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极无聊,打点小牌又老是输,狠下心来准备睡一个下午,不到一点凌晨又醒来了,翻来覆去睡不觉,就起来把一年来收藏的民国乡公所徽章做一下整理。不整理不知道,不觉我竟然收藏了二十来枚民国乡公所徽章。 它们分别是:杨桥乡、筱麓乡、文明乡、太平乡、黄市乡、白水乡、同安乡、龙文乡、三吾镇、归阳乡、大忠乡、潘家乡、保定乡、景星乡、久安乡、乌江乡、金兰乡等。其中龙文乡和三吾镇有两个版别,三吾镇一个篆书的,面文是“祁阳县三吾镇民国三十一年用”,一个是行楷,正面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大“湘”字,上面是“祁阳县”,下面是“三吾镇公所”,没有行用的年代。龙文乡则是两个不同的年份,一个是三十一年,一个是三十三年,正面版面也不同,一个是中心湘版别,一个中间有青天白日旗的版。 仔细研究发现这套章版别各异,数量众多。粗分有三个大的版别:最多版别是中心“湘”字版,章的中间是变异的盾形的图案,图案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红色“湘”字,“湘”字两边各有五条红蓝相间的平行线条,图案的上面是繁体字“祁阳县”,下面是所在乡公所名称,章的背面有使用的年代。我估计这也是当时湖南乡公所规定的版别,因为收藏所见,其他县的乡公所证章也大多是这个版别。其次有青天白日旗帜版,章的中间是一面青天白日旗帜,周围环绕文字,标明所在乡公所,象白水乡和久安乡。而金兰乡又有不同,青天白日旗帜图案较小,放在章面的上方祁阳二字的中间,龙文乡则只有半面旗帜。第三类则是纯文字的,章面只有祁阳县和所在乡的文字,象杨桥乡公所、归阳乡公所、同安乡、三吾镇等,这些纯文字的排列也不一样,有四个以上的排列方式,有标注使用年代的,有的则没有。 这些精美的徽章是民国时期祁阳地方基层组织的最好的实物见证,但还很不全,民国时期祁阳究竟有多少个乡,它们分别是什么,我都不清楚,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为弄清这个问题,我特意去陶铸图书馆办了一个证。花一天时间,找遍了图书馆都没有找到相关资料,都没有找到。在我失望地准备离开图书馆时,偶然碰到了一个熟人,在他的帮助下,才在没有对外开放的地方古籍资料室里,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祁阳地方志的一个未定稿,终于有了清晰的线索。 乡里作为祁阳县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相沿已久。宋《九城志》记载:“祁阳分14乡”,“县下设乡,沿革已久,滥觞于秦,传留至今”。据此,可知三国建县时期,乡里的基层行政组织就建立了。北宋熙宁年间,废乡里。改称都保。元丰年间仍复旧名。明清承宋例。清初增设两乡,共为16乡。清康熙年间改16乡为16都,清嘉庆年间恢复旧名,直到清末民初。兹将16乡及所属范围,列表如下: 明清时期祁阳政区表 名称 | | | | 城关及其附近乡村、文家冲、龙口源、下马渡、云盘甸、大桥湾、鹅颈石、七里桥、白竹塘、浯溪、老三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据嘉庆版和同治版祁阳县志记载:新化、庆兴两乡在县南。经实地调查,祁阳南部的观音滩、白水、大忠桥、肖家村等地均属普乐乡。黄泥塘属上归阳乡。清朝增辟的新化、庆兴两乡可能未遵令执行,实际上并不存在。 | | | | |
清同治年间,各地设团练,置团总以统之。原为缉捕盗贼,镇压暴动,维持治安的地方武装,为地方豪强直接掌握。民间民刑诉讼,都投团处理,田赋商税,亦直接插手,团遂取代唐宋明清以来所设立的乡都的地方行政组织之职能,而乡都乃成虚设。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到民国16年以前,祁阳地方行政组织,仍袭清末之旧。但湖南省政府先后三次发出训令,提出继续开办团防。一为民国元年;二为民国7年;三为民国11年。民国元年是以古时的庙、都范围为基础,联合几个庙,设立团防局。当时祁阳共108团。到民国17年,团防局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合并为39团。民国19年倡行地方自治,改39团为39个自治区。在县一级之下,设区一级以统之,民国22年正式实行。列表如下: 祁阳县地方自治区划表 新区划名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七个小区 | | | |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等七个小区 | | | | 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等八个小区 | | |
