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市镇简介,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位于祁阳县中部偏东、祁山以南,湘水以北,距县城15公里,是伟人陶铸 同志的故乡。东北与观音滩镇接壤;南临湘江,分别与黄泥塘、进宝塘、白水等镇隔河相望;西与七里桥、下马渡等镇以祁山山脉为界。主要道路有衡枣高速公路14.6公里、祁羊干线22公里途经本镇32个村(居)委会。
历史沿革:潘市镇原名潘家埠,因湘江北岸一个上千年历史的泊船码头上的住户多姓“潘”而得名。解放初为潘家埠乡,属第三区所辖。1950年潘家埠为第四区。1952年祁阳县析出祁东县后,潘家埠为第六区,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1958年10月为灯塔人民公社,辖现潘市镇和梅溪镇全部管区。 1959年5月为潘家埠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为潘家埠区,辖潘家埠、下七渡、马安岭、塘弦湾、梅溪、楼底、松林7个人民公社。1965年撤潘家埠人民公社,建石洞源人民公社,仍隶属潘家埠区管辖。1984年4月撤社建乡时,潘家埠区所辖的七个人民公社改名为七个乡。1985年元月,塘弦湾乡改为潘市镇。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即潘市镇、下七渡乡、马安岭乡、石洞源乡、松林乡合并为潘市镇。
潘市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1950年陶铸创办铁铮图书馆于镇政府所在地,“文革”中被毁,1988年重建。境内有中学2所,小学14所,医疗机构5个。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陶铸故居、古老的李家大院、石洞源十大名景等。八角岭又称紫罗霞,险峻奇峰,高耸湘江之畔,相传是何仙姑结庐修炼之处,山上白泥寺于1998年重修,参观、进香者甚众。
三口塘镇简介,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位于祁阳县境中部西南边,距县城24公里。东临观音滩镇,南接大忠桥镇,西与冷水滩区毗邻,北抵茅竹镇。
历史沿革:三口塘镇沿用驻地三口塘自然地名。解放初属大忠桥区,分堡头、楠木、上椿、栗林、治平、石湖、上马7个乡。1961年分上马、栗林、三口塘3个公社。1986年分上马乡、三口塘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原大忠桥区的三口塘乡和上马乡的11个村合并为三口塘镇。镇域面积86平方千米(2017年),东邻观音滩镇,南接大忠桥镇,西靠冷水滩区,北连茅竹镇。辖30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491人(2017年),有耕地2.8万亩,为全县农业大镇之一。境内有市办祁阳煤矿,因煤多质优而闻名市内外。
茅竹镇简介,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位于祁阳县境中部偏西北边,距县城11公里。 东与观音滩镇、浯溪镇相临,南抵三口塘镇,西临冷水滩区,北接大村甸镇、浯溪镇。全镇总面积92.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542公顷,23438人(2017年)。
历史沿革:建国初,属第一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时,置茅竹山、周塘、滴水3个人民公社;1986年1月,撤周塘乡,将其10个村划归茅竹乡,设茅竹乡和滴水乡;1995年撤观音滩区,建立观音滩和茅竹镇,滴水乡和茅竹乡合并为茅竹镇。
七里桥镇简介,位于祁阳县境北部腹地,距县城1公里。东接祁东县和羊角塘镇,南邻潘市镇,西临湘江与观音滩镇相对,北与浯溪镇、下马渡相连。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909公顷, 主要村庄40个,29320人(2017年)。
历史沿革:镇沿用七里桥自然地名,因县城到境内长寿亭石桥七华里,故名七里桥。解放前夕叫同文乡,乡址设在鹅颈石村。1950年6月设区建乡,属第十三区管辖。1952年第十三区改为第八区。1958年9月属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4月撤社建乡。1995年6月撤区并乡建镇,七里桥、白竹塘、文家冲三乡合并为七里桥镇,镇政府驻湖塘湾村,1997的10月迁至长寿亭村。
下马渡镇简介,位于祁阳县境东北边,距县城4公里,镇政府驻大湖塘居委会。下马渡镇位于祁阳县境东北边,距县城4公里。东与祁东县交界,西与浯溪镇接壤,北邻黎家坪镇和文富市镇,南与七里桥镇毗邻。镇沿用下马渡桥名。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军至此下马渡祁水河而得名。
历史沿革:镇沿用下马渡桥名。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军至此下马渡祁水河而得名,清顺治十七年(1660)僧秀林募建5孔石拱桥,名下马渡桥。1949年,本辖区内为同文乡;1950年设区建乡时,属第十三区共13个乡;1952年调整行政区划时,下马渡为第八区,共26个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下马渡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设下马渡区;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5年元月撤销赤塘乡和太白山乡,合并组建为下马渡镇;1995年6月,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大桥湾、睦关头、云盘町、下马渡三乡一镇合并为下马渡镇。
梅溪镇简介,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境中部东北边,距县城约38公里,东临祁东县,南、西接潘市镇,北连羊角塘镇。G72衡昆高速公路由此经过,镇政府驻春光居委会,
历史沿革:镇以溪得名,相传北面城墙岭下一卧龙经千年修炼成功,驾驭洪水遁入东海时,在境内滚出49湾的小溪,两岸遍长梅树,由此得名梅溪。解放后1950年定名为梅溪,属祁阳第四区。1952年建制为祁阳第六区潘家埠管辖。1961年5月成立梅溪人民公社,属潘家埠区公所。1984年4月改社建乡。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原梅溪乡和楼梯乡合并成立梅溪镇。
羊角塘镇简介,隶属湖南省祁阳县,位于祁阳县境中部东北边,西距县城30公里。东与祁东县接壤,南连梅溪镇,西临七里桥镇,北接祁东县过水坪镇,是祁阳县著名烟花爆竹生产镇。2009年被永州市委评为“科学发展示范乡镇”。
羊角塘镇有“赶羊成石”的传说,古代有一神仙赶羊群夜过此地,忽闻鸡鸣,羊群逐变成石山,其中一只在塘中埋头喝水的羊还来不及上岸,也变成了石头,至今尚留有似羊角的石头在塘中,由此得名羊角塘。
历史沿革:羊角塘镇民国时名黄炎乡、靖炎乡等。1949年10月祁阳解放,属祁阳第二区。1950年10月属祁阳县第六区。1952年4月属祁阳第七区,名羊角塘区,辖16乡。1956年7月设羊角塘办事处,辖羊角塘乡、城山乡、兰桥乡。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称星星人民公社,驻羊角塘雅塘冲。1959年5月,称羊角塘人民公社,驻雅塘冲。1961年,称羊角塘区,辖八歧、兰桥、羊角塘、铜银、平安、城山6个公社。1985年改羊角塘公社为镇,1986年将八歧乡并入兰桥乡。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原羊角塘区公所辖的“四乡一镇”合并成羊角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