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从任课老师到班主任,再到校长。一直以培养了多少大学生乐乐称道,一直把学生习成绩好坏,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志。有时候明知某学生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爱好或特长,为了成绩也全然不顾,让他们一切以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放弃一切所谓的“歪门斜道”,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考上名校一切都好。只要听话,就是好学生。最后好学生都考上了好学校,走上社会也是一个模子,虽然书读得好,但社会适应能力并不强,工作能力也一般。 近段时间我对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作了调查,成功率最高的是在学校玩皮、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其次是调皮、活跃、成绩中等的同学;其三是成绩一般活跃的同学和成绩不错而活动能力一般的同学;最后是没有活动能力又不喜欢读书的没有特长的同学。
工作二十年后的今天,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过去一直沾沾自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二十年的教育是教育了学生还是教愚了学生?
一、唯分论。
不管学生有没有特长,有没有读书的天分,就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不知我们扼杀了多少文化成绩表扬一般的优秀学生,断送了好多科学家、诗人、管理家。。。。。。
二、唯听话论。
我们的教育有个奴化教育,动不动就让学生怎么坐,怎么听课,不能有自己的空间,听话就是好学生,不听话就不是好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奴化了,长大了就成了大奴才了,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唯读书论。 你只要把书读好,一切活动一切与考试无关的都不管,走到社会上除了读书还只晓得读书了,社会适应能力特差,典型的高分低能者。 四、唯读书痛苦论。 本来接受新事物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把学习当成苦读书,读书苦,让学生天生一种畏惧感,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苦差使,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来逃避学习和讨厌学习。 教育好学生读好书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很重要的,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融为一体,学以致用也是必须的。 不能把学生笼养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这样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社会和家庭。培养心理健康、有进取性的、社会责任心的学生是我们的目标。 换个角度来看学生他们都是优秀的,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优秀的家长和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