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精神与中华文化传承人·暨南传奇】陶铸: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开拓者

[复制链接]
查看: 1102|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9-6-29 22: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暨南精神与中华文化传承人·暨南传奇】陶铸: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开拓者原创 暨南大学 2019-06-06 08:32:22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指出暨南大学人才济济、名不虚传、作用独特、前程远大。110多年来,暨南已经培养了30多万学生,遍布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暨南的今天,有一代代暨南人的拼搏、一代代暨南人的奋斗,一代代暨南人薪火相传,赓续侨教基因。我们推出【暨南精神与中华文化传承人】系列报道,以展示110多年来,暨南人在国家、民族和高等教育事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做出的卓越贡献。该系列报道分为【暨南传奇】【侨教之光】【中华文化传四海】等子系列。
【暨南传奇】栏目,将通过一个个故事重现鲜活历史,回溯暨南传承的脉络,呈现暨南群星璀璨的精神感召。传奇是时间的拓片,它是故事在岁月的层层夹缝中沉淀的结晶,印刻着历史的脉络和时代精神的剖面。暨南大学走过的113年岁月,同样一层层拓下了暨南人的风貌。百年暨南的年轮当中,正藏着许多被历史淘洗得熠熠生辉的传奇人、传奇事。

陶铸: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暨南大学原校长


历经沧桑的暨南始创于南京、兴盛于上海、赓续于福建、扎根和壮大于南粤大地。三落三起,五度播迁,但炫歌不辍,耕播侨教。1958年在广州重建、1978年复办成为暨南大学稳定发展的关键节点,而陶铸作为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后的第一任校长,主持了1958年暨大在广州的复办工作,是暨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王越评价说:“他敢说敢干,说了就干,绝不拖延,不行的也明确告诉你不行,真的是非常有魄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原主席罗培元在《领导统战工作的好榜样》里也写道:(陶铸)他断事疾,从不含糊其词,做事更讲效率,雷厉风行。……有些被我们认为是小事的,陶铸认为不妥,也及时处理妥贴。
“没有陶铸办不成暨大。” 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粱奇达一句简短的话,道出了陶铸对于暨大的重要性。
家道中落,赴军校,上战场,从监狱“毕业”
陶铸(1908-1969)出生在湖南祁阳,小时候外号叫猛子,其父亲在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上过学,并参加过同盟会及武昌起义,后还开办了一个小煤矿,家庭条件非常不错。然而,他十岁那年,父亲被军阀萧耀南杀害,他突然明白:“军阀何其残忍,我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
1926年,陶铸保送到广州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次年,便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由于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先后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等职。后因叛徒出卖,1933年,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陶铸践行列宁“监狱即学校”的思想,潜心学习,系统研究了政治、经济、历史、文艺等方面的知识,还深入专研马列主义著作,并笑称:“我是监狱大学毕业的。” 陶铸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毛遂自荐,负责湖北KANG倭寇游击武装斗争干部训练班的领导工作,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训练班成立KANG倭寇游击武装大队,这支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在桐柏山、鸡公山、孝感、应城、京山、天门等地打击日伪军,扩大KANG倭寇根据地,为KANG倭寇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
陶铸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学识渊博、文化功底深厚的老校长,这源于他对知识的渴求。陶铸真心重视教育,并敬爱有真才实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其早年的军旅经历,也造就了他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良好作风。这些都在暨大复办的工作中一一展现。
勇担重任,开拓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广大华侨再也不是“海外孤儿”,华侨子女纷纷回国就学。从1949年到1957年,仅8年时间,回国求学的华侨青年就有43000余人,相当于每天约有15人回国求学。
为“不使华侨学生失学”,1954年4月起,建立了针对侨生的常设接待机构,但直至1958年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全日制的、正规的华侨高等学府。
华侨高等教育亟待重建!

(1958年在广州重建暨大的画册)


1957年5月,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有不少归国华侨政协委员建议筹办一所新型的华侨大学。这一建议得到了陶铸的大力支持,他说:“在广东这样一个海外华侨众多的地方,复办暨南大学,对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培育他们的后代,有深远的作用。”次日下午,他便主持成立筹备委员会,拉开了暨大复办的序幕。5月14日,《广州日报》发表了《本市将办华侨大学——省政协常委会讨论筹备进行》,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一时家喻户晓。
陶铸组建的筹备委员会云集了当时众多名人学士,有周恩来秘书王匡、广州华侨局长王源兴、以及后来的暨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等。此外,在他的直接关怀下,还建立起了由荣毅仁等知名人士组成的学校董事会。全体人员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努力完成科系开设、基建、资金等筹备工作。
关于学校的校名,陶铸说:“这所学校沿用‘暨南大学’的名字,是因为她曾经在华侨中有影响。”
1958年9月24日,2100多名师生欢聚一堂。陶铸在暨大复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上难掩激动地讲:“暨南大学今天开学了!”从提出复办暨南大学到成功开学,仅用一年时间!台下顿时掌声雷鸣,响彻礼堂。

(1958年9月24日,暨南大学开学典礼)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办时期的北校门,图上校名为陶铸所写)


