳市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顾问

[复制链接]
查看: 825|回复: 1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24-2-28 1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6日,祁阳市举行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顾问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永州市政协副主席、祁阳市委书记蒋良铁,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小平,祁阳市领导郑国荣、刘诚等出席。

聘任仪式上,蒋良铁和陈小平共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颁发“祁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顾问”聘书。

蒋良铁指出,祁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地沃物丰。期望徐明岗院士在祁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农业产业谋划、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方面积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对策,帮助祁阳农业驶入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为院士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和便利条件,确保合作早结硕果,共同开创祁阳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24-3-2 1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壤专家徐明岗专题: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提升耕地质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之一。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徐明岗,作为一名土壤学专家,多年来坚持长期试验,组建成覆盖29个省区市、42个农田土壤质量野外站的监测网络,首次高标准规范全国观测指标与方法,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供了核心技术;负责建成国家农业土壤质量数据中心,积累600万个原始数据,支撑了我国土壤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和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提起徐明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提出耕地土壤有机质演变与质量调控理论,通过创建有机质定量提升核心技术实现了耕地地力快速提升,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国家重大工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揭示红壤耕地快速酸化和有机肥阻控酸化原理,通过创建分类防控关键技术实现了红壤酸化高效防控,为“南方酸化耕地治理”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撑;明确了红壤退化的养分限制因子,创建养分均衡供应关键技术和立体生态模式,为红壤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样板。徐明岗在中国农田试验网络的长期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扎根热土 坚守长期试验

  徐明岗与土壤的结缘,始于四十多年前。从1980年收到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徐明岗就与土壤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攻读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专业均为土壤学方向。也正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徐明岗就下定了决心,要把此生奉献给土壤学。



  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在全国重点农区和主要土壤类型上建立九个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急需相关专业人才。这一年徐明岗正好研究生毕业,他没有丝毫犹豫,前往陕西杨凌黄土长期试验站工作,此后在1996年去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长期实验站就任,扎进长期定位试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长期定位试验做三五年可以,但是做30年实在是太难了。”同行都对徐明岗的坚守竖起了大拇指。

  因为土壤的变化过程很慢,长期试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长期试验,意味着见效很慢,辛苦付出但一眼看不到成果;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荣誉、奖励,默默无闻,清贫寂寞。徐明岗都快记不清楚,自己有多久没有节假日了。特别是国庆假期,这些年,他几乎都是在采样中度过的。因为这个时节正是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土壤采样的最佳时期。

  徐明岗选择了坚守。遇到困难,他经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和同事:“科学研究贵在坚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前期研究的不断累积,造成了后期成果的井喷。30多年来,徐明岗从参与到引领,组建形成29省份42个长期试验网,积累连续监测数据150万条,累计保存土壤—植物样品9万个,构建了中国农田土壤肥料长期试验网络。徐明岗“细盘”我国五大产粮区的土壤,推动了土壤学原始创新。

  破解密码 精准提升肥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高产稳产的关键要素。高强度种植的土壤有机质演变规律不清、定量提升参数缺乏,组分转化不明、质量调控指标缺乏,是有机质定量化提升的世界性难题。在过去几十年间,全世界的顶尖实验室都在为此全力攻关,但始终未能成功解决的难题。

  我国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仅为欧洲同类土壤的1/2左右,既严重限制了作物高产稳产,又导致作物对化肥依赖性增强。依靠长期试验,徐明岗致力于我国农田土壤肥力提升、退化土壤改良两大关键性课题研究。


  “土壤有机质提升需求迫切,我的目标就是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破解土壤密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通过30多年的多点位联网研究积累,徐明岗发现有机物料投入是耕地有机质提升的首要驱动因素,揭示耕地土壤有机质演变的一级动力学规律,阐明有机物料利用效率呈现由西北(25.7%)向东南(10.4%)逐渐降低的趋势。以有机质数量提升为目标,探明了土壤养分、水分、酸度、温度等环境因素调控有机物料利用效率的机理,首创以有机物料投入为核心、环境因素调控为抓手的土壤有机质定量提升技术,实现了全国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培育由定性到定量的跨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收集、整理、分析长期定位试验数据的过程中,徐明岗探明了土壤有机质演变规律和预测模型,首次获得了不同区域农田有机物料的利用效率:平均为16.3%。这一原创性发现,为有机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首次实现了有机质培育目标的定量化。全球土壤生态长期试验网主席、国际著名土壤学家、美国杜克大学的Daniel Richter教授这样评价徐明岗:“对世界长期试验网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和发展了土壤有机质提升理论与技术。”

  “死磕”到底 让两成国土不酸瘦

  徐明岗之于土地,能点石成金,且成色十足。

  除了土壤退化,我国还面临着红壤酸化加速的问题。徐明岗不仅能让低产田高产,还把中国老大难的酸瘦红土变得宜耕种。

  红壤区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我国南方有17个省份的土地是红壤。高强度种植导致红壤耕地酸化严重,地力瘦弱,作物减产,但成因不清、防控效果差,是红壤耕地利用的重大瓶颈。

  面对羸弱土壤,徐明岗与团队利用“死磕”精神,开展了大量长期试验和原创性研究,揭示了红壤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收获了提升红壤肥力的方法。


  他与团队首次探明了红壤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率先证实了化学氮肥施用是红壤农田酸化的主要驱动力,明确了化学氮肥驱动农田酸化的贡献率达66%以上,由此创建氮肥增效控酸关键技术,通过优化施肥、硝化抑制剂等减施氮肥11%—18%,控酸效率提高了30%以上。构建了以有机肥为核心的酸化治理关键技术,研制了6种具有改良红壤的复合调理剂产品,使增产效益提高至15%以上。这些核心技术及产品为实施“南方酸化耕地治理”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核心技术。在湖南、江西、福建等6省规模化应用,土壤pH提高0.2—1.0个单位,作物增产12%—27%,2015—2017年推广1.08亿亩,增产54亿公斤;后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覆盖率达75%,有效遏制了红壤快速酸化态势。

  徐明岗为人正直、品行端正、治学严谨,因其对土壤学的杰出贡献,徐明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第1、1项第3、1项第4),省部一等奖3项(均第1);入选全球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高被引学者(Elsevier),在“全球农学学科顶级科学家”榜单排名前1%;2021年入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荣获周光召基金会首届农业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美国农学会农业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格林卡世界土壤奖、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个人、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进个人、农业农村部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40多年来,徐明岗废寝忘食为耕地质量忙碌,全身心只做一件事,而这一件事,与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普天之下,莫非“沃”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