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阳县浯溪一中建设特色学校的构想
祁阳县浯溪一中教科室
祁阳县浯溪一中地处祁阳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浯溪镇,始创于一九五七年,曾因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教学业绩享誉县内外,为我县培养出了数万名学生,涌现出一批县市闻名的人才, 2010年2月浯溪一中和浯溪三中合并,这一强强联合,组成现在新的浯溪一中,学校现有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200余名,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学科有一技之长的名师荟萃,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21人,大学专科学历74人,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79人,48个班级,学校占地165亩,前期投资5000万元按照现代化初级中学的高标准打造的一所全市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历届校长比较重视学校特色教育,在学生社团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体育比赛,中考、奥赛、学生特长培训与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曾经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行特色教育有一定的师资保障。
特色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有特色的学校。它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检视。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亦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只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学校实体各自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捉摸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显而易见,创办特色学校是探究办学规律的简捷、必要的手段。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必须体现个性。惟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浯溪一中,地处祁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有蕴含丰富的祁阳文化,享誉中外的浯溪碑林,发祥于祁阳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祁剧,极具方言特色的祁阳花鼓、渔鼓、木偶戏、小调等优秀传统曲艺,彰显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充溢着鲜明的风俗民情。祁阳纳楚地山水之灵气,萃潇湘文化之风流,素以“锦绣潇湘”而饮誉省内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祁阳名人辈出,陈荐、陈大受、欧阳利见、陶铸等等名垂青史,触摸历史、寻找伟人的足迹,这一切为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
新浯溪一中的自我定位,争取在3-5年办成永州市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的市一级规范化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高,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准的高标准的湖南省合格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既全面发展又学有专长,在同类学校中特色鲜明并有相当水准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浯溪一中教育更加系统、规范、深入、扎实、有效,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工作,加快特色学校的发展进程,努力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目标,为我先发展中小学特色教育提供样板,今后几年,我们决定构建“目标、策略、操作、评价”四大育人体系。
现将我们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体系、策略及操作体系、评价体系做如下阐述。
一、目标体系
以完善校内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设备、校园主题文化为依托,努力创建优美、和谐、文明、一流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以祁阳地方文化专业课、渗透课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校本精品课程,缔造精彩课堂,注重学科育人;
以传统、主题、专题、文化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树活动品牌,强化活动育人。
新浯溪一中坚持全面育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培养,力争3-5年内打造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一所全市著名的规划化的初级中学。突出地方文化品牌特色是我校今后几年内的努力方向。
在近两年内,我校将遵循基础抓实、活动搞活的原则,普及提高并存,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培养精尖艺术人才,打造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特色品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自由飞翔的彩色天空。
二、策略及操作体系
(一)、完善学校建设,创建环境文化。
学校在跑道和人造湖以东山坡地带(现在百花农民种地的区域)花3-5年时间,建成一个生物示范园,区按照学校环境规划布局为四个景点,(既植物园、怡趣园、实践园、文化长廊),计划在4个园区内栽种植物数十个品种,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洁净化目的;建立一个浯溪一中标志物性建筑;开辟浯溪一中陈列室;建设学校植物园知识长廊。以学校特色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健康的人文精神,来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在学校各种体育场馆建成后,创办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逐渐形成浯溪一中特有的校园文化。(以上想法预计在5年内逐步完善实现)
(二)、立足教学本位,构建学科文化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1、加强师训,夯实特色队伍。
以教科室为指导,开展主题、专题研究,以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校本培训;通过上网、听广播、看电视、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自主培训。本学年,学校将开展教前学的学校特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调查,收集积累相关资料、开展特色教学课程论证。制定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校本教材,鼓励教师开设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课程,撰写特色课程的教研教改论文。
2、完善教材,提升学科品位。
我们争取花半年的时间,由教师按年级的高低不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层次、分阶段编出1-2本校本教材。教材体现“深”度、“广”度、“梯”度,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材内涵。教材主要围绕祁阳地方文化特色、教师自己专长特色来自主选定。教科室推选《浯溪碑林书法鉴赏与临摹》《祁剧鉴赏——初中生读本》《祁阳地方对联欣赏与对联常识》《小小主持人》《祁阳小鲵养殖》《祁阳旅游向导》《浯溪一中校园植物志》研究性学习专题活动、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网瘾小年脱瘾与电子作品创作辅导等等专业课、渗透课、活动课精品课程。以此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学科渗透,拓展特色内涵。
用3-5年时间我们开展校本课程和学科整合,把各特色课程,渗透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使学生感受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从特色课程中既学到了一般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对特色课程教育充满乐趣。我们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等教学内容,进行变通的融合,既丰富了授课内容,又进行了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交际的能力,研究的能力等等。
(三)、开展主题教育,打造活动文化
一是学校每年选取一个学期举办一届特色文化节,围绕文化节的展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二是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个特色兴趣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组织、策划、落实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注重发挥、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能力以及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评价体系
以多元、开放、发展作为评价的着力点,初步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以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成长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搭建“群星璀璨耀映校园”的PK台,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在教师中开展“五型五优团队”的岗位明星评比,(五型既:创新型、学习型、上进型、爱心型、专长型岗位明星;五优团队既:教学优质、活动优胜、师德优秀、资源优化、理念优先的五优团队),打造一只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十星十小”(十星既:节约星、爱绿星、巧手星、勤劳星、智多星,进步星、合作星、特长星、成长星、快乐星。十小既:校园小作家、校园书法家、校园小歌星(舞星、器乐演奏家)、校园小画家、体育小标兵、网络小能人、科技小发明、参与小赢家、互助小模范、班级小主人)活动为抓手,在学生中开展争做特色评比,期末评选特色班级。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大舞台去表演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特色,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一系列的专长比赛,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在各种场合体验成功的乐趣,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实现环境效益和知识效益的“双赢”;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材的“双赢”;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社会满意度的“双赢”。
(执笔:杨爱华)
20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