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丰富的水资源、最大的山平塘、最早修建的小型水库、最大的堰坝、最早修建的河坝、最大的提水工程、最早建的抽水机站、第一次使用柴油机抽水、最早建水轮泵站的地方、建得最早的乡村水电站、第一个县办水电站、最长的输变电线路、最早的供电工区、全国初级电气化县、史载“浮湘江”经祁阳的舜帝、黄巢在湘江上乘排