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藏到一枚“祁阳县师”的徽章,这也收集的第一枚三角形的徽章,徽章构图非常简单,蓝色三角形上镶嵌一个黄色正方形,上面有“祁阳县师”四个繁体字的铭文。就是这一枚简单徽章却蕴含着更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体现出祁阳的教育历史和师范教育的传统。 师范被誉为“中国的教育之魂”。它是我国特定时期的办学产物,百年来,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我们祁阳,民国时期就开始兴办师范,为祁阳地方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师资人才,为祁阳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祁阳师范学校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她辉煌的办学成就却永远的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 1921年祁阳县甲种师范讲习所创办,招收1个班,学生60名,学制两年。1923年,改甲种师范讲习所为乙种师范讲习所,又名速成师范班,招收1个班,学生50名,学制一年,毕业后停办。1930年8月,祁阳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原校舍为校舍,并以一高为附属小学,作为实习园地。1931年祁阳乡村师范学校附设初中部,招收普通初中1个班。1935年春祁阳乡村师范学校改名为祁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上期,祁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为避免日机轰炸,迁至白水王氏宗祠,1月后又迁至塘弦湾醇西洲陆氏宗祠及陆次森私邸。1943年7月,祁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初中部停办。后转迁归阳。44年迁回县城原址。1945年与县立中学联合,于大江边创办祁阳联合中学,秋,倭寇投降后,县中与县师于县城复课。1946年秋,更名为祁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原附设初中两个班并入祁阳县立中学,编为县中物一、二班。 解放后,1950年8月,祁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入祁阳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9月祁阳县立师范学校创办,临时校址设在城关潇湘街18号,招初师两班80人,中师班68人。1962年停办 1979年5月8日,祁阳县革委会行文成立“祁阳师范学校筹建小组”,设祁阳一中二院(原文昌书院),10月26日正式开学。实行大专院校和中专“一条龙”的一次招生考试办法。1980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新建衡阳地区祁阳师范学校,扩大规模,并这为县团级单位,1983年7月,祁阳师范学校划归零陵地区管辖,并更名为“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位于祁阳县城东侧文昌塔旁,西依万倦书崖,东连祁山余脉,遥对浯溪胜景,俯瞰湘水碧波。这里,环境清幽,风光秀丽,历来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祁阳红色教育的打卡地。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是祁阳农运的中心,是中共祁阳特别支部的旧址。1925年,雷晋乾中共湘区委员会和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任命为农民运动委员会特派员回祁阳,发展党组织,领导农运,1926年1月,中共祁阳特别支部成立,雷晋乾任书记,到1927年春,祁阳共成立农民协会130个,农会会员约15万人。祁阳农民运动得到空前的发展,可惜马日事变后,雷晋乾牺牲,农民运动进入了低潮。 祁阳师范坚持以“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为教学理念,以“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培养技能,开发智力”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以“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为办学目标。一个世纪以来,祁阳师范学校累计培养师资人才数以万计,为我市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大批的祁阳师范校友走上各级各行业领导岗位,发挥着骨干力量的作用。 可惜的是,2020年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祁阳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今,祁阳师范消失了,再也不见。这也让我不胜唏嘘。 我高中是在祁阳一中读的,一中和师范仅一墙之隔,我的教室在山顶,坐在教室里,早睌总能听到师范传来吱吱呀呀的练琴声。学校围墙之间有一个小门,通过小门我和同学们经常去师范玩,也曾多次穿过师范,登临文昌塔夕阳西下,面对滔滔不绝的湘水畅想未来,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味。有时,也能在同学的帮助下,买到师范的饭票,不时去祁阳师范的食堂去吃饭,那时祁阳师范的伙食要比一中好得多,特别是红烧排骨的味道一直留在记忆深处,久久难忘。 师范也有我许多初中同学,我清楚记得当年观音滩区中学就有十多个学生考入师范,我班上就有8名同学。对于我们这些带着土坷垃味儿的农村学生来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念上师范无疑是进了天堂。从此,我们可以跳出“农门”,不再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发愁了。许多同学毕业时都填报了师范,当年录取分数线是545分,毕我初中毕业的分数是621,却没有选择祁阳师范,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悔。当年我受哥哥的影响,我哥当年以全县文科状元身份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他影响下,我一心也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祁阳一中,但怎奈心比天高,却命运多舛,好不容易上了零陵师专,回到了茅竹中学上班,却发现我几个师范的同学已在学校上了几年班了,工资也不比我少几分。天道好轮回,谁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