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球之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3487|回复: 12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3 15: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邓球(1525—1595)
字应鸣,号来溪,别号寄漫子,七里桥镇排楼湾人。1525年(明嘉靖三年)正月十六日生,十四岁入县庠,并享受当时政府的粮食补贴,成为禀生。嘉靖丙午年(1546),参加乡试(省级)中第八名举人,时21岁。己未年(1559)参加会试(全国级),中第十名。殿试(皇帝主持)中三甲121名,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直隶省)宜兴县知县,到任四个月,因母逝世,回祁阳。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复用为江西弋阳县知县,甲子年(1564)奉聘入廉中式第六名。隆庆二年乙丑 (1565),皇帝亲选为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隆庆丁卯年(1567)年为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隆庆4年),戊辰年 (1568),因病回祁养病,到1571(辛末年)四月任南京刑部山西清吏司郎中。同年7月,因为性格刚直严正,被排挤出南京,降为贵州省铜仁府知府。1571年12月初二到位。至1572年(时47岁),向上级打辞职报告,未获批准,屡留不放,于是邓球闭居衙门,封锁府库,所有事项交给唐推官代理,辞职回祁阳。当时的阮巡抚见邓球治理铜仁有政绩,群众口碑好,专题向朝廷汇报。朝廷批准带原官职回家终养。
回祁阳后,邓球建保障楼、邓氏宗祠、镇祁楼、文昌塔、观音阁、武穆祠讲堂、东兴寺、龙王殿、关圣庙、文昌书院、梅花洞,并刻万历颂于石崖。著有《皇明泳化》136卷,《皇明泳化续集》17卷《理学宗旨》、《闲适剩谈》、《思省录》、《吕仙集》及县志等书,万历十年(1583),明神宗特恩升为亚中大夫、官至三品服色。明万历22年(1595)10月22日殁,享年71岁。
有四子。长子云台,字伯叔,号惺庵,幼入县庠,食禀(国家粮食补贴)。万历元年(1573)年第60名举人,万历20年(1592年),大选时任北直隶省邯郸县知县。关心老百姓疾苦,诛强扶弱,兴利除害,有政绩。后因“父尤”而回祁阳,1597年(邓球死后第二年),邓云台病逝。
次子云阁,三子云登,字荐至,号九皋,通易经,万历乙酉年(1585年)岁贡生,与陈荐之子陈会管,陈荐之侄陈卢族,同被称为“祁阳十英”。四子云同。(以上据康熙年间《邓氏宗谱》。
二、邓球之墓
邓球殁后葬于七里桥镇排楼湾村井塘坪山岭上,与其父邓大森合葬。坟座南朝北。原坟堆高3米,有墓碑及石砌坟圈。坟地长15m,宽8m,原有三层21级石灰石条石台阶,从山脚直达墓地。墓前原有高约5米,宽约4米的石牌楼一座,现墓碑、台阶、牌楼不复存在。
1966年,邓球墓公开被掘。据当时围观者介绍,邓球墓堆大,挖了好几天才见大砚式石板盒,打开石板,上有字,记其生平,官宦履历,及“此处并无金银”等字,即古之墓志铭。中有园铜镜形装饰品一件。稍进,即见泥塑人头一个。未见遗骸。至此,停止挖掘。
邓球墓地仍在。坟堆已平。墓前已葬多棺。2002年,还有“之墓”等碑文条石。现不复存在。2003年,永州市人民政府把该墓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墓地保护亟待加强。
三、邓球之邓氏宗祠
邓球从贵州铜仁回到祁阳,搞了一系列建筑。其中之一是在排楼湾建邓氏宗祠。邓球所建邓氏宗祠在现排楼湾邓氏宗祠右100米处,原为邓传亚住房,1970年后被拆,房地辟为稻田。
现排楼湾邓氏宗祠为1928年重修,分前后两栋。前栋宽12米,高7米,现保存较好。
祠前有石刻对联一副。“诚意正心聿怀先德,义濡仁洽垂裕后昆。”诚,即思诚公,义即思义公。思义公即为邓球曾祖父。
祠前壁上左右各有八幅水彩壁画,都是古戏文故事,如中有一幅为“锂鱼藏刀”。水彩壁画内容已模糊不清(人为地被石灰浆粉刷),但框架清楚。左右照墙顶缘皆有水彩壁画,左右各现存八幅,内容模糊不清同正面水彩壁画。其中右边有幅还比较清晰。一武将骑高头大马,手提大刀,画中右前方是城楼、城门。此宗祠1950年—2000年为排楼湾小学,后栋已改建成二层红砖楼房,上下各二间教室。排楼湾小学被撤后,现为排楼湾村办公地点。
四、邓球之古院
邓球之古院在七里桥镇排楼湾村四组,座东南,朝西北,分前后大厅。前厅前有石砌阶梯九级,阶沿两侧有石砌台坪,宽4米,深3米。前厅为木框架结构。深4米,宽11米,前厅与后厅之中为天井过道,深5米,天井过道均青石灰石覆盖。二级台阶上后厅,后厅为正厅,砖木结构,四垛三间,中为堂屋,两侧为厢房,厢房与堂屋之间用木板,中间加柱隔开(农村俗语“闪子屋”)。这是典型的明朝建筑模式。据说,堂屋两侧木柱上均有“盘龙雕凤”,后主动被毁。左窗被损,只留一方形空间。右侧窗子为雕花窗,现存,窗为方形,四周有木板做成最大限度的圆形,中为几何花纹,最中有一圆形,圆形中残存鸟一只,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厅前柱础石均为石雕。
五、邓球之梅花洞