民国24年,编组保甲,实行保甲制,改称乡镇。如文家冲、龙口源、鹅颈石原属康乐团,改称龙文乡;下马渡、云盘甸、大桥湾原属安乐团,改称同安乡;源头冲、官家咀、白竿头、草源冲原属清源团,改称清源乡(属祁东)。乡下设保,保下设甲。甲由数十户组成之。各有长,以司其事。全县仍划为6个区,第二区区公所由洪桥迁往大营市,第五区区公所由文明铺迁往窑头铺,余仍旧。民国27年废区存乡。民国30年,将39个乡调整为33个乡镇。 祁阳县乡镇统计表(1940年) 民国36年,国民党政府为了适应反共内战的需要,再度扩大乡保的面积,将33个乡镇合并为19个乡镇,同时把保的面积扩大一倍以上。 新乡名称如下表: 新中国建立以后 1949年10月10日祁阳解放,旧政权已摧毁,乡保甲形式依旧,只在县一级之下,乡一级之上,设立区一级行政组织。同时派出工作组下乡领导各项工作。当时祁阳划为6个区。第一区:区公所驻观音滩。辖三吾镇、保浯乡、观桥乡。 二区:驻归阳。辖归阳、靖炎、四靖三乡。 第三区:驻白水,辖福泉、民治、大忠、潘家等4乡。 第四区:驻洪桥。辖至昌、金兰、振中3乡。 第五区:驻龙家亭子,辖四治、景卿、民有3乡。 第六区:驻文明铺,辖保麓、同文、文明3乡。 1950年将原来的6区析为12个区。城关镇除外,区辖乡178个,加城关镇的8个居民委员会,合计186个乡镇。 1952年4月26日,将其中的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的全部和第五区、第六区的大半部分划出,析置祁东县。9月重新调整行政区划。设11个区和1个区级镇。区下设有215个乡和4个乡级镇。1954年6月由宁远的阳明山和常宁的塔山地区划入祁阳县,改称第十二区,驻地金洞,辖21个乡。统计全县12个区,4个乡级镇,235个乡,一个区级镇。 1956年据国务院指示,撤区并乡,将原有的239个乡合并为50个乡,撤消区的建制,设办事处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1958年全县50个乡和3个镇,并为24乡镇。乡长改称社长,为人民公社化搭好架子。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进入高潮,将全县959个高级农业社,并为25个人民公社。1959年5月22人民公社体制进行调整,改换名称,仍以公社的驻地命名,并将25个公社并18个公社。即:观音滩、大忠桥、肖家村、白水、潘家埠、黄泥塘、羊角塘、下马渡、大村甸、黎家坪、文明铺、金洞、大江、小金洞、白果、石鼓源、晒北滩、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经过三年大跃进,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恢复生产和便于领导生产,恢复区镇建制。全县仍划成12个区,将18个公社划分为83个公社,3个镇。 此后,公社的建制稳定了一个较长的时间。1984年4月,遵国务院指示,撤销公社体制,恢复乡建制。将83个公社改为83个乡。零陵行署决定将金洞区所辖7个乡由金洞林场代管。1986年1月,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70个乡缩为54个乡。撤周塘、栗林、胜利、大江、火田、龙桥、朱家桥、杉木冲、杨桥坝、白鹤、龙口冲、八岐、龙口源、芳名亭、许家亭、松林湾等16个乡建置分别并入相邻的乡镇。惟金洞区所辖6个乡没有更动。 1995年上半年,按照省、地部署,祁阳县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除金洞7个乡镇不作调整以外,其余区乡均作了大的调整,撤销区和原乡镇建制,合并为20个镇。省民政厅湘发[1995]76号文件,批准成立20个镇,即:浯溪镇、观音滩镇、茅竹镇、三口塘镇、大忠桥镇、肖家村镇、八宝镇、白水镇、进宝塘镇、黄泥塘镇、潘市镇、梅溪镇、 羊角塘镇、下马渡镇、七里桥镇、大村甸镇、黎家坪镇、文富市镇、文明铺镇、龚家坪镇。 1997年1月,经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镇下设73个办事处;2003年5月增设火田办事处。2005年,祁阳共有20个镇,6个乡,74个办事处,908个村委会,51个居委会。2005年7月办事处被撤销。 后来,浯溪镇分为长虹、浯溪、和龙山三个街道办事处。202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祁阳县,设立县级祁阳市,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保持不变。新设立的祁阳市由湖南省直辖,永州市代管;根据祁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祁阳市现辖凤凰、石鼓源和晒北滩瑶族乡共3个乡;观音滩、茅竹、大忠桥、三口塘、肖家、八宝、白水、黄泥塘、进宝塘、潘市、梅溪、羊角塘、下马渡、七里桥、大村甸、黎家坪、文富镇、文明铺、龚家坪、金洞共20个镇;龙山、长虹、浯溪3个街道;原种场、畜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