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志从戎 考入黄埔.................
2.参加北伐 成为“御林军”..............
3.1.2 8淞沪抗战. ...................
4.入闽进川 .....................
1.8.13淞沪抗战. ...................
2.南城保卫战. ...................
3.兰封会战. ....................
4.万冢岭战役. ...................
5. 高安、长沙之战..............。.,..
6.上高会战. ....................
7. 第二次长沙会战...................
1.含冤倒下......................
2.平反昭雪 厚葬南岳忠烈祠...............
3.蒋介石内部集团矛盾的牺牲品.............
1. 家史........................
2. 家事........................
3. 后言........................
1. 廖龄奇主要活动简表.................
2. 廖龄奇墓墓志....................
3. 廖龄奇墓碑文和墓联.................
4. 廖龄奇墓葬位置图..................
-----------------------------
厚葬在南岳忠烈祠的将军
记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
廖方蔚 廖方熏 廖方安(口述)
大中(整理)
巍峨南岳,雄峙南天。在南岳衡山香炉峰下,苍松翠柏之中掩映着一座烈士佳城,它就是国民政府为纪念KANG倭寇阵亡将士而建筑的大陆唯一一处大型KANG倭寇烈士纪念陵园 一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占地230亩,于1938年11月国民党南岳军事会议确定1940年秋破土动工,历时三年,1943年6月底完成。祠宇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均为宫殿式建筑,木石结构石墙碧瓦,飞檐翘角,其风格与南京中山陵极为相似,外素典雅,结构严谨坚实,气势恢宏磅礴,气氛庄严肃穆。
站立在南岳忠烈祠正门“三孔牌坊”之前,以此为中心,向北沿山而上2 6 7级石凳, 将三孔牌坊、七·七纪余碑、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和享堂联为一体,石道中间为花圃,花圃中间用白大理石镶嵌了六个闪闪发光的宋体大字:民族忠烈千古。以正门“三孔牌坊”东西为直线,右边不远处是国民党王牌军7 4军集体烈士墓,左边不远处是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将军墓一原国民党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的墓葬。两座墓葬分别安置在正门两边,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更增加了廖龄奇这座墓葬的不同意义。
南岳忠烈祠共有19忠烈墓葬、纪念塔和墓塔,其中个人墓12座,葬有12具遗骸,集体纪念塔和墓塔7座,120余万忠烈名单,祠内座座墓塔高耸,华表相望,墓塔墓碑上均刻有蒋中正、林森、何应钦、白崇禧、孔祥熙等几十位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词、挽联和碑文,气势非凡,气氛肃穆。在12座个人墓中,11座墓碑在碑阴面均刻有烈士生平事迹和生亡时辰的碑文,唯有廖龄奇将军的墓碑,碑阳面为“廖师长龄奇之墓,”而碑阴面无任何文字记载。12座个人墓中,唯有廖龄奇的墓碑又高又大,足有二层楼之高。
正是这墓葬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又高又大的无任何文字记载的墓碑,记载着一起中华民国军事史上鲜为人知的历史悲剧,记载着一位屈死的KANG倭寇爱国将领的人生之路……
廖龄奇,族名廖期昌,号景运,字大可,1905年1月28日(旧历1904年12月23日)出生在湖南省
祁阳县扒江埠易塘湾村(现名为七里桥镇曾家湾村)一个贫穷的书生之家。
