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新疆也有祁剧,我觉得很奇怪,很想破译这个秘密。 旧时祁剧叫祁阳戏,到了康乾盛世,艺术水平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成了湖南独一无双的大剧种,生命力十分旺盛,越州过县出了省界,在周边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北,贯州等省也发定展得蓬蓬勃勃,红红火火,代代相传。但是她是如何跨越数千里的空间,在新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呢? 原来清光绪二年(l876),湖南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兼新巡抚时,带去了大量湖湘子弟。他们远戍他乡异域跋涉。何时才能回归古里?能不能回归故里?渺茫得很。左宗棠部将刘锦堂(一说是刘松山)属下统制魏光豪,便带了一个祁阳戏班,随军进入新疆,以便随时都能听到乡音,看到精湛的祁剧表演艺术。于是天山南北便响起了祁阳戏战鼓的高亢激越。 八十年代初,有朋友从新疆归来,很不理解地问我:“新疆为什么也有祁剧?唱起那个味道,活像祁剧。”这个朋友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新疆不仅有过祁剧,而且现在还有余韵在沙漠上回荡。也许是当地民众接受了祁剧艺术并让她流传下来了吧。 九十年代初.我在怀化参加辰河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认识了新疆戏剧学者黎蔷先生,问起了新疆曾经是否有祁剧的事。他说:“直该有。某某地方有一块石碑,上面好像记载了这件事。你到新疆来考察考察吧,我们招待你。”哦,我真想能够西出玉门关.去寻找祁剧在丝绸之路上洒下的缕缕芬芳。
(欧阳友徽)
1999.6.5祁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