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让祁剧唱出“现代范”
红网时刻11月5日讯(通讯员 何顺 唐书东 李军) 深秋时节,天渐寒,露渐重,祁阳县白竹湖广场,现代祁剧《向阳书记》在这里巡演,观众如潮,不时传来叫好声。今年,现代祁剧《向阳书记》赴多地巡演,场场座无虚席。
祁剧《金锁奇缘》等也数次赴各地演出,征服了天南地北的观众。
近些年,祁阳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祁剧剧目、表现方式、发展平台等进行创新,使祁剧越来越“潮”,成为老少皆宜的艺术精品。
1. 众手相援,祁剧回归
10月6日国庆假期,祁阳县祁剧院很热闹。年近花甲的任国球正带领大家对新剧背景布置、灯光调试等进行细致打磨,汗水湿透了衣背。
1972年,13岁的任国球考入祁阳县祁剧团,17岁开始独立设计戏台背景、灯光等。他说,当时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大家都盼着看祁剧,刻几张幻灯片作背景,观众都叫好。
祁剧又名祁阳戏、楚南戏、汉剧,因发源于祁阳县而得名,曾有“祁阳弟子遍天下”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普及、网络崛起,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不断丰富,祁剧观众逐渐流失,一度衰落。剧团变得日益困难,不少演员离开剧团自谋生路。有副高职称的演员付华平、桂雪梅,也只好到街边卖酸辣萝卜皮等维持生计。
祁剧何去何从?一些有识之士在忧虑。
近年来,永州市和祁阳县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成立祁剧发展基金。祁阳县财政每年拨给祁剧团运转经费,从31万元增加到83万元。祁剧院得到改造,剧团配备了送戏下乡车等。在县城市民广场、白竹湖广场以及广大乡村,修建起祁剧戏台。
在改善祁剧演唱“硬件”的基础上,永州市、祁阳县两级政府组织国内外戏剧专家、学者和创作人员,深入乡村走访老艺人,挖掘祁剧剧目和历史,出版了32万字的《中国祁剧》和近25万字的《祁剧研究文集》,详实记录、整理祁剧。退休干部唐明顺还自费定期出版《祁剧文化研究》内部交流刊物,交流、探讨祁剧发展。2008年,祁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与浯溪碑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合作,开设祁剧表演专场。将“印象祁剧”“祁剧文化一条街”等项目列入景区规划。今年国庆假期,永州市不少景点每天上演祁剧,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
众手相援,祁剧逢“春”,已散居各地的祁剧人纷纷回归,祁剧也回到了大众之中。
2. 紧跟时代,获得新生
祁剧人认识到,祁剧的发展不能只依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找准祁剧与现代观众需求的“契合点”,才能真正获得新生,赢得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喜欢。
紧跟时代步伐,创作新剧本。广大祁剧人走进农村、工厂体验生活,创作出《活抓三郎》《浯溪兄弟》等贴近生活、反映群众身边巨变的新剧本。祁阳县祁剧团负责人郑安顺介绍,为创作《浯溪兄弟》,10多名主创人员近半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讨论剧本结构,深夜还在推敲词句,先后修改20多次。
近年,祁阳县祁剧团排练、演出的现代祁剧《郑培民》等,赢得各方高度赞誉。反映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的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获得5项田汉大奖。
运用现代设备,努力让祁剧戏台美起来、活起来。20多年来,任国球等人多次外出学习,结合实际创新,改变过去用几盏大功率灯泡把幻灯片投映到白色幕布上作戏台背景的做法,大量运用升降机、电脑控制平台、LED显示屏幕等现代舞美设备,以产生身临其境、烘托戏曲主题的效果。
改革演员发声,革新音乐伴奏形式。采用MIDI(乐器数字接口)伴奏与传统大筒、月琴、三弦、竹笛伴奏相结合的方式,使音乐层次丰富、旋律大气,观众耳目一新。
