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祁阳的仁人志士为求得自由、平等进行血与火的抗争。
清末,祁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之道,走出桑梓,远涉重洋,从事革命活动。杨饱生、陶铁铮(陶铸之父)、刘兴、周斓、黄岱、谢夌等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奔走呼号。
杨饱生回国后,被同盟会派往武昌从事反清的秘密工作,筹划武装暴动。武昌起义时,他率领学生军,协同新兴营攻打总督衙门。战争结束后,出席临时代表大会。
黄岱回国后,于民国元年任祁阳县议事会议长,致力共和。1917年,任零陵镇守使,率军驻守衡山,与北洋军激战,不幸身受重创被俘,继被惨杀于长沙。
谢夌回国后,于1911年3月,创办府、县第一-所女子学校一 祁阳县女子高等小学堂,并极力反对女孩缠足,提倡男女平等,倡开一代新风。
刘兴、周斓投笔从戎,为再创共和百战沙场,继而率军参加北伐战争,成为北伐名将。
这些仁人志士的革命活动,开启了一代革命新风,令家乡民众耳目一新,对祁阳社会影响巨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