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祁阳之美】八旬爷爷的助学“长征路”

[复制链接]
查看: 8215|回复: 0
11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6-2-17 1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现祁阳之美】八旬爷爷的助学“长征路”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编辑:王本峰] [校对:王本峰]
时间:2016-02-17 09:39:49 标签:祁阳长征之美


八旬爷爷的助学“长征路”
——记祁阳县退休干部陈昌世
永州新闻网记者 于光林 通讯员 李瑛

(陈昌世)
  20年来,他一直坚持做一件事:资助贫困学子。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足迹遍及祁阳全县2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走访贫困学生1000多个,累计行程近3万公里。可谓是“万里长征为助学,不图一分一厘回报,常年累月倾情于贫困学生。”令人无不动容。
  他是陈昌世,一名普通的老党员、退休干部。
  2015年7月2日上午10时许,“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2015年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陶铸中学举行,该基金会第16次发放助学金,即将迈入大学殿堂的2名县高考状元及95名贫困学子获得了20余万元的奖励资助。基金会名誉会长陈昌世在讲话中表达了自己“不求名、不求利、只求做一个好人”的朴实想法,希望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学子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
  1935年出生的陈昌世是土生土长的祁阳人。他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团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工商局副局长,1995年退休。近20年来,他退休不褪色,爱献公益事业,情系贫困学生,1995年至1999年,他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挤出资金扶助了7个贫困学子上大学;2000年以来,他用家族企业资金成立助学基金会,将自己建房款用于村里修公路,还将儿子给他的祝寿款用于家乡学校建教学楼,帮助改善办学条件。

(陈昌世老人(左三)走访贫困生家庭)
  挤个人养老金资助贫困学生
  陈昌世退休后,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退休金扶助贫困生上大学,从1995年起连续5年共资助7名贫困大学生,支付助学金4万元。陈老助学善举缘于一件事。
  1995年的一天,陈昌世到肖家村镇百里乡看望朋友,闲谈中得知当地一个名叫李安民的孩子考上了武汉大学,却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作为在农村工作多年的老党员,他深知农家子弟寒窗苦读考上名牌大学是多么地艰难,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
  当天,他来到孩子家里,当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已过世,是父亲拉扯着李安民和两个妹妹艰难地过日时,他对李安民父子说:“孩子上学的钱我来想办法吧!”回家后,他与老伴商量,决定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用来资助李安民上大学。
  第二天,他把5000元现金交到李安民父子手里,父子俩的眼泪哗哗地掉了下来,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一个大好人,我们永远感谢您。”后来,他又将李安民在大学4年的生活费、学费全包了,使李安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此后,陈老便走上了漫漫的助学路。
  在1000多名受陈昌世资助的贫困学生心中,“陈爷爷”不仅是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圆梦理想的好心人,更是无微不至关心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长辈。在扶贫助学过程中,陈昌世注重引导受助孩子健康成长,热爱生活,自立自强,学会感恩,传递爱心。为此,他自费编写了12万字的德育教材,免费送给孩子们。

