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37年后首开城市工作会,这可是大新闻

[复制链接]
查看: 650|回复: 5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1: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豆荚 于 2015-12-23 13:39 编辑


【侠客岛】37年后首开城市工作会,这可是大新闻2015-12-23 06:49:24来源:海外网[url=]分享[/url]
字号:


摘要:在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的时代,古迹保护、环境保护大多不太提得上日程,毕竟建设要紧、规模要紧、政绩要紧,领导层又换得那么频繁。
  深圳还在救援。
  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有百分之百的努力。除了对这一事件的深挖、问责,尽快公布调查结果之外,如何举一反三,警示其他城市管理者,也应该是题中之意。
  显而易见,于昨天结束的、七常委出席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不会是专为深圳而开。但因着深圳的事故,我们对“城市工作”会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毕竟,上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还是在37年前的1978年。
  这可是个大新闻
  
  把单项工作提高到中央层面来开会,或首次升格、或时隔多年后重开,本届中央已经不乏先例。前者,如群团、统战;后者,如文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被本届中央高度看重,认为不是某一系统、某一部门的事,而是要上升到全局、总体的角度来看、来抓。
  那么,城市工作有这么重要么?
  是的。本次会议,对于城市的地位有全新表述:“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城市也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火车头”;“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换句话说,这个“城市工作会议”,不仅是事关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的狭义“城市工作”,更是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来看城市。与此相对的,就只有“农村工作”了——如你所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都开。
  37年后召开此会,更加具备现实因素的是,城市现在还“病得不轻”。
  
