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更为了传承

光与影

2016-08-10

本帖最后由 光与影 于 2016-8-10 14:25 编辑

为了纪念,更为了传承

                                                                                               ——几位农民修缮曾祖父故居引发的故事

      按照世人的眼光和习俗,伟人、名人的故居恢复也好,修缮也罢,供人们缅怀和学习,都是应该的,无可非议的,但在祁阳县下马渡镇雅园冲村却有几位农民,将早已废弃的曾祖父故居修缮一新,而不去居住,引起了一些村民的种种猜测,直到后来,当大家看到修缮故居是为了“古为今用,纪念传承”时,不禁一致伸出大拇指叫好。

      雅园冲们于离祁阳县城10公里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的东头,有一栋土砖砌的旧屋,老房主叫罗建功,算起来到现在,后人已经是第六代了。第二代早已故去,第三代年过花甲,第四代正当壮年,由于后人全部在别的地方建了房,故居年久失修,破烂不堪。2012年清明节,第四代人,也就是罗建功的曾孙罗顺意、罗顺兴等人找到第三代叔伯罗勇、罗锡祥等,商量修缮曾祖父故居的事。大家认为,曾祖父勤劳一生,朴实善良,且家教极严,在家乡有口皆碑,体现了一个中国普通农民的优良品德,是应该修缮,以资纪念。他们还打算,故居修好后,要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发挥启迪、教育后人的作用。思想统一后,他们说干就干,经过近半年多的努力,按原貌将故居修缮一新。进门口,一付刻在木版上的对联赫然入目,上联是:建树百年教儿孙耕读为本,下联是:功德千秋望后代忠孝做人。进得厅堂,罗姓家族传下来的“国事民事为重,孝悌忠信为先;勿以权势凌人,勿以富贵傲人,勿以阴谋害人,勿以败德损已”的祖训,罗建功之子罗钧编写的有288个字的《平生自觉歌》以及第三代弟兄五人的生平事迹一一得到了展示。大家看到,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下,罗钧的五个儿子都有自己的闪光人生:老大罗锡英,诚实守信,宽以待人,闻名乡里;其余四个在党政军机关分别担任过县局以上的主官。老二罗勇,在桂林任过原郊区区长,市农委主任,当选了三届市委委员,两届广西自治区人大代表。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华国锋、西哈努克、大平正芳、陈立夫等政要以及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10多家纪念馆收藏了他的作品。退体以后,为了报答第二故乡桂林人民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他自筹200多万元资金,在桂林创建了一处由华国锋同志题名的桂林雅园碑林,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老四罗荣华,曾任桂林市象山区公安局长,工作成绩突出,立功九次。老五罗毅,当过湖北省鄂州军分区政委、广西边防办主任,作为部队英模,曾先后受到华国锋、胡锦涛、习近平和总参谋长杨成武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兄弟们之所以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归功于党的培养教育,也得益于祖训家教的熏陶,现在故居修好了,我要经常带后辈来这里看。”罗勇如是说。

      罗氏家族认为,如果把故居修好,只起一点教育后代的作用,似乎有炫耀自己家人之嫌,再说我们过去一直有为家乡父老乡亲做好事的愿望,现在何不以此为基础,搞一个项目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通过商量,决定利用二伯罗勇之特长,建一座乡村书法碑林,逐步形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交流的新景点。故居内其他房屋可以悬挂名人书画供大家参观。这一设想得到了祁阳县委的重视和支持。4位原任和现任的正县级领导多次亲临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计划碑林镌刻古今书法名作500块,现已完成200多块,与之配套的村组公路、牌坊、孔庙,500罗汉堂,凉亭等也相继建好了。除了县里拨了8万之外,这些项目共耗费了120多万元,全部是罗氏家族特别是罗顺兴拿出来的。现在碑林尚未全部建成,就吸引了不少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罗氏家族修故居、建碑林一事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看到故居展示的罗氏家族祖训、家教,联系到罗家后人为家乡人民做好事的善举,前来参观的人都说罗家后人不忘老本,不丢传统,讲孝道、讲德行,讲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size=18.6667px]2014年6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京西宾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代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广西边海防办主任罗毅亲切握手时的留影。

[size=18.6667px]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3阅读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