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止耕地抛荒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
今年以来,祁阳县紧紧围绕“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目标,坚持从解决耕地“不愿种、无人种、不敢种”三大问题入手,采取一系列过硬举措,强力制止耕地抛荒,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今年,全县落实早稻播种面积54.78万亩,比去年增加3.1万亩。完成原抛荒地复耕3.5万亩,基本实现了耕地不抛荒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四加”措施,着力解决“无人种”的问题。一是加快耕地流转。对因举家外出、务工经商而无人耕种的耕地,采取代耕、互换、承包、转让、租赁、反租倒包等6种形式依法进行有序流转,引导种粮大户推进规模经营。县里对连片承包抛荒稻田进行整体开发的大户,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扶持和奖励措施,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进行奖励。各镇也相应地出台了有关措施,如黎家坪镇对种植稻田15亩以上的大户,给予30元/亩的奖励。据统计,今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2.7万亩。通过一系列的土地合理流转和集中,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1165户,其中200亩以上的47户。二是加大复耕力度。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县里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抛荒稻田逐一登记造册,对排查出来的抛荒耕地全部落实种植一季晚稻、旱粮、蔬菜、经济作物等复耕措施,将责任落实到镇村党员干部,耕种计划落实到田。如文明铺镇的净龙庵、峦山等村支书承包稻田都在15亩以上,目前该镇有20%的村干部成为种粮大户。三是加强互帮互助。对一些因身体残疾等原因导致无法耕种的困难户,由镇村集体拿出部分资金帮助进行农田翻耕;对因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而缺劳力的家庭,由村、组摸清底子、出面组织帮扶对子,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同时,县农机部门加强了农机配套服务,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弥补了劳动力不足。四是加紧清理闲置耕地。对因农业结构调整不对路、开发办厂圈地而闲置的抛荒耕地,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台账,凡闲置时间达两年以上,依法收归集体所有,重新发包给农民耕种。
坚持“三抓”并举,积极解决“不敢种”的问题。一是抓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资筹劳修复、硬化灌溉渠道,搞好山塘、水库清淤、扩容、加固,增强蓄水能力,提高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扩大旱涝保收面积。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动工各类水利建设1.5万处,整修山塘、水库200多座,修复冰冻灾害损坏的水渠800多公里,改善了600多个村的灌溉条件。同时,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修订编制抗洪抗旱各类预案;认真做好各类防汛物资器材和队伍演练,抓好在建水电工程度汛工作。目前,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全部储备到位。二是抓好品种结构调整。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菜则菜”的原则,分类做好结构调整:对于水利条件好的基本农田,坚决种双季稻;对于不能种双季稻的,种植一季中稻;对于能够种植一季早稻、晚稻不能保收的稻田,种植一季早稻和一季油菜或旱粮作物;对于不能种水稻的干旱死角地方,种植旱粮或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复种指数。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优质高产服务工程,落实早稻优质稻40万亩,超级稻示范面积14万亩。三是抓活粮食订单生产。积极加强与县内农业龙头企业的衔接合作,促使龙头企业与种粮群众签订订单生产合同,由龙头企业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服务及最低保护价收购,让种粮群众不仅有收成,更要多收益。今年,文明铺、龚家坪、黎家坪、白水、黄泥塘、八宝等14个镇20多万农民与天龙米业、银光粮油、神怡米业、湘妹食品、宝达食品、天圣公司等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签订优质稻、优质糯米、高淀粉红薯、黑芝麻等订单合同48万亩,其中优质稻订单合同达40万亩,仅此一项每亩就可为农民增收160-2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