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主旋律”电视剧《井冈山》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红军团长陈浩对革命丧失信心,准备把部队拉去投降国民党,被毛泽东得知,及时赶到粉碎了叛变,并将陈浩等叛变者抓获处决。这故事充分展现了“书生革命家”毛泽东那种“运筹帷幄”的天才。
那位倒霉的红军团长陈浩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有关他的资料却很简略,现在只知道他是湖南祁阳人,1920年代国共合作时期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1927年9月随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一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由陈浩出任团长,宛希先为党代表,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初期最高军事负责人。
关于陈浩,最早提到他的应该是《毛泽东自传》。《毛泽东自传》是1937年国内翻译者将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中的有关内容集中在一起出版的一本书,其中毛泽东在谈到“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情况时说:“换了一个新的司令,后来他也叛变了。”这个“新的司令”就是陈浩。1949年后,在有关井冈山初期的历史叙述中对陈浩事件基本上都是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只是越来越详细生动,比如陈浩想要投奔的是当时正驻军湘南的国民党十三军军长方鼎英,因为方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与陈的关系不一般,等等。总之,“陈浩叛变”的说法显然已成为历史定论。
不过,在主流的历史之外,对陈浩事件还有另一种说法。1990代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陈毅文学传记”丛书,其中1993年出版的名为《探索——和毛泽东、朱德在湘赣闽粤》一书侧面地提到了陈浩事件。在该书第一章中写道: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朱德、陈毅带上山来的第二十八团“某些军官……听说,原来井冈山第一团(即合编后的第三十一团)的团长陈浩,还有团参谋长,同党代表毛泽东争权,被毛泽东捉起来枪毙了。
×××××××
除了陈浩,还有一个名气大一点的:
湘赣边界绿林近史上的朱聋子;
朱孔扬,绰号朱聋子,湖南祁阳人。原是湘军第六混成旅陈嘉佑部驻桂东第9团某连连长。后来落草山林,成为湘赣边界绿林武装首领之一。
毛泽东非常感兴趣的,是朱聋子对付官军抄剿的一套战术。这个行伍出身的湖南祁阳人,在井冈山为“匪”多年,能够灵活自如地对付一个团北洋军队的抄剿,留下不少故事、轶事。他有几句名言,一句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另一句是“打仗如同做买卖,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能打就打,打不得就走”。
朱聋子的绿林战法,在毛泽东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他决计沿用、发展这种战术,起到了启发作用。他曾对何挺颖、陈浩、张子清等黄埔军官们讲到:我们到了井冈山,那里换个法子和敌人斗下去,因此在战略战术上也要来个转变,不能再打那硬攻硬守的蠢仗,要实行绿林们游击战术。陈浩等人听到这里,不解地发向:“何谓绿林游击战术?”毛泽东讲了朱聋子的相关故事,以告诫的语气要陈浩等人改变过去的战法,向朱聋子学习。
让毛泽东大所失望的是,于11月中旬领兵打下茶陵的陈浩团长,口头上说实行绿林式的游击战术,实际上热衷于正规战阵,使工农军命军受到差些被叛徒拉到敌人一边的损失。同年12月中旬,在部队回到井冈山的军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了打茶陵的教训,着重讲到工农军革命军的战略战术。
“井冈山以前有个叫朱聋子的山大王,他们和官军打了几年,摸出了通道。他说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打仗好比做买卖,赚钱就来,蚀本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我们是工农革命军,还当不了朱聋子吗?要丢掉老的一套,来一个战术的转变……”
然后,还有一个周玉成
周玉成,湖南祁阳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天随军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大队长、第四师团长、第三军团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指挥部供给部副部长。
参加了攻打长沙、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冀鲁豫边可厅长、中央军委后勤部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兼邯郸办事处主任。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油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财务部部长,晕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