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浯溪石韵 [/center]
[center]http://www.hnol.net 2003-04-23 12:53:44 [/center]
浯溪在祁阳县城南2公里,322国道亘其前,清悠的湘水绕其侧,其园林景致、文化底蕴殊异他处,尤以石头的韵致可圈可点。
进入浯溪,满目清山,一坪石板,您先就有了这里的石头真多的感慨。从宝篆亭拾级而上,至亭不多不少为百步,这条石径铺就的“百步级”,历千年风雨、经百代人留足,依然是棱角分明,不见磨损,更奇的是处苍松翠柏之荫竟无半点青苔!究问导游,方知是浯溪的石头不长青苔,原来是为“长”字的。
这些“长”在石头上的字,最小的只有1厘米,最大的达433厘米,公元771年,由唐代诗人元结撰文、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凿开峭壁刻于悬崖的《大唐中兴颂碑》,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被誉为“国字瑰宝”。此碑既出,历代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李阳冰、黄庭坚、米芾、秦观、范成大、解缙、袁枚、何绍基等在浯溪均留有诗文书画刻石。据考查,现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505方,楷、行、草、隶、篆诸体皆备,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天然碑林,在日本、法国、朝鲜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浯溪碑林虽无西字碑林规模、曲阜碑林名气,但游客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处碑林,只是列列竖立在房间里,只不过取‘林立’的意思勉为其难叫碑林,而浯溪则是碑旁有林、林中有碑,这才是我心中的碑林啊!”
撇却“长”字的石头,浯溪的石头还会“讲话”。这里的每一处石坳、每一片石山、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一段传说,让您神游于历史、畅想于物外,别有收获。在台,就有窳尊夜月的美景和神奇的传说。相传当年元结常偕好友围坐窳尊畅饮,浯溪山神感元结是位清贫好官,资酒困难,便与湘夫人商量,引湘水入窳
尊化为美酒,使元结与友人得以夜夜尽欢而后归。不久,窳尊的秘密被祁山酒妖知晓,当他腾云驾雾而来欲窃宝贝之时,八仙之一吕洞宾也赶了来,横、竖两剑 凌空劈来,酒妖狼狈而逃。直到今天,酒妖逃跑时摔在石下留下的手指、臀部以及睾丸印痕仍清晰可辨,但见“吕仙剑划”深达数丈,想当年吕仙是何等愤怒!而那盗宝不成反受辱的酒妖却也生得石头一样倔强,不仅不知难而退,反而潜在浯溪滋扰游人,直到宋代柳应辰才用“”符将其镇压在石头内,今人参见“柳押符”,符内铁质氧化形成的红色被解释为酒妖的血迹,倒平添不少韵味。
徜徉在浯溪的山石间,当您面对“吕仙寿屏”时,您恐怕必会仔细研读,因为那一个“寿”字其实包含有18个字。当您路过“米拜石”时,您也会象石痴米芾一样拜上几拜吧?当您以石击石,聆听“八音石”上发出美妙音乐时,“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句老歌词一定会浮上您的脑际……在浯溪,看不尽的是石,听不厌的是石,游不完的是石,埋在地层深处的“祁阳石”更待您去发掘和利用呢。浯溪附近的石头质地坚硬,纹理细致,有别于普通的大理石,是建筑装饰和雕刻的上好材料。据记载,祁阳石明清时曾行销江南数省,盛极一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其祖父的墓碑用的就是祁阳石呢!
“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这是祁阳人陶铸的心音。“我思浯溪游,独坐浯溪石”,这是清人秦瀛的心曲。浯溪石啊,我虔诚为你礼赞!(彭扬帆 陈新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