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土地整理”让田野春风拂面
——湖南省祁阳县肖家村镇九龙村百年旧祠堂土地整理侧记
来源:资源网 作者:张传胜 发布时间:2009.03.31 [/center] 近年来,神州大地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土地整理,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推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惠及百姓的“造福工程”,让废弃的土地流金淌银,让千千万万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在湖南省祁阳县肖家村镇九龙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区传出了土地开发整理人与“庙神”较量的带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她使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广阔的田野呈现一片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乌云遮天
大约是清朝时期,祁阳县肖家村镇九龙和牛岭两村李姓族人在九龙村兴建了李家祠堂。从此,这里的李氏家属人一代接一代在此尊祖敬宗,把此祠庙奉为李氏家族的“保护神”。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这里香火旺盛,祠堂“护着”李氏家族人不断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历“土改”、“文化大革命”等几次大洗礼后,当地村民的思想也得到了几次大洗涤,这座李家祠堂香火断了,成了一座废祠庙。数十年来,它立在九龙村肥沃的田野里成了一座荒废的“城堡”。为了把荒芜的地利用起来,大部分村民都想把这座历史遗留的已沧凉的“宗族”产物推倒。2001年秋冬季节,经当地村民集体商议,决定移走这座废墟的祠堂。于是,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热热闹闹地动工了。村民一窝蜂而上,有的拆砖,有的搬瓦……。突然,50余岁的李某从墙上滑下。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腿严重骨折了。“这祠堂的祖宗显灵了,拆不得,会出事故的!”传言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村民胆怯了。拆了一半的旧祠堂依就孤独地立在村庄的田野中任风雨吹袭。
花开花落,好几年过去了,当地村民渐渐淡忘了此事。2004年秋,一些年轻人提出要把旧祠堂拆掉,把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李氏家族里一位80余岁高龄的邓老婆婆坚决反对,提出“祖宗庙千万拆不得,祖宗在天会显灵的”。在村民大会上,邓老婆婆的反对意见,最终还是得到了否定。如何拆除,两村李姓家族商议决定:这旧祠堂拆除后,整理出来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按2万元起价竞标承包,由承包者组织拆除,并获得土地的种植使用权。在外打工的李某出资3.8万元中标,争得了拆除及整理后土地的种植使用权。他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请了些民工开工了。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旦兮祸福。没过几天“包工头”李某突然“疯了”,久治不愈,后成了间歇性精神病人。随后,帮工唐某眼睛也突然看不清东西,成了瞎子。于是李氏家族有人传言:“这祠堂的祖宗,真的显灵了,绝对拆不得!” “再拆这祠堂定死人……”,等等。顷刻间,村民全恐慌了,流言蜚语如雪花般四处飘飞。从此,它成了当地村民一座恐怖的“死亡” 祠堂。
吹散乌云
近年来,土地整理之春风越过千山万水,潜入了神州大地的乡村田野。2007年11月,土地整理的春风吹入了祁阳县肖家村镇九龙村一带的十里八乡,这一带的土地被县土地整理中心作为土地整理项目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审批资金。在得到审批同意并划拨项目资金后,2008年11月中旬,该县的肖家村镇九龙村土地整理项目按计划启动了。破旧祠堂的拆除规划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内,根据规划旧祠堂必须平整成良田。依据有关规定,县土地整理中心对李某以前拆除的旧祠堂工程和土地种植使用权,进行了补偿。施工当日,施工队的推土机、挖土机一驶进村里,当地村民随即进行“围堵”,说起了村里以前发生的“凶事”。 无奈之下施工队只有停工,一些民工也趁机遛开了,拆旧祠堂一事成了大难题。县国土部门迅速将问题汇报到县委、县政府,面对浮出水面的问题,祁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迅速决定由县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熊一雄挂帅,担任协调小组的组长马上展开调查处理。并从县国土资源局、肖家村镇抽调了骨干人员,进驻九龙村里积极化解群众的思想障碍。
对工作组苦口婆心的解说,群众根本不想信。他们始终坚信一条:“拆后,村里出现人断脚、瞎眼、疯了,谁负责?”面对群众的质疑,工作组同志急得团团转。面对如此悬的“怪事”,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段二喜不信这个邪,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部署,要求县土地整理中心一定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根源,解开群众的思想症结。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唐志鹏、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彭挺飞、肖家村镇的主要领导与工作组的同志们不辞辛劳,深入当年患“精神病”李某的家,找到他儿子详细调查情况。获悉他父亲不是因此事而引发精神病的,而是以前就有发病史。随后又找到“瞎眼睛”的唐某,得知他是长期患青光眼积疾而成。发现他们都不是因拆旧祠堂而引发的“事故”,这些“事故”纯属巧合。问题的根源找到了。于是工作组的同志趁热打铁,迅速动员他们参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很快,村民大会召开了,当年在拆祠堂中受伤而“立战功”的村民,在会场上向村里群众详细说明了事故的原因。经过工作组和当年“受伤”村民动之情,晓之以理的反复解说,村中多年流传的“宗庙祖宗显灵”的说法得到了戳穿,村民终于支持拆除破旧的祠堂了,民工也回来了。遮盖在九龙村庄上空阴霾的乌云终于吹散了。
阳光普照
2008年12月,在隆冬的季节里,暖融融的阳光普照着九龙村,整个村庄显得格外和谐。此刻,肖家村镇九龙村李家祠堂前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几台挖土机挥舞着长长的手臂重新工作了。眼前破旧的祠堂渐渐消失了,瘦瘠的表土一车车地运走了,肥沃的表土一车车地运来了。通过一个多月的“整理”,以前断垣废墟,荒芜杂草,满眼凄凉荒芜的破祠堂不见了,呈现在村民面前是30多亩田成方,水渠成条,表土肥沃的良田新貌。这方历经了历史风雨的沧桑之地,承载了村民多年的梦想,拂手之间就能让废土长“黄金”了。
李家祠堂“整理”后,它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了肖家村镇整个项目建设。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31.8公顷。如今,整个项目区8000余亩的农田水利设施,已呈现机耕道纵横交错,排灌设施密如蛛网的新貌。在没花老百姓的一分钱的前提下,把老百姓眼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难题逐个解决了,整理出来的土地全部交由当地村民耕种。目前,九龙村一带的村民正在利用土地整理的成果,积极发展反季蔬菜基地、优质果木林基地,养殖基地如雨后初笋般冒出来。近年来,祁阳县共投入2300余万元,整理1.5万亩土地,新增耕地 1560亩,改善12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惠及人口15万。在“废弃”的黄土地上,土地整理催长出了沉甸甸的“金子”。
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置身祁阳县肖家村镇九龙村一带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极目望乡,田野里的农业生产新风拂面而来。该县分管国土工作的副县长唐安宝自豪地对说:“通过土地整理后,肖家村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基本达到了耕作机械化、灌排直流化、生产集约化。土地整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破题之笔,它是一项实实在在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