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里的祁阳记忆(十七)火车情缘
火车情缘
今天收到在闲鱼上购买到的一枚湘桂铁路祁阳县政府征工处的徽章。章整体呈灰白色,典型的水坑品种,品相较差,但章面的文字还较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湘桂铁路祁阳县政府征工处第二处证章”的字样。
湘桂铁路兴筑始于民国26年(1937年)。自京广铁路的衡阳至友谊关,全长1043公里。其中衡阳至来宾段608公里,为新中国建立前修建,来宾经南宁至凭祥417公里,于1950年开工,1953年交付运营。凭祥至友谊关14公里于1954年完成,1955年开始办理中越联运。柳州至黎塘135公里,于1985年改造为双线铁路。
当时,国民政府铁道部采用征调民工办法修筑湘桂铁路,在铁路修筑史上开了“征工制”的先例。民国26年(1937),祁阳、零陵、东安3县政府,从居住在沿线30里以内的人民中,各征16~45岁的男丁1万名,工作一个月。3县随即成立征工处,县长兼任处长。4月7日成立湘桂铁路工程处(后改称衡桂段工程处),着手线路勘测。9月10日,湘桂铁路开工修筑;民国27年(1938)4月,基础工程完工;9月27日通车,在境内长105公里。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记载,“该路以一天一公里之速度,于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铺轨完工,十月一日正式通车。当时正值广州、武汉同时撤退,所有公私重要器材及伤兵难胞,由该路运往后方者,为数甚多。”
这枚章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在铁路修筑史上开了“征工制”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见到这个证章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铁路上疾驰的火车,想起自己和火车这间的情缘。
湘桂铁路从祁阳西北角穿过,我的家离铁路较远,到黎家坪火车站有几十路。我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火车,后来上学了,从小人书,从课本里,从电影中了解到火车,心里就无限向往,那一天能亲眼看到火车,能亲自坐上火车就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83年我上初中了,家里给大哥买了一辆红旗牌单车,我就有了骑单车去看火车的想法。于是偷偷地学单车,在乡间的土路上,不知摔了好多跤,最厉害的一次是从一个快速下坡,没有扶紧把手,单车撞到旁边的山坡上,自己好半天才醒过来,把大哥心爱的单车把手都摔歪了,终于学会了骑单车。
初二的暑假,我们几个小伙伴天不亮就骑单车出发了。领头的是比我大两岁的同村的小伙伴,他有个亲戚在铁路上守道口,从他嘴里听说好多和火车有关的故事。也许上天有意,后来他高中毕业,考入了广州铁路学校,成了一名火车司机,专门跑衡阳到冷水滩。
我们沿着322国道一路向北骑行,那是国道是没有现在宽,也没现在这样平坦。有很多的长坡,骑不上去,我们就下来推着单车走。快到黎家坪时,已经过了中午,天上的太阳白晃晃的,晒得人受不了,我们又累又饿,都不想动。这时传来一声火车鸣笛声,我们马上一振,又骑上单车往前赶,好不容易,我们终于到了黎家坪火车站。
等了不久,一辆货车从眼前驶过,我们都惊呆了,一是,从来没见过这样长的车,我们一直在数车厢,数来数去,最后也没数清楚。二是我们也从来没见过开得这样快的车,我们见得多是慢悠悠的拖拉机,那种小学时就经常在上学路爬上去偷凉薯吃的拖拉机。就是马路跑的汽车,也没有这么快的。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高中时政治老师说的一个笑话:他一个金洞山里的老表,到黎家坪看火车,他吓呆了,对他说:“老表,这火车在地上爬都咯快,如果站起来跑还得了。”我想当时,我就象政治老师的老表一样,虽然没说出那样无知的话,但心里的振惊是一样的。后来,我们又去了一个小采石场,在一个道口坐下来,看了好半天火车,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到家时,已是点灯吃晚饭的时候了。一天,我们往返上百里,中午饭都没吃,就是为了看一看心心念念的火车,但我们都不后悔,几十年后,我们闲聊时,说起这一天,总是兴奋不已,也算是青春岁月的一段美好回忆吧。
