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真宗天喜元年(公元1017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周敦颐出生于道县楼田村的一个世代书香官宦之家。据《周子年谱》记载,周敦颐自幼聪慧、灵秀,悟性极高,对天地万物情有独钟。5岁时将宅前五个土敦命名为五星墩,分为五行:水、火、木、金、土。矩楼田不到4公里的月岩是周敦颐少年时代游玩、读书之地。其顶如月,出入仰视上下弦月,因而得名。相传周敦颐就是长期观察这一现象而后悟出“太极”,对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周敦颐(公元1032年)15岁时因父亲去世,才离开养育他的这方水土。曾做过知府,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流传于世的著述虽只有6248字,然而却影响深远,千古流芳。他创立的《濂溪学》和《太极图说》在中国学述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写的119字的《爱莲说》被誉为古典散文瑰宝,世代传诵,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濂溪先生的后裔至今单楼田村就有1200余人,周树人(鲁迅)、周恩来均系他的后裔。据《周恩来家世》与《周恩来研究文集》证实,周恩来与鲁迅的祖先同是一人,即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字和《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
周恩来的弟弟周恩霍在文章中说,绍兴周家源出于古代姬姓,迁河南汝南郡后,按国号以周为姓。至宋代周敦颐移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濂溪先生。元代时祖先周茂增封为沂国公。周家百岁堂大门上的一幅对联:“濂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即由此而来。
1969年中共九大时,周恩来特意到北京饭店拜访鲁迅二弟周建人。当时周恩来用绍兴腔亲切地说:“建老,我已查过了你是绍兴20世孙,我是绍兴21代世孙,你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咯。”这就渊源已清,无异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