(2000年,汪柏秀、陈昌世夫妇与三个儿子一起捐资200万,成立“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每年注入20万元,共资助贫困大学生820多名、中学生100多名,发放助学金310余万元。)
  掏家族企业款建立助学基金会
  用退休金助学,陈昌世感到个人的力量实在单薄。2000年,经过慎重思考和长久酝酿,他决定动员在深圳办厂的三个儿子陈寿生、陈兵、陈金山共同参与扶贫助学。三个儿子在深圳等地办起了辰达化工厂,正值办厂之际还需大量周转资金,但被父亲的助学义举感动,毅然从有限的办厂资金中挤出2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并以父亲名字命名为“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
  当年9月,基金会便资助贫困大学生36名,发放资助款10万余元。基金会从成立到现在已走过15个春秋,每年资助贫困学生50至60名,共资助了贫困大学生921名,贫困中、小学生105名。
  建立昌世助学基金会后,陈昌世更忙了,他不仅出钱还要出力。为了确保资助款用在刀刃上,他制定了《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实施细则》、《助学金章程》等制度,并亲任理事长负责基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为了精准扶贫,每年各乡镇上报扶助名单到基金会后,陈昌世都坚持与基金会同志逐人深入到村组家庭实地考察。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一把雨伞,一顶草帽,深入乡村走访调查,遇到偏远不通车的地方,有时需要步行十几公里,还要自带干粮和饮用水。
  2013年8月,陈昌世感冒了一个礼拜。这时,正是申请昌世助学基金贫困学生审核的关键时期。家人都劝他在家休息,等身体好转再到贫困生家中审核。但陈昌世执意不肯,硬是拖着病体踏上了核实贫困生家庭情况的道路。8月11日,来到离县城88公里的晒北滩瑶族乡时已暮色四合,而贫困生夏广林的家在大山深处的大源里村。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向村里。陈昌世拄着拐棍,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借着月亮的微光,一步一步在山间艰难行走。走到夏广林家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在夏广林家四壁通风的土砖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前往下一个贫困学生家中核实。终于,赶在8月20日前,对103名贫困生逐一进行了审核。
  挪自家建房款修通村娃上学路
  竭尽所能资助贫困学子,只是他助学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陈昌世还将助学义举延伸到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上来。他的家乡小学离村里4公里,路不好走,孩子们上学走的是坑坑洼洼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跌伤的也不乏其人。村民们盼望修一条好村道以方便孩子们上学。
  2002年,村干部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他,他爽快地答应道:“修村道、修学校是造福后代的好事情,我应该出力出钱。”他立即将儿子寄给他过春节的钱和自己准备装修房子的20万元钱,全部拿给村里修路、修学校。好心的人劝他说:“陈老,现在村里的人都建了新房,亏你家三个儿子都是老板,你还住这么差的房子,不好吧!”他笑着说:“人在世还不是一张口一张床,要那么宽的房子难搞卫生,还是村里修路要紧!”修路的资金仍有缺口,他又动员3个儿子捐助12万元。
  仅两个多月的时间,村里就修好了一条长2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解决了上百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至今陈昌世的房子还没装修,夫妻俩还住在上世纪9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
  用儿子做寿款兴建学校教学楼
  陈昌世对贫困学生非常慷慨,而对自己却非常吝啬,他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把两老口生活费每月控制在300-400元内,下决心把抽了40年的烟戒掉了,没买过一件新衣,常年穿的是一身洗得发白的工商局老工作服。
  2004年,他70岁生日时,三个儿子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常年奔走在助学路上,腿脚不方便,便商量准备买一辆小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知道后,便对三个儿子动情地说:“你们的心我领了,送我生日礼物我再三考虑就不必要了,因为我身体还硬朗,如果非要送,就将送我生日礼物的钱用于肖家村镇中心小学建学生宿舍,那里的孩子还很可怜啊!”就这样,他将儿子欲送给他购车的30万元用到了建学生宿舍上,同年12月,该校一栋漂亮的学生宿舍竣工了。
  2014年,他80岁寿辰之际,三个儿子又准备为他在祁阳最大的酒店——鑫利大酒店筹办寿诞,他知道后,对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办寿诞不必铺张浪费,随便找个小店子就行,不如拿办寿诞的钱用于家乡文明铺狭江完小兴建教学楼,帮助当地改善办学条件。”三个儿子很尊重他的意见,更被父亲这种大爱精神欣然感动,毅然决定拿出将为父亲办酒席的10万元,同时商量再出资110万元共120万元用于狭江完小兴建教学楼。2014年10月教学楼建成剪彩,当天陈昌世亲临现场参加庆祝典礼,受到当地干群和师生的热烈欢迎。
  陈昌世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传开以后,干部群众交口称赞,新闻媒体纷纷报道。面对荣誉、鲜花和掌声,陈昌世谦和地说:“作为一名拥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能为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我感到很荣幸!捐资助学是造福后代的善事,我要一直坚持下去,永不放弃。”
  20年来,他倾其所能,将爱心献给贫困学子和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他用自己大爱无私、大爱无声之举为公益事业奉献了余热,为贫困学生点燃了希望,也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光彩!

(2015年7月2日上午10时许,“祁阳县昌世助学基金会”2015年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陶铸中学举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