廖龄奇曾祖父廖绍行。祖父廖先惠,又名廖时翊,乃晚清秀才,在当地廖氏家族有一定威望。清光绪25年主修氏通谱续,井井然斐斐然,卓树劳绩。所撰传、记、志、序,洋洋大观,文采奕奕,乃宏著巨说也,详尽而完整,为后进之珍贵蓝本。廖龄奇父亲廖克壮,又名廖叔猷,前清秀才。乃一介寒儒,壮年流寓武昌白沙洲,以教私塾糊口。廖龄奇母亲廖张伦,系名门闺秀。廖龄奇七岁时,就读于武昌白沙洲小学,毕业后升入武昌旅鄂中学。因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和其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故师长同学交口称誉:“此为国家之栋梁也,吾辈勿及”。青年时期的廖龄奇有感于当时政治之混乱,常说:“国家备受外族欺凌,积弱如此,实乃军阀割据使然也。”乃决意投笔从戎,立澄清天下之志。1925年,黄埔军校在武昌招生,廖龄奇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分配在政治科大队第一队(第一队学员有周恩寿、周伟龙等146人),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下达了北伐动员今,蒋介石以北伐军总司令之职,率八军北上。此时,黄埔四期2654名学生毕业,廖龄奇与林彪、周恩寿一起被分配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廖龄奇一到部队,看到的是正在北伐挺进中浴血奋战的部队。8月2 5日,廖龄奇随独立团迫近汀泗桥,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26日,攻击部队遭到北洋军的顽强抵抗。27日,独立团火速增援,南北两军在汀泗桥展开激战,尽管吴佩孚的大刀队在阵前砍下了吴军九颗团、营长的人头,也没有阻挡住独立团的进攻。廖龄奇在此役中身先士卒,猛冲猛打,虽被敌人打伤了右臂和右手,却一直坚持不下火线,以致战后右手致残,终生用左手写字。8月27上午10时左右,北伐军占领汀泗桥,敌2万余人全军覆没。战后,廖龄奇升任排长。
1927年春,廖龄奇因北伐作战时期,忠实的为蒋介石效力,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调任由蒋介石侍卫大队扩充的警卫团(团长俞济时)任排长。1928年,警卫团扩编为警卫第一旅(旅长俞济时),廖龄奇升任连长。1930年,警卫第一旅扩编为警卫第一师,廖龄奇任警卫第一师(师长俞济时)营长。1931年底,警卫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8师,廖龄奇任88师(师长俞济时)264旅(旅长翁照垣)527团(团长施觉民,施是俞济时的外甥)第二营营长。整编时部队驻扎在南京通济门营房整训,整编后,部队即开赴苏州驻防。
1932年1月28日,中日淞沪战役开始,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驻防淞沪一带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为支援19路军的抗战,蒋介石急调散驻在京沪、京杭两线上的第87、88两师合编为第5军(军长张治中)赴沪参战。此时,廖龄奇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88师264旅527团营长。
第5军辖87、88两师,88师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参谋长宣铁吾,该师辖262.264两旅、264旅旅长钱伦体,副旅长黄梅兴,廖龄奇所在的527团团长为施觉民。
2月15日,廖龄奇率部随88师抵达上海南翔车站。2月16日,部队进入江湾北端径庙行镇、周巷至蕴藻浜一线。264旅奉命防守庙行镇以南的冯家宅、水车头、麦家宅一带阵地。廖龄奇率部接替了19路军原驻防部队阵地。
2月20日晨, 日军实施“中央突破计划”,264旅防守阵地正好位于日军的主攻突破口上。日军先用飞机轰炸,接着由2千余步兵在大炮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廖龄奇率部组织全营官兵奋起抵抗,毙伤大量日军。晚上,日军继续攻击,战斗益酣,枪炮声彻夜不断,527团的阵地工事多处被毁。廖龄奇沉着指挥官兵,及时抢修工事,并组织官兵掩r伏在战壕内,待日军步兵接近,用手榴弹和步枪迎头痛击并适时组织反击,战至肉搏。敌步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527团阵地冲锋数次,均被廖部击退,血战一天,日军死伤甚重,而毫无进展。
21日拂晓,敌在植田谦吉中将师团长指挥下,又以炮火向88师阵地集中猛轰,尤以庙行镇以南阵地工事被毁颇多,527团二营全体官兵,在廖龄奇指挥下,奋力反击,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守住了阵地。
22日,庙行镇战斗波澜起伏,淞沪会战达到高潮。敌人先以重野炮五六十门向庙行镇一带阵地轰击,火力之猛,前所未有。上午五时,敌以兵力七、八千人将527团前沿阵地突破,当以李延年副师长率264旅旅长钱伦体、262旅副旅长陈普民和工兵营营长唐循上校及预备队全体将士参加反攻。未几,钱、陈两旅长负伤,唐营长阵亡。我527团各营防守工事全部被毁。上午八时左右,敌步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烈攻击,重点指向庙行镇以南大小麦家宅一带,527团所属三个营,伤亡甚大,264旅前沿阵地已是一片焦土,廖龄奇营长虽身体负伤,仍率二营残部拼死抵抗,大部官兵阵亡,三营守军自营长陈振新直至炊事员几乎全部倒在了阵地上,一营营长周嘉彬在竹园墩负伤被抬下火线,部队由一营少校营附徐旭代理营长指挥抗敌,不几,营附徐旭也阵亡在一线阵地,日军突破麦家宅我军阵地部分防线。在这关键时刻,师长俞济时亲上火线,率全师将士对被敌突破阵地全力组织最后反击,军长张治中亲率教导总队(缺一营)赴88师指挥策应,并令87师259旅孙元良部向庙行镇火速增援,令261旅宋希濂部由纪家桥渡河抄袭敌侧背,令61师张炎副师长亲率仅剩的两个团由竹园墩出击。突然的反击,大出植田意外,慌乱中忙命前线部队回缩,但为时已晚.敌人被我三面夹击,仓惶溃退之时,有一部分被我截留在金冢宅、大小麦家宅一带,其中金穆宅方面包围敌人甚众,残敌拼死顽抗,拒不投降,血战到夜12时,枪声才渐渐平息下来,植田眼看着自己手下的千余人被中国守军吃掉。