邓球挂冠回祁后,在湘江东岸筑洞读《易》经。因洞旁有梅,故名梅花洞,他认为:掌中《易》,梅梢花,一般味,意无差。雪初霏,心方悟。所以又称“梅花雪洞”。如今,见过梅花洞的老年人,也称之为“雪洞”。
梅花洞的原址在宝塔街玉皇行宫南150米左右的湘江岸边,原祁阳农械厂家属宿舍大门正背面,有石砌码头直达原洞址。有残留碑迹,碑为一自然石灰石,碑面有黄承先等新刻诗二首。新刻诗左残留五字:“人口……九世云……”(邓甲平按:“九世云……”系“九世云台……”邓球为邓氏八世祖,球之子云台为九世,故可判断是“九世云台”由此也可判断,此处是梅花洞遗址)。碑上有一个在自然石灰石凿雕的方槽。槽长3米、宽20厘米、深20厘米,槽下30厘米还有一方孔二个。宽20厘米、深10厘米,这些显然为木料搭建的孔隙。
据清朝《重修梅花洞记》介绍:梅花洞“前抵江边,后抵官街(现宝塔街),下抵曾士杰水沟,上抵三郎庙”。水沟及三郎庙现在。另据《邓氏宗谱》记载:1897年,县张兵宪颁布告示,并刻碑严禁在梅花洞上作土堆。1900年,陈兵宪重修“梅花洞”。
原梅花洞内有邓球自作的读《易》歌及读易小照,均刻在石壁上。
碑前下2米处有一自然石灰石平台,原刻有“来溪钓台”四字,现不见。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3 20: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如轮!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4 14: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现在在排楼湾可以找得到邓球之墓吗?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4 15: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邓球墓地仍在”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4 2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dengjiaping 说:
“邓球墓地仍在”

过些日子,如果我来的话,我喊邓欣联系你,怎么样乃?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5 05: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的。事先3天联系。qq601097838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7-15 1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下风水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9-19 17: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平老师辛苦了,
对邓球研究比较详细,在此看到非常高兴。
本人也是排楼湾人,每年回家过年祭祖,都路过邓球墓地,
因无修抚,现在墓地杂莫丛生,都很难找到了。
据村上老人讲,邓球现无后代,
现在新修的谱中,对邓球的介绍很少。
排楼湾还有一奇人,不知道老师听说过没有,外号叫四老猫,此人武艺超人,民国时期,曾一人打死200多日军。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9-20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过。你们村的人都知道四老猫吗?我以后去问问。
11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9-21 1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死200多鬼子??破吉利斯记录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9-21 1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祁阳新手 说:
甲平老师辛苦了,
对邓球研究比较详细,在此看到非常高兴。
本人也是排楼湾人,每年回家过年祭祖,都路过邓球墓地,
因无修抚,现在墓地杂莫丛生,都很难找到了。
据村上老人讲,邓球现无后代,
现在新修的谱中,对邓球的介绍很少。
排楼湾还有一奇人,不知道老师听说过没有,外号叫四老猫,此人武艺超人,民国时期,曾一人打死200多日军。

不是吧!
真有此人?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11-20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村里去问三十岁以上的,都知道。
是十组的。他孙子现在还四十多,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12-10 1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以史为鉴,可照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