就在开学典礼举行前,陶铸在办公二楼会议室宣布:“暨大今天开学,筹委会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就此宣告结束。由于学校尚未完全建好,必须成立建校委员会。”
早在1958年2月的筹委会会议上,大家就公推陶铸担任校长。梁奇达说:“学校员工都希望陶书记兼任校长,这个愿望最好能够实现。”陈序经说:“这个学校是陶书记支持办起来的,孩子生下来,还要母亲哺育一下。”陶铸也表示愿意兼任暨大校长,以“巩固暨大办学成果,加速发展学校的各项建设”。
“宏教泽而系侨情”,一所为侨教育服务的新型大学就这样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侨最高学府”和“海外华侨学生的摇篮”。51岁兼任暨大校长的陶铸,也成为了建国后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300万+1000元”,海内外力量支持暨大复办
暨南大学的快速复办离不开中央、广东省和社会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也积极支持学校复办,他们不仅出谋划策、帮助建立海外招生点,提供“侨智、侨力”支持,还提供了“侨资”支持。
当时,陶铸的工资一个月仅约500元工薪,带头就捐了两个月的工资1000元,以示首倡,后又捐赠书籍307册。陶铸说:“只要能把学校办起来,办好了,华侨回来看到了,就会捐款,谁捐一座图书馆,谁捐一座水产加工厂都可能的。”如他所料,广大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和爱国人士都积极响应,慨慷解囊。
归侨蚁美厚赞许道: “陶铸高尚的革命情操, 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958年3月1日,香港知名人士王宽诚给陶铸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背后是100万元的捐款,建起了当时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学大楼。
“陶铸同志: 在办大学的计划下, 将恢复暨南大学的名义, 这对国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一定会起良好反映与重大作用。我对您提倡复兴这个大学,认为极有意义,也极愿意主动来支持。所以我乐于捐助该大学人民币一百万元,分五年缴付。……可否请你们在这项捐款中, 以无名氏或化名捐助九十万, 我个人捐助十万元。”
热心人士的慨慷解囊,是对陶铸的支持与信任。

(王宽诚等来我校参观)


此外,关于筹办重建暨南大学经费的问题,中央和广东省也大力支持。中央侨委拨专款100万元,广东省地方财政拨款100万元。
设专业,引人才,推动侨校学科发展
重建的暨南大学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都是结合学校和广东的实际而开设。如经济学系是为了适应广东和华南地区华南的需要;生物学系是基于广东属于亚热带地区,生物种类繁多;化学系是因为广东化学工业和轻工业的发达……
暨南大学现在拥有众多优势学科,与当时的精心擘画是密不可分的。陶铸还亲自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多方招揽贤才,云集一大批专家,使得暨大一时之间人才济济。
据当时的暨大副校长王越回忆:“当时我在中大任教务长,陶铸到中大去‘挖’人,说要办暨南大学, 中大不放,他就说,你们中大人才有的是。我就这样被他‘挖’到暨南大学来了。”

(1958年,暨大重办,主要招收华侨、港澳学生。图为陶铸校长与优秀侨生、港澳生在一起)



(1958年,省委书记陶铸和全国政协委员何贤尝试水产系师生试制的食品)



(1960-1962年各系(科室)师资补充表)



修明湖,建市场,改善侨校教学环境
“建校挖湖号令响,豪情似火三千丈。雨淋日晒等闲事,练就红心铁肩膀。”
“今日汗水洒满湖,明朝欢歌轻荡浆。”
……

(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右一)来我校并参观我校基本建设总体规划模)


1959年,陶铸担任校长期间,暨南大学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建校活动——修建明湖,准确说,是挖明湖。

(1959年冬,全校教工、学生投入修建明湖)


当时的暨南园,除了荒洼、坡地、平房、红楼,就属办公楼和礼堂好看一些,整体看看校园,让人不免有些失望。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陶铸的领导下,挖明湖开工了!
明湖分为两边,一方一长,方为日,长为月,寓意“战胜困难,取得光明”。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卓才后来写道:“每当我来到明湖边散××步,踏上曲桥,扶栏凝望,心中就泛起层层涟漪。忘不了啊,当年艰苦挖湖的情景。”
陶铸非常关心师生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教师反映:“学校旁边买东西太不方便了,都没有一个市场。”他知道后,就亲自约请市长曾生和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到暨大开会,说:“要在岗顶建百货大楼和菜市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尽管处于经济生活困难时期,要建成石牌市场相当不易,但在陶铸密集的检查和督促下,石牌市场不到一年就建成了。




(明湖风光)


如今,主持挖湖、建市场的人已去,留给后来人两片清湖和一个热闹的市场。漫步在湖畔,行走在摊贩之间,有多少人能记起这一个个豪情壮举?
教育理念前沿,促进侨校教育发展
陶铸在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暨大要办成一所新型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大学,要以塑造全面完美的人为自己的目的。”他多次强调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陶铸兼任了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的教授,两次来学校讲课。受他的影响,其他知名人士或领导也来校做专题报告。
在《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中,陶铸写道“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树立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最好社会。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好像迷失了路途一样。”勉励全校师生志存高远,不要做物质的奴隶,

(图为陶铸校长对全体师生作重要指示的报道)


陶铸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文革期间,师生劳动时间异常多。陶铸说:“不要随便抽调学生去搞其他工作。……教师也不能随便调用,要保证他们足够的时间备课。”在他看来,“理发店不理发,怎么叫理发店?学校不把书教好,怎么叫学校?学生学习不好,怎么叫学生?”
陶铸在担任暨大校长期间,尽管公务十分繁忙, 仍从多方面关心学校的发展,每两个星期必来一次学校,忙的时候就在学校边吃边谈问题。

(陶铸题词:坚决贯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养成共产主义的校纪校风)



(陶铸老校长与毕业生合影)


陶铸提出了暨南大学的办学方针, 即“应把暨南大学办成尽可能符合海外侨胞的愿望与要求, 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华侨大学。”“和中山大学一样,属于比较专门的综合性大学。”并按照“面向华南,面向东南亚,面向亚热带,面向海洋”的方向,进行系科专业调整。在陶铸的领导下,到六十年代中期,暨南大学已走上轨道,发展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华侨高等学府。1963年身为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因政务繁忙便不再担任校长,由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序经担任第二任校长。

(依据陶铸指示,暨大关于新的办学方针的意见)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曾提到,陶铸蒙难病危时赠给妻子曾志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