今年61岁的郑太平,13岁考入祁阳县祁剧团。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郑太平刚结束下乡演出,便连夜赶到长沙为伟人毛泽东表演,这成为他一生的骄傲。面对振兴祁剧的重任,他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祁利等一道,不断探索新唱法。演唱除小、正旦采用真假嗓(传统、现代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外,现代戏均采用本嗓。还创新“祁歌”表演方式,即用祁剧曲调来演唱现代唱词,简单明快,通俗易懂,特别受年轻观众喜欢。
大力发掘、抢救失传、半失传的传统剧目和祁剧乐器。祁胡曾是祁剧伴奏最古老、其他剧种没有的乐器,因为多种原因,祁胡一度失传。
2017年,祁阳县祁剧团退休老艺人唐文明自筹资金,聘请一位制乐器的技师,两人不辞辛苦四处查找古籍,反复试制、调试,选用当地上好的毛竹制作琴筒,精选蛇皮蒙内端,形状似喇叭口,用细竹(紫竹)制作琴杆(担子),黄洋木制作轴子,蕙竹和马尾制作琴弓,配以竹雕琴码与丝质弦线,制作出失传多年的祁胡。
今年5月23日晚,《向阳书记》在京演出,祁胡首次“亮相”,其声音嘹亮高亢,有如天籁之音,观众叫好声不断。
创新祁剧传播方式。改过去“大舞台”“大部队”“大型戏”为“小舞台”“小分队”“小型折子戏”,每年送戏下乡200场次以上,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仅此一项,祁剧团年增收25万元以上。祁剧团还积极“走出去”,到永州市及邻近省区表演。
如今,祁剧更好听更好看,表现方式更丰富,主题更贴近时代和生活,越来越受群众欢迎。
3. 扩大影响,走向未来
近年来,祁阳县还采取措施,持续扩大祁剧影响力。
经考证,祁剧祖师是生于公元1076年的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人焦德,北宋宣和年间供职于皇家教坊,创办了最早的祁剧科班,被宋徽宗赐以侯爵。近年,祁阳县社会各界在竹山村建设祁剧广场、祁剧陈列馆,打造祁剧人的精神家园。
去年12月8日,全国祁剧文化传承人、全国祁剧优秀团队负责人以及优秀祁剧演员代表,来到竹山村祁剧广场拜谒祁剧祖师焦德。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让世界听见”湖南永州首届祁剧文化艺术节暨冬季乡村旅游节拉开帷幕。期间,举办了优秀祁剧交流展演及祁剧嘉年华活动。各地祁剧院团表演了近年创作的祁剧力作,作品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创祁剧发展史上之最。
在“祁剧·浯溪”文化旅游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祁剧保护、传承和发展”“祁剧助推乡村旅游”等,展开热烈讨论。活动通过《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等20多家媒体报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旅居澳大利亚的祁剧名角唐国华兴奋地说,有信心让祁剧走向世界。
祁剧要发展,关键还在于大力培养“未来之星”。2010年,祁阳县在祁阳师范开办首届祁剧班,招收47名学员。经5年专业学习,刘紫钰、蒋远宏等27人进入祁阳县祁剧团,已成为剧团中坚力量。《向阳书记》主演之一、角色张二的扮演者是首届祁剧班毕业生唐佳宇,年仅17岁。
祁阳县还编印祁剧乡土教材,在学校组建祁剧兴趣小组,推动祁剧进校园。每逢寒暑假、双休日,人民小学、民生小学等祁剧兴趣班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艺。
10月13日下午,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祁剧竹山传承中心练功房,100多名孩子在练习空翻、倒立、走台、弹腔,个个挥汗如雨。中心创办人是47岁的祁剧演员唐长炼,他12岁进入省艺术学校祁剧科学艺。2016年,他只身来到竹山村,借用村礼堂办学,从最初40多名学生,发展到近200人。目前,中心已培训5至13岁学员500多人次。去年,该中心在传统祁剧基础上改编的《天官赐福·福满人间》,参演全国少儿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学员李妮莼获金奖。
坚持不断创新,祁剧未来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