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8 2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记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党支部
http://www.rednet.cn 2006-02-03 09:11:23 红网
竹山村地处祁阳县黄白公路旁,面积6.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673亩,辖9个村民小组,237户,804人,党员32人。过去,该村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资源较为贫乏、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
“竹山坪竹山坪,十年九旱一年收,有儿莫留竹山坪,有女莫嫁竹山郎”,这首当地流行的歌谣真实地反映了该村过去现状。近些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一举摔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进入了市、县先进村的行列,先后荣获“县红旗村党支部”、“永州市学习三个代表先进党支部”、“省级文明村”、“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全国综治维稳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680余万元,人平纯收入可达3800余元,村集体纯收入20余万元,一个文明、富裕、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来。
一、选好建强班子,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在今年全县第六届村委会和村支部换届选举中,经过群众的挑选,原村两委班子中的3位村主干组成了新班子,村支书、村主任实行“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100%,人员精简了一半,班子整体素质有了提高。新一届班子上任后,向更高的标准看齐,把群众的信任化作自身的动力,致力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更强的班子。
一是以团结为首则,增强班子凝聚力。竹山村党支部将班子团结摆在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内议事规则,强化了民主决策意识,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交心通气会,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班子成员增进了解,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形成了民主议事、团结战斗的良好作风。
二是以富民为己任,当好致富领头雁。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去年,村支部书记谭宝联承包了五十亩稻田种上了“天龙一号”优质稻,由于科技投入力量大,年纯收入近4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今年广大村民纷纷种上了“天龙一号”优质稻,并喜获丰收。为彻底解决村民农副产品销售难、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村两委牵头成立了村经济合作协会,下设养猪、农产品两个分会。经济合作协会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村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协会“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今年,养猪协会共销售生猪6000余头,农产品协会共出售柑橘10万余斤,还与县天龙米业公司签订统一销售合同,共销售稻谷8万余斤。
三是以为民为宗旨,树立班子新形象。针对竹山农贸市场秩序较乱的情况,村里组织党员组成市场秩序巡逻队,定期查巡,维护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促进了市场繁荣安定。在汛期,又组织党员组成安全巡逻队,加强水库的安全防范。还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班子成员每年走组入户不少于280天,要在日记本上详细记载所走访村民家中存在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通过制度的落实,仅今年,村支部共做好事、实事四十余件,树立了一个为民班子的良好形象。
二、带好管好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一面旗”。该村结合实际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激发党员的热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村民共奔致富路。
一是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使不忘其责。针对近些年来村里少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进性退化、荣誉感弱化现象,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同时,设立党员公示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活动开展,全村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处处走在群众前面,展现了新时期农村党员风采。
二是实行党员分类培训,使学有所长。实施分类培训,因人施教,严把 “三关”,提高党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首先,把好调查摸底分类关。对全村的党员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平时表现和技术技能,分为技能培训初级、中级、党性教育三大类。其次,把好培训内容关。对技能培训初级类,以种、养、加等农村实用技术理论内容为主。对技能培训中级类,以实用技术实践为主。党性教育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再次,把好培训成果转化关。对经过培训的党员进行长期的跟踪管理,对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去年以来,该村共举办初级技能培训班4期,中级技能培训班6期,党性培训班2期,村里32名党员都分类轮训了一遍。目前,绝大部分党员掌握了1—2门致富技能,其中22名党员已成为致富能人。
三是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使人尽其才。首先根据党员的年龄、职业、职责和自身能力等情况,将党员分为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党员、普通党员、老年党员和流动党员五大类进行管理:对村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当好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对致富能人党员,要求他们勤劳致富,当好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对普通党员,要求学会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成为村里各项工作的“顶梁柱”;对老年党员,要求在参政议事、调解纠纷、管理协调等方面发挥余热,当好“协调员”;对流动党员要求及时传递致富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当好家乡经济建设的“红娘”。然后建立了党员分类管理岗位责任制,逐人落实岗位职责,逐人签订岗位责任制,使全村党员个个有岗有责。如:三组村民王爱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去年,党员谭国利免费向他传授养猪技术,并免息借给他启动资金3000元,今年王爱华已出栏生猪100余头,获利3万余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
