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祁阳家庭农场:土地里生出新商机

[复制链接]
查看: 1034|回复: 5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19 2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阳家庭农场:土地里生出新商机

2013-05-15 08:58 编辑:佘媚 作者:邓松华

湖南经济网讯(作者 邓松华)“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但放一只羊和一群羊的效益却不一样。”祁阳县肖家村镇经营着近600亩土地的李菊生如是说。
50多岁的李菊生通过流转和承包,种植了近600亩土地,仅去年就收入了70万元。他是个心眼儿“活泛”的人。
5月5日,在李菊生的西瓜地里,笔者看到独特的一幕:两层地膜覆盖,上层地膜比下层宽,用简陋的土块支撑,形成一个小小拱棚。他得意地说:“下层地膜保墒,上层地膜起到拱棚保温作用,西瓜长得快。”笔者和相邻别人地里的西瓜做过对比:李菊生的西瓜已开始扯秧,旁边普通地膜种植的西瓜才刚出土。就是这个小小的差别,他的西瓜比别人的早上市近20天,每亩可多收入1200元,而投入却只有200元左右。
不仅种瓜如此,在养殖方面,李菊生更是行家里手。“以地养牧、以林养牧、以牧养地,我的家庭农场是个循环型的小社会。去年,羊肉行情好,许多人都说养羊赚钱,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里面的道道。我养的500多只羊,要比正常舍饲养殖的每斤至少要多出7元的纯收入。舍饲养殖的羊每天养殖成本得4元,而我在西瓜地里套种的玉米、甜菜等就是羊饲料。每年秋天,树木落叶时,我的200多亩林地就是牧场,羊可放牧几个月时间,不花养殖成本,你说我的养殖能不赚钱吗?”
如今,李菊生和刚满二十岁的儿子一起经营着土地。“一年能收入几十万元,你说,我儿子能不对种地感兴趣吗?”
儿子能高高兴兴地从父亲手里接过种地的“接力棒”,这对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的今天来说,这就是农业的希望所在。
和土生土长的“职业农民”李菊生相比,肖家村镇白鹭村的杨新生是一个新的“职业农民”。
杨新生原本是祁阳县肖家村镇上白鹭村村民,20多年前,当别人只知道在田里下苦力挣小钱的时候,他早就去城里做建材生意了。凭着多年的奋斗,他在县城有一个上规模的建材经销店。如今他重返家乡是来投资创业的,土地就是他投资的对象。
杨新生说,这几年他做建材生意是积累了一些资金,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土地流转政策,而且又鼓励种植节水作物。加上肖家村镇白鹭村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好,灌溉条件好,土地面积广,适合统一开发种植。今年,杨新生前期投资170万元,承包了肖家村镇白鹭村1千亩的土地,以种植苜蓿为主、洋芋为辅,建成了自己的家庭农场。他说:“这几年,肖家已经引进来好几个大型的饲草种植企业,我把苜蓿种好以后能卖的卖给他们,剩下的我自己用来搞养殖业消化,进行产品价值的升值。”
杨新生投资种植苜蓿还有一个考虑,他说苜蓿是多年根生作物,就头一年没有收益,以后几乎是“坐享其成”,至少三四年不用再重新种植,而且田间管理比较容易,雇佣的劳动力也不会太多。为了能让自己的苜蓿种植事业顺利起步,他也做好了第一年赔钱的准备,他说:“我计算了一下,第一年,一亩地要赔400元钱。到第三年的时候,苜蓿就可以卖钱了,按照现在苜蓿的市场价格走,一亩地能挣700元至800元,到时候,我不仅能挽回回损失,而且还有盈利。”
而将土地流转给杨新生的农民王兆科也在算着自己的经济账:70亩土地租金一年可收近4万元,自己养上100多只羊,农忙时再到杨新生的农场干活,一年的收入将超过10万元。
据了解,目前,全县流转的1.28万亩土地大多集中在这些新职业农民的手中。祁阳县肖家村镇农技中心主任说:“肖家村镇拥有100亩以上土地的种植户达到20人,这些农民头脑活、有经验、有资金,他们经营的土地产出率高。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将越来越壮大。”
专业大户:连起万户闯市场
在祁阳县龚家坪镇,陈桂元是个中等个头,黝黑脸庞的汉子,身上透出俭朴、务实、聪明、肯干的精气神,不惑之年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甘蔗、土豆、蔬果营销专业大户。
龚家坪镇生产基地,甘蔗、土豆、蔬果价格在市场中的起起落落,催生出一批甘蔗、土豆、蔬果运销大户,陈桂元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者。
2005年,陈桂元吸收本镇内10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运销户和本村的部分农民,成立了肖家村镇农产品运销公司,成为龚家坪镇第一个运销甘蔗、土豆、蔬果的专业大户。每年运销甘蔗、土豆、蔬果5000多吨,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先后有130多户从事农产品运销的农户走上了致富的路子,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实力逐年壮大,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又谋划着新的事业,追求更大的发展。2008年开始,陈桂元先后投资达600万元,建起了日光温室、玉米制种、畜禽养殖等专业小区,走上种养一体化专业发展的路子。
创办了“龚家坪万只羊场”,总投资200万元,建成标准化育肥羊舍6栋,存栏基础母羊1000只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左右。
龚家坪镇党委书记张学明这样评价陈桂元:他从甘蔗、土豆、蔬果运销起家,走出一条遵循园区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带动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载体,推进了全镇现代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为全镇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创出了新路。
有资金实力的专业户做大做强,有头脑的专业户做精做细。肖家村镇农民汪新春就是从小处着手,成为远近闻名的经营农机专业户。
目前,汪新春经营的农机具完成春种秋耕作业面积超过1万亩,他个人的农机收入已达到15万元,种地收入近30万元。他说:“只要打个电话,农民的春种秋收就可完成,既解放了劳动力,又可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汪新春购买大型农机具是从他养殖肉牛开始的,当时,由于肉牛多,需要饲草量大,他便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台打草机,每年夏收、秋收时节,他开着打草机在肖家村镇和祁阳白水等地作业。一个月时间,可收入数万元,既解决了肉牛的饲草问题,又增加了收入。2006年,肖家村镇在芭蕉村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土地的集约化急需大型农机具。汪新春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联合本镇的5名农机大户,使农机户由单打独斗转变为集团作战,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27台,可为农民提供耕、耙、种、收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农机的社会化服务,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紧密联结,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汪新春说,使用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每亩可降低农机作业费35元。目前,肖家村镇芭蕉村和金星村流转的土地都由汪新春等人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种粮大户们不用再投资购置农业机械,既解决了土地流转大户农业生产和资金的合理使用问题,又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同时,解决了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农机化大规模生产的“农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人干”难题,节约了农机购置资金。
