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南阳市民任超奇收到了一张来自警方的处罚决定书,称“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其中一台电脑上复制下载有一部淫秽视频”,决定对任超奇“警告并处1900元罚款”。任对此不服,表示将申请行政复议。这条新闻在网上的震憾程度直逼“毒奶粉事件”,仅18日上午,网友对此新闻的跟贴就已多达4600余条。许多网友在评论中声称自己的电脑里保存有10G甚至上百G的淫秽视频,这种网络“自首”行为固然有挑衅警方之嫌,但也反应出多数民意倾向认为警方要处罚个人保存淫秽视频几乎不可行,也完全无必要。
在一个法治社会(或一个宣示要建设“法治”的社会),对某一行为的评价当然不是哪一方人多,哪一边声音大,就认为哪一种意见对。既然是警方对一个行政相对人进行了处罚并引发争议,那么警方应该向公众提供处罚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事实依据无须多言,也就是任某的电脑里有一部淫秽视频。而在法律依据上,警方给出的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项和第二十条。面对一边倒的舆论批评,南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近日还“十分慎重地通过书面形式向上级作了汇报,并恳请作出指示”。《大河报》9月23日的最新消息称,南阳网警已得到上级的口头答复:处罚任超奇所适用的《办法》既未废止,就依然适用。
如果不是因为这桩奇案,我还真不知道我们都处于这样的一部“法律”之下。这个《办法》的第五条第六项规定的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信息。第二十条则是罚则:违反第五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看起来,警方的处罚完全是依法而为,没有丝毫破绽。其实不然。首先,《办法》并非我们所称的“法律”,而仅仅是公安部颁布的一个“部门规章”。在中国的立法体系,唯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才被称为“法律”。又,根据《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一项行政处罚,必须具备法律上(而非规章上)的依据。而翻遍《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也找不到仅仅查阅宣扬淫秽的信息,就要予以警告和罚款的“法律依据”。看来,这个处罚不过是公安部超越了法律之外的自创行为。其合法性本身就值得考量。
而更重要的是,警方对公民电脑的“日常检查”直接侵犯了公民所拥有的宪法性权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里所称的“通信”,通常被理解为包括传统信函和电信网络等最新通讯技术在内。宪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只有在基于“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之下,才能依法定程序对公民的电脑或信件进行检查。而在前述案例中,警方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任某的电脑跟“国家安全或刑事犯罪”相关。警方在非定理由之下对一位公民的电脑进行了“日常检查”,这本身就涉嫌违法——而且是涉嫌违反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若南阳警方的公民私人电脑的执法和执罚行为不予纠正,则恐中国互联网危矣,中国的人权保障危矣。
作为此案的受害人,任先生打算以行政复议来讨回自己的权益,令人期待。但我更期待的是,以行政复议寻求纠正南阳警方错误执罚的同时,也请相关部门能启动对《办法》的违宪审查,并坚决制止警方对公民私人电脑的“日常检查”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