  每次出差到其他城市,岛叔都会在三杯过后,推心置腹地跟当地的朋友说,真的不想回到北京(北京土著莫怪)。
  除去围城的心理因素,你我皆对城市病感同身受。上下班若开车,堵;地铁公交,挤。车开得多、周围工厂和建筑工地开足马力,霾;超市买个东西、医院看个病,等。住远点儿,累;住近点儿,贵。地铁乞讨走到面前举个碗,烦;看见城管呵斥小贩,居然都漠然。下大雨,水漫大街,更堵;现在还多出要担心垃圾哪儿管。大家心情都不太好,看上去都匆匆忙忙、对自己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城市病,症在表层,疾在腠理。没有归属感的城市,来自于异地的陌生感;异地的不融入,也因为房价、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更加加深。没有户口的城市漂们如此,没有话语权的进城务工人员们更是如此——他们的背后,还有留守儿童、撂荒的土地、空虚的村庄等更多问题。
  城市病,同样还有另外一种表达。
  比如大拆大建。岛叔的家乡,某一任市委书记就曾喊出过“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口号,以轰轰烈烈的拆迁造就了一批暴富市民,开着路虎不知道干什么,只好去跑出租;拆完之后的房地产,则全民搞借贷,最后资金链断裂,市政府天天被围。
  大拆大建规模有所不同,但造城的运动却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轰轰烈烈。一位长期留洋的前辈在饭桌上说,即使是在中国的心脏北京,也丝毫感觉不到这里是中国。看上去,这里和世界上、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也没有什么分别。这里,有古迹保护的问题,也有千城一面的问题。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要治病,得从根上找。
  大城市的土著们会问:嫌城市不好,回家去啊!但在大城市漂们会说:除了大城市,我们又能去哪儿呢?
  就拿北京来说吧。在岛叔的大学同学中,江浙、广东的生源,很多并不留恋北京;对他们来说,家乡的机会同样很好,环境也更优。而比如在北京,外地人口聚集最多的,正是河北、河南、东北等人口众多又发展落后的省份和地区。他们或是因为读书来到此地(本省没有什么优质高校),或是因为距离更近、机会更多而选择离家。一方面,城市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周边的小城市、小城镇也因为资源、人才的“虹吸效应”而长期得不到发展,只能在低端产业上徘徊,众星拱月般地给地区中心城市“作贡献”。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城乡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如果说到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治理等问题,同样是本难念的经。
  在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的时代,古迹保护、环境保护大多不太提得上日程,毕竟建设要紧、规模要紧、政绩要紧,领导层又换得那么频繁。在“建设-政绩-提拔”的默认逻辑下,官员有强大的动力搞建设(更遑论还可能存在经济利益操作空间),一如此前GDP的唯一指挥棒效应;城市项目怎么改、怎么建、谁来建,也往往决策一言堂、拍脑袋,听证会走过场,招标内部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中央巡视组,都在巡视的省份提出“领导干部亲属子女插手基建”问题——没有法治思维,也没有法治监督环境,遂使人治横行。
  而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拆建的随意性,不仅造成浪费,也带来管理的扯皮。深圳的渣土场,批建归一个部门,管理归另外部门;天津爆炸暴露出的港区和市区的行政重叠,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哪怕不说灾难,就连过早地拆除房屋这件“无伤大雅”、甚至以“砸玻璃让玻璃工有活儿干”式拉动GDP的事,每年中国就在这事儿上就能浪费超过4600亿元。
  这么说吧,城市工作几乎涵盖你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每一个概念范畴:经济、社会、生态;户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社保;拆迁、建设、上访、城管、卫生、规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中国认定小城市的规模都是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万呢。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病重、活儿多、根子深,就必须以全局的目光观之,以更高层级的力量破之。
  中央的提法,是抽象性的“五个统筹”。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提高全局性;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提高系统性;三、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提高持续性;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宜居性;五、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积极性。
  听起来抽象,其实也不是太难。
  从思路上理解,首先,城市工作这件事是要和国家整体战略对接起来的。前面,连着全国的城区规划、城镇化战略;后面,则有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着。也就是说,无论是优化、培育城市群,还是把城市与农村工作联动,都要放在这个盘子里通盘考虑。说白了,如果全国有十个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北上广深式的城市、或者次一级的中心城市,不仅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健康,对于人口流动、资源配置等社会问题也是极大利好。此次提到的“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城市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与“7000万人口脱贫”存在一定政策关联,也使房地产去库存具备了政策操作空间
  第二,城市管理者应当更有“定位”思维。1978年开这个会的时候,主体放在“建设”上,有时代背景;49年开类似会议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8%,同样需要大搞建设。但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2%,现在已经不是盲目摊大饼、上规模的时候。怎么定位自己的城市?如何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文化特色,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这是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个题答得好,近,可以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远,可以掌握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的节奏和规划。
  第三,城市管理者应当有“服务”思维。此次会议,把“安全”定在了城市工作的首位。这其中,不仅有现实发生的灾难作为背景,更是要让城市管理者思考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是为了什么。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叩问、一种自省。与战略、定位相配套,户籍、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属此列;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也不只是对上负责地完成任务。
  第四,城市管理者应当有“法治”思维。前任领导定下的规划,不能换个人就变;提倡城市修补、考虑城市历史传承,同样要求不能随便大拆大建。同样,“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同样要求法治思维,而不是政府完全主导,被规划方、城市居民只能听天由命、告解无处。
  其实,让岛叔最感兴趣的是这一句:“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也就是说,这件事以后不再只是分管领导的事儿,而是和反腐、环保、党建一样,成为了党政一把手的事儿。职责明确,干得不好,责任,也就更好追究了。
  文/公子无忌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中提到,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会议提出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传说】金盆街知事 2015-12-23 11:31:46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传说】金盆街知事 2015-12-23 11:31:54

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


【传说】金盆街知事 2015-12-23 11:33:23

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未来城市发展将有5大改变:

1.缓解特大型城市压力,再建10个“中心城市”;

2.落户城市将更容易,农民工们真正“入住”城市;

3.整治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出狠招,让城市更宜居;

4.更加科学合理基础上强化城市规划的法治化,避免再次出现“重复施工、大拆大建”;

5.房地产去库存要打歼灭战,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有望改善。

【传说】金盆街知事 2015-12-23 11:33:36

对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正伟指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召开。会议由“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对城市规划、住房政策、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重大问题作了明确,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画好了蓝图、提供了遵循,意义十分重大。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祁阳还没有行动的,这就是差距!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2-23 12:55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祁阳还没有行动的,这就是差距!