从刚开始土地承包出现的单一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到目前发展起来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加一体化的专业大户,这些专业大户把千家万户小农生产连接起来,共同对接市场,既帮助了农民,又壮大自己。随着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社会分工将会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大户,而这些专业大户区别于原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将成为我镇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民合作社:组建集团御风浪
身体略显单薄,肤色白净,语速很快,这是天龙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智明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我的专业合作社在农资上不赚农民的钱,只是走量,量越大,厂家返利越多。今年春天,把人忙坏了,一直在忙着销售有机肥。去年,一个农场只有200亩地使用有机肥,今年,这个农场2万亩地全部用上了有机肥,货都卖断了,但和农民有协议,我只能从衡阳每吨1400元进货,按900元价格销售给农民。合作社要有利可图,不能唯利是图。只有讲信用,才能站住脚,做得大。”罗智明说。
土地承包后,农户春耕备耕购买化肥都是传统的老三样(碳铵、磷肥、尿素),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土地出现板对结、肥力下降等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今天,罗智明发现其中的商机,既改善土地,又能种植绿色有机食品。
“有机肥具有较强的抗病、抗寒、抗旱、抗逆和改良土壤性状的特点,对农作物增产有明显的功效。”罗智明介绍说,其实,所谓的有机肥,就是老百姓们最熟悉不过的畜禽粪便、秸秆、木屑、城市生活污泥等废弃物等,经过发酵、筛选、干燥后,通过一系列工艺,最后制成生物有机肥料。
罗智明曾在文明铺种过一份试验田,一亩地的小米施用了600元的有机肥。许多农民都说,那么费钱,谁能种得起。秋后,一亩地小米产量达到1700斤,比正常的小米产量高出1200多斤。而他的小米全部当做种子出售,亩收入达到11万元。罗智明说,这就是科学种田的经济效益。
从2011年开始,天龙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开始推广有机肥,为了提高农户对有机肥的认可度,去年合作社专门在肖家村镇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展有机肥施肥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施用有机肥要比普通化肥种植的产量提高了20%-30%。今年,该合作社采取向农户赊销的方式,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施肥技术指导,使有机肥成了肖家村镇及周边农户春耕备耕的“香饽饽”。目前,仅天龙合作社就销售各类有机肥13000多吨,销量占到了当地肥料需求量的近一半。
罗智明的合作社虽然在肖家村镇立住了脚,但无资金、土地,许多思路无法落地。他已在肖家试种成功了有色大米等可以走高端市场的绿色有机食品,他决定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并进行技术服务,但农民不认同,要求他押下100万元的担保金后,农民才同意种植。银行贷不出款,国家补助款项申请不上,他的许多项目得不到实施。
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已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入社成员总数为473人,户均为13人。只有2家农民专业合社人员数达五十人以上,分布在全县的23个乡(镇),886个村(社)和一些农(林)场等地。和农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较晚,成立时间最早的合作社为2008年,当时只有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后逐年增加,且迅速发展,2009年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5家,2010年注册6家,2011年注册8家,2012年至目前新注册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围绕着农产品种植和畜牧养殖等领域发展。在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从事种养殖业的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90%。虽然起步晚,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和罗智明的专业合作社一样,全县许多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种植、养殖、流通等初级阶段,如果不另辟蹊径,以巧取胜,以单纯的销售为主,即便是流转的土地再多,可预见给社员的分红也是有限的,合作社将会慢慢地失去吸引力。
笔者采访发现,缺地少资金是许多试图扩大经营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面临的难题,目前,全县适度规模集经营整体数量不足,绝大多数农户还在单打独斗。到今年3月底,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2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8.3%;耕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6%。多数农田仍处于分散经营之中。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20 1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600亩,年产值才70万?亩产还不到1200元每亩,也太低了吧。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20 2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李菊生是肖家哪里的呀,看着这新闻想认是自己亲戚又不敢认,似真似假,{:soso_e100:}名字一个字不差,也是肖家的,同样包着村里的地,但儿子不在家,呵呵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20 20:5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21 1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假的,这事从字上看不错.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5-22 2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当新闻看看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