这一天的庙行战斗,为开战以来前所未有, 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伤亡重大,庙行镇一带阵地,敌尸遍地,计有三四千具之多。我88师官兵也伤亡惨重,师长俞济时此役腹部受重伤,肚肠穿孔,264旅旅长钱伦体、262旅副旅长陈普民双双阵亡,我伤亡官长八九十员,士兵伤亡一千余名。
2月26日蒋介石亲自发电给第五军慰问全军将士:“自经22日庙行镇一役,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精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也。”
3月1日晨,日军又一次向我江湾、庙行一线阵地发起全线总攻,我88师264旅防守阵地官兵再次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廖龄奇率领官兵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官兵伤亡越来越大,廖龄奇在指挥全营官兵冲杀之中,在金家木桥再次身负重伤,廖龄奇带伤指挥部队,仍拼死坚持战至天黑,才奉命全线撤退。当晚11时,廖龄奇率部随264旅离开水车头一带阵地,撤往嘉定。
3月3日下午,廖龄奇率全营官兵随88师撤至常熟城集结待命。 5月5日,上海休战协定签字,淞沪抗战至此告—段落,5月7日,第5军复员,廖龄奇随88师开往武汉。88师俞济时师部驻汉口伟雄路,264旅黄梅兴派部驻武昌右旗营房。
8月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廖龄奇为88师264旅5 2 7团团长。8月20日,军事委员会编辑的《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在“为国牺牲”专题中刊登了廖龄奇团长的照片和抗战事迹。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蔡廷锴等以19路军为基干在福建组织“人民政府” ,蒋介石急调其嫡系部队入闽作战,廖龄奇率264旅527团,由南京经浙赣线、运到衢州,迅速进入闽北的浦城、建瓯一带。蒋介石到达建瓯并坐阵指挥以后,命88师经玉山街、西溪向据守古田的19路军赵一肩师发起攻击。廖龄奇率527团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到达古田,部队到达古田附近后,得知古田城池的防御工程做得很坚固,估计如果攻坚,纵能攻下,伤亡亦很大,考虑到赵一肩师长在1.2 8淞沪抗战时是总指挥部的参谋处长,与第四路军总指挥张治中非常熟悉,既建议张总指挥和平解决赵一肩师,张治中欣然接受。一方面书信一封派人送于赵部,经几番艰难的交涉,最后由参谋长祝绍周入城见赵,反复陈说利害,另一方面,增派部队,除88师后续部队到达外,其87师以及攻下延平的36师也陆续赶到,赵一肩感到援兵无望,孤城困守,终非长策,乃将全师缴械,古田顺利解决。随后,88师和36师又配合87师攻下水口城。
古田、水口两城是屏障福州的两个重要门尸,古田失守,福州不攻自破,我入闽部队于1934年2月初(旧历年)攻入福州。至此,福建“人民政府”宣告垮台。
占领福州以后,廖龄奇率527团随88师开往闽西北地区,归参加围剿红军的东路军蒋鼎文指挥。以后调入江西石城、广昌等地参加了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1935年,88师驻防在重庆至三峡的长江两岸,任务是奉命截击北上KANG倭寇的中国工农红军。师部(师长孙元良)驻防四川省万县县城,262旅(旅长彭巩英)旅部和所属524团(团长陈素农)驻防丰都,523团(团长吴求剑)驻防巫溪;264旅(旅长黄梅兴)旅部和所属528团(团长朱赤)驻防龙驹坝,廖龄奇5 2 7团驻防万县县城南岸的磨刀溪;补充团(团长邓径儒)驻防涪陵;炮兵营(营长华品覃)、通信营(营长徐师兢)、辎重营(营长崔言复)随师部驻防万县县城,工兵营(营长吴峻人)驻防长岭岗。
1935年底,廖龄奇率527团进驻江阴、常熟一带,按照国民党参谋本部的计划,在江阴、无锡一线及苏州、常熟、福山一线构筑防御阵地。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廖龄奇率527团随88师奉命开赴西安,驻防河南渑池。后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而上海形势日趋紧张,88师又奉命由渑池返回江阴、无锡一带待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