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梦的摇篮。那年,唐国华(祁剧《孟丽君》的主演者)看了电影《刘三姐》,便做了一个很美的梦:刘三姐拉着她的手坐在竹牌上,给她梳着长长的发辫,还轻轻地教她唱“多谢了……”;从那时起,刘三姐便成了她心中的缪斯——艺术之神。 世界象个万花筒,变化万千。那虚无飘渺的梦,有时竞变成金色的现实。一九八五年七月三日,扮演刘三姐的黄婉秋带着广西歌舞团轻音乐队到祁阳演出。通过组织给唐国华送去两张票,请她观看演出。小唐愣住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誉满中外的艺术家请自己看演出,这可能么?她凝望窗外的繁星,久久不能入睡...... 在一间明亮的小屋里,唐国华见到了她心中的缪斯。婉秋老师满脸笑容,拉着小唐坐在床沿上,热情得就象一位亲姐姐。小唐腼腆地望着婉秋老师秀丽的脸庞,握着婉秋老师温柔的手,心中甜滋滋的:啊,这是真的,不是梦! 原来,婉秋老师早就“认识”小唐。桂林电视观众经常收看湖南电视台播放的祁剧《孟丽君》。十二本连台戏,她差不多全看了。小唐年轻,形象好,能唱,表演也不错。她为祁剧有这样的接班人感到由衷喜悦。她认为扶植、培养、宣传艺坛新秀十分重要。电视台如果不播放朱明瑛的录音录像,朱明瑛的名字就不可能风靡全国。广西歌舞团唐佩珠嗓音又甜又美,为什么知道的人不多?扶植宣传不够嘛!祁阳祁剧团为什么出名?因为《孟丽君》在电视中播放了。听说湖南祁剧团艺术水平高,广西人为什么不知道?宣传不够,上电视视不多啊!扶植、提携剧坛新秀,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她和小唐初次见面,就同意和小唐同台演出,而且,演祁剧《孟丽君》的片断。 做梦都没有想到啊!小唐高兴得快流出眼泪了。不过,她也感到惴惴不安。目前是迪斯科风靡之时,戏曲都处在危难之中,让婉秋老师屈尊唱地方戏合适么?小唐口里没心中总觉得过意不去。 婉秋老师可不这样看,她认为迪斯科盛行是一股暂时的潮流,不会持久;扭来扭去就那么几下子,没得个规矩,没得个队形,一般人都能扭,它无法与东方的、民族的艺术比。婉秋老师也学过迪斯科,那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表演,而不是用它取代民族艺术。她说:“我只演民族的东西,永远也不登台演迪斯科!”她在深圳演出时,唱的就是湖北的《龙船歌》,很受欢迎。观众还递条子要求唱《怒潮》中的《送别》。在香港,三大喜剧竞争,观众还是认为民族的《刘三姐》好。可是,我们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看待民族艺术,去海外请一些歌唱家,票价抬高到六十元兑换券一张,推崇备至;而对民族艺术则冷若冰霜。她认为祁剧《孟丽君》不错,路子走对了。她愿意和唐国华同台演出《孟丽君》的片断,以表对青年演员的支持,对民族艺术的支持。 七月五日晚,祁阳祁剧院座无虚席,唐国华扮演孟丽君,黄婉秋扮演苏映雪。这一对久别的异姓姐妹,突然在洞房中以夫妻的身份相见,很有戏剧性。音乐一起,女扮男装的孟丽君满腹忧愁地上,苏映雪焦急地快步迎上去,四眼相对,各自吃惊,不约而同地迅速闪开,背场对唱:“见面不由暗吃惊……”,唐国华的唱腔宽广厚实,字正腔圆;婉秋老师嗓音清脆僚亮,声情并茂。她们的同台演唱,就如两只五彩的凤凰在整个剧场飞扬,使全体观众如酣如醉,似痴似迷。黄婉秋是歌剧演员,怎么能唱出这样好的祁剧呢?莫非是一场梦?观众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梦,也不奇怪。 黄婉秋幼年是桂剧艺字班学员。艺名叫艺群。桂剧和祁剧是同宗共祖的姊妹剧种,艺人们常常同台演出。婉秋报考戏班时就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成为黄芝仙、黄群仙那样有名气的戏曲艺术家。拈阉定艺名时,她希望能得个“仙”字,谁知得了个“群”字,小姑娘难过得哭了。老师劝她说,艺仙这个名字固然好,艺群也不错呀,艺群就是艺术超群嘛!她觉得也有理,便破涕为笑了。当时虽然未得“仙”字,但她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后来果然艺术超群,以刘三姐的形象誉满中外,成了老少皆知的“歌仙”。这次演祁剧是重操旧业,当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怎么会是梦呢? 可是,唐国华总觉得象梦,象梦一样美,象梦一样奇,象梦一样甜蜜....... 欧阳友徽 《潇湘剧坛》1984.4./p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