我第一次真正坐上火车却已经是多年以后了。高中时,我身体不好,在广州的四哥要我去他哪儿治病,才终于实现了坐火车的梦想。那时我十六岁,什么也不懂却也什么也不怕的年纪,三哥送我到衡阳,然后,我一个人踏上南下的列车,车上还是挤满了人,我没有座位,挤在狭窄的过道里,初次坐火车的兴奋早已被挤成了云烟。过了韶关,已是晚上,才稍微松点,我就在车门处,坐下来,吃点堂弟买的西瓜,靠着车门就睡着了。
后来几年坐火车机会屈指可数,高中毕业,我并没有考上北方的大学,没有实现跨长江,过黄河的目标,也就没有坐火车求学的机会。大学毕业,去长沙参加本科自学考试论文答辩时,又坐上了火车,不过这时的火车是绿皮车,依然很挤,好在买了座位票。透过车窗,看外面不断飞过的风景。
火车奔驰,放眼望去是江南原野了,偶尔可以看到村庄上面直直的的炊烟,又或衬着红色的日落,慢慢地升腾,慢慢地升腾,直到飘散在浩渺的九天,归于天宇的洪荒。那是一幅和谐、一幅自然。这时候心情美好的,尽管车厢里一如既往的挤的,一如既往的吵闹,还有“花生香烟啤酒矿泉水”的吆喝声。
大量坐火车是在儿子去南雅读高中的时候,我曾保留下一大堆火车票,说老了给儿子给孙子看看。可惜后来还是被妻子扔进了垃圾堆里。
那几年允许长沙在外地招生,祁阳就有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去长沙读书,形成了大量的陪读大军,我相熟的就有几十人。我每周雷打不动坐火车去长沙,星期五下午去,星期天晚上回,坚持了三年。这时坐火车是累并快乐着,看到儿子的成绩在学校的排名不断地进步,特别是在学校优秀成绩排行榜上前面找到儿子名字时,所有一切付出都觉得是值得的。
坐火车多了,就坐出了不少经验,为了省点车票钱,陪读大军是各显神通,有门路的就在车站办个铁路工作人员证,一个熟人也是陪读大军中的一员,他女儿与我儿子同岁,在长沙一中读高中,他一样每周去长沙,他就花钱办了一个铁路职工家属的假证,检票时一亮证件,往来无阻。没门路的就想其他办法。我自己有时候就拿旧票,出站时晃一眼就可以,查得紧时就分段买票,就只买株州到长沙的票,11块就够了。回来时,大多是不买票的,祁阳车站根本就不查票,碰到偶尔查票,也一路大胆地往前冲,车站人员也不会为难你。火车上倒有时查票,我们有的办法,和查票人员玩游击战,实在不行就躲厕所里。就这样倒也省了不少钱,现在想来实在不应该,但当时能省下一块,就可以给儿子多加个鸡蛋,成绩也许就会提高一点,这样想也情有可原了。
有时为了省点钱,我就坐下午1点多从贺州到长沙的慢车,几乎每个小站都停,摇摇晃晃晚上七点多才到长沙,好处就是不拥挤,可以占一排座位睡觉。还不查票,到长沙买最后一站票出站,才4块钱。倒可以省下一些钱。可是有一次约了单位两个同事一起在车上打牌,也许是偷票的报应,手气差得要命,还没到株洲就输了五百块,把一年偷票的钱都输出去了。从这事后,我开始有点相信因果了,“人在做,天在看”,也许是对的。
六个小时到长沙时间也许有点长,但在不是最长,最长的一次是我在江华出差,本来和儿子说好这周不去长沙了。但行程有了变化,会议提前结束了,时间正好来得及。我就买了张从江华去长沙的车票,下午4点多从江华出发,过永州、走怀化、经湘潭,第二天凌晨三点多才到了长沙,出站时鲜少行人,灯火通明的长沙火车站,也随着夜渐渐变深而安静了下来。空旷的候车室里,疲惫的过客趴在行李上瞌睡,梦里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午夜的长沙城也没了白日里的喧嚣。但还有不知疲倦的出租车司机在奔忙,也有收拾准备回家的夜宵摊。长沙城第一次在我眼前呈现出安宁的一面。
现在儿子毕业参加工作了,铁路也变了,高铁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祁阳新火车站修建了,黎家坪车站变成了祁阳北站,已经逐渐退出人们视线,绿皮车也渐行渐远,身份证取代了纸质车票,我也老了,坐火车出行的机会也少了,但火车在心中始终还在,有时想起那一段经常坐车的岁月,早已褪去了艰辛,只留下无限的美好。
给作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