37年后首开城市工作会,这可是大新闻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 发表于 2015-12-23 12:55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祁阳还没有行动的,这就是差距!

怎么定位自己的城市?如何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文化特色,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这是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个题答得好,近,可以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远,可以掌握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的节奏和规划。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6: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为现代化城市治理“谋篇布局”
我要评论
2015年12月22日 21:10:23 来源: 新华网

  • 评论0







  • 打印



  • 字大



  • 字小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刘斐 陶冶 任沁沁)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中国上一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确立“改革开放”大战略的1978年。当时,中国城镇化率约为18%,而到2014年已提高到54.7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工作的复杂程度已远非当年可比。如今,中国不仅拥有可比肩发达国家的城市数量,还拥有不逊色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知名大都会规模的城市。

  分析人士表示,西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有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中间也曾遭遇种种疑难困境,中国要尽快吸收其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使用,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数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明确指出,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在中国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城市建设与管理成为执政者面前一项全新而困难的任务。

  21日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交通拥堵、工作与生活功能区隔分明、“鬼城”“睡城”频现、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致暴雨内涝……

  以新城建设为例,很多地方来不及评估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争着喊出“一年成名,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等口号搞开发,这种速度崇拜严重违背城市发展规律。

  近期,天津两大问题楼盘面临拆除、西安市118米高楼被爆破、郑州2010年建成天桥被整体拆卸。“短命建筑”令人扼腕叹息。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超过4600亿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说,城市需要积淀、生长和逐步繁育,绝非人为设定目标就能“速成”。地方干部出于政绩需要盲目追求短期规模,其结果只能导致供需失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距今已有1000多年、人口曾超百万的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面积最大的都城,因布局合理、规划蕴含“天人合一”思想,被认为显示出了古代汉族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然而,今时今日,状如元宝、裤子、方便面桶、山寨版“白宫”等模样的奇特建筑散见于中华大地。中国城市建筑俨然已成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难觅几千年悠久文明积淀。

  建筑界人士认为,应站在文化复兴的高度看待中国建筑问题,建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说,当下建筑界频繁出现盲目“山寨”、贪大求洋的现象,充分暴露出中国建筑行业正面临一场文化危机。

  “洋郎中治不了中国的本土病”,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看来,中国借鉴西方相关成果的同时,更应探索基于中国现实环境和本土文化的规划理论。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城镇化加速过程中,城市承载功能越来越多,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在过去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由于部门分工过细,职责交叉、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问题突出。

  城市中,燃气、供水、供热、供电的地下管网埋设与维护,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台”,重复工作不仅浪费甚多,且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道路清扫、河道疏浚与城市绿化常常各自为政,影响整个环卫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市容维护等执法方面更是多头管理,致使工作开展难度大,涉事主体冲突频仍。

  不久前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严格安全监管,健全城市应急体系。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

  浙江省德清县位于中国诗情画意的江南地区,城市整洁卫生、清水萦绕、绿树红花、灰瓦白墙,水乡美景气意盎然。

  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思路,建立“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统一养护”的管理一体化模式,采取“企业化运作、网格化布局、标准化作业、智能化监管、社会化监督”的工作方式。

  这种被称为“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将涉及多个部门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和绿化养护管理职能,通过托管方式,全部交由县城管执法局统一管理。

  该县的环卫工作思路,符合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三个“统筹”,即“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分别应对“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提出另外两个“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分别着力于“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5-12-23 1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明确城市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其实,让岛叔最感兴趣的是这一句:“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也就是说,这件事以后不再只是分管领导的事儿,而是和反腐、环保、党建一样,成为了党政一把手的事儿。职责明确,干得不好,责任,也就更好追究了。
  文/公子无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