此外,该村党支部还严把发展党员关口。对发展对象的文化程度、年龄等提出了高要求,并注重从回村的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近两年来,该村共发展6名新党员,其中回村退伍军人3名、大中专毕业生2名,致富能人4名,女党员3名,全部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选准用活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是第一要务。竹山村紧扣这个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整合自身资源。该村组织开展“新形势下,竹山该往何处去”的大讨论,广大村民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邀请农业专家对竹山村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论证,确定了“四个要”的发展思路:即产业调整要继续,市场优势要利用,信息资源要共享,招商引资要做强。具体做好四个方面工作:1、在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在提高种粮科技含量上下功夫;2、充分利用竹山农贸市场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个体工商业;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发挥信息优势;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项目示范引路。采取以点带面、项目示范的办法,将村民个体经济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具体在“园、区、场、基”四个项目上做文章,快速拉动全村经济的发展。1、创办“科技示范园”。2003年,村会计谭友国引进外地老板进行水果开发,现已投资100万余元,种植了千年红油桃、山西红油桃、日本秋菊李和芒果冬枣等名优特水果200亩,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水果开发示范园初步形成,村集体经济可年增收2万余元;2、发展“科技种植区”。三位村干部牵头创办的400亩优质稻产业化种植区,全部种植“天龙一号”“晚籼13号”优质稻,实行科学化田间管理,全部实现机械化收割,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村人平纯收入可增加150元;3、做强“科技养殖场”。2003年,村支部书记谭宝联引进老板投资120万开发竹山水库,办起了万头养猪场,兴建了可养鸭5000只的养鸭棚,并利用鸭粪、猪粪养鱼,实现了种养立体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今年已出栏肉猪5300头,出售肉鸭4000只,盈利13万元,可增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4、管好国外松基地。2002年,村集体组织党员群众开放荒山300亩,种植国外松2万余株,预计2010年可通过割松脂,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余元。四个项目建设给竹山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据估算,村人平从中受益上千元,其中单科技示范园、科技养殖场给村民带来的劳务收入达30余万元。另外,在项目示范的带动下,村民发展经济的热情大为高涨。近年来,全村共发展种植大户23户,养殖大户20户,加工经营大户10户。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该村从强化服务入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全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1、提供政策服务。对村民发展经济,只要不违背政策、法律、法规,村里一律在政策上开绿灯。如为充分利用竹山农贸市场的优势,调动村民经商积极性,村里规定本村村民在市场摆摊免交摊位费。2、提供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向村民提供实用技术、市场需求等信息,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做生意。如今年通过网上供求信息,为村民的柑橘销售牵线搭桥,售价达0.6元/斤,销售户户平增收数百元。3、提供实用技术服务。以村农民学校为依托,加大村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近年来,该村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0余次,组织“田专家”、“土秀才”深入田间地头现身说法20余次,并从县畜牧局等业务单位聘请了10名农业专家长期担任村农业科技顾问,共帮助300多村民掌握了至少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
四、注重整体推进,确保社会各项事业平衡发展
构建一个文明、富裕、祥和的新竹山,是竹山村民向往多年的目标。竹山村党支部始终把握这个落脚点,注重以党建工作为动力,整体推进全村各项工作。
一是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首先,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群众意见制度、举报制度等辅助制度。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由村民选举代表成立了民主理财理事会和村组财务监事会,定期对村组财务进行审查。年底清账结果要发到各家各户征求意见。其次,健全组织建设机制。在完善党内“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党员扶贫帮困制度》等一系列党内制度。再次,建立致富奔小康机制。建立了《定期交流致富经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经济发展致富规划》、《农户奔小康计划》等制度。如村里每年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帮各户量力而行制定奔小康计划,并进行跟踪服务。由于服务到位,每年90%以上的农户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竹山农贸市场,完成了本村电网改造,高标准维修村级公路4公里,维修水库1座,骨干塘4口,三面防渗渠道6公里。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形势良好,在各种矛盾纠纷调处上,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目前,全村实现了“四通五无”、“三个百分之百”:即户户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无刑事案件、无集体上访、无群众闹事、无重大事故、无邪教组织;电视入户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民事纠纷调解有效率100%。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该村把塑心育人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设了村级学习室、图书室、娱乐室、篮球场、人口家教学校等活动阵地。图书室、娱乐室每周2、4、6免费向村民开放。人口家教学校每个季度都要邀请有关部门专家给村民讲授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此同时,每年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文明新风进农家,道德规范进万家”为主题的创文明村、文明组、文明院落和争当文明村民的“四创一争”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竞赛评比活动。(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