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2-15 13: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浯溪碑林”四个字,总有几分神秘的感觉。1961年秋,我在湖南祁阳县采访,听说浯溪碑林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碑林,就好奇地参观了一下,是一位熟悉浯溪历史的宣传部副部长带着我去的,我们乘坐一叶小舟,按照古人足迹寻思,时而飘舟穿行在浯溪周围探胜,时而又步入到密林深处,每走几步,就能听到一个神奇的故事,看到一处奇特的景观,什么“宝篆文光”、“浯溪漱玉”、“香桥渡香”、“溪口垂钧、双龙戏珠”、“亭六厌”、“龟石古篆”、“摩崖三绝”、“镜石含晖”、“吕仙寿屏”等等,真是目不暇接。
当地导游告诉我们:浯溪,原本是个无名的小溪,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元结出任道州剌史,舟过祁阳,见这里怪石林立,悬崖峭壁,景色优美,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后来他又弃官不做,来到这里隐居,并将“吾”字从“氵”,从“山”,从“广”,命溪曰“浯溪”,山为“峿台”,合称“三吾”,祁阳县原名“三吾镇”也是因此而得名。
浯溪的面积不很大,只有0.16平方公里,但它小巧玲珑,宛如画屏,就像一位小家碧玉式的乡村姑娘。历代名人对她的评价很高,特别是清代的王士祯赞曰:“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浯溪碑林跟西安碑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的是,西安碑林全是收集外来的一块块碑刻,分门别类安装在碑廊里,而浯溪碑林则是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名人直接刻留在天然石山上的诗、词、书、画,可谓“天然去雕饰”。现共存摩崖碑刻505块,其中唐代17块、宋代116块、元代5块、明代84块、清代92块、民国9块,年代不明的182块。可以说得上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碑林之一,被誉为“南国摩崖第一家”。
改革开放后,我又多次来到浯溪,现在的浯溪已进行了很大的修缮,增加了旅游设施,在院内竖起了元结、颜真卿塑像,并融入了新的革命文化内涵,增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陶铸同志的铜像和生平事迹陈列馆。
摘自: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ype=blog&cid=110000000&itemid=5399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