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豆荚 于 2013-3-7 17:12 编辑
第六章 新型城镇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着力打造亲水宜居、富有活力、彰显文化的滨江特色城镇带。统筹城乡发展。
第一节 提高城镇化水平
1.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增强城镇化地区经济要素集聚功能,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长株潭城市群以及衡阳、郴州、永州、娄底等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功能,引导人口向经济密集地区集中。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引导城镇空间增长,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严格限定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提质发展。
2.优化城镇人居环境
增加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增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设施水平;积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开敞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城镇;有序推进旧城改造与环境整治,注重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彰显城市发展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建设宜居城镇。
3.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增强流域要素集聚功能,强化流域在全省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流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55%,2020年达60%。
第二节 优化城镇体系
1.合理引导城镇规模
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提高城市首位度;着力推进有条件的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对有实力的县实行县改市或县改区。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1个,100-300万的城市4个,50-100万的城市8个,20-50万的城市6个,不足20万的城市7个。
图5 湘江流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图
规模区间(万人)
| 城 市
| 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 ≥300
| 长沙
| 650
| 300-100
| 株洲
| 170
| 湘潭
| 110
| 衡阳
| 160
| 郴州
| 100
| 100-50
| 娄底
| 80
| 永州
| 85
| 宁乡
| 70
| 浏阳
| 60
| 耒阳
| 50
| 醴陵
| 50
| 邵东
| 50
|
| 50
|
图5 湘江流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图
2.有序构建城镇空间网络
近期扩点为区,优先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以及衡阳、郴州、永州、娄底四个次中心城市;中期连区成带,形成依托湘江干流和京港澳交通走廊的“人”字型骨架;远期接带成网,流域枝状结构与交通网状结构相融合,形成“一核四极四轴”城镇空间网络。
图6 湘江流域城镇空间网络规划图 3.整合提升城镇功能
增强长株潭辐射带动力。强化长沙、株洲、湘潭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形成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推进次中心城市转型升级。加速衡阳、郴州、永州、娄底四个次中心城市的转型升级,建设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培育地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
提高中小城市承载能力。发挥中小城市自身优势,强化产业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缓解特大城市、大城市压力。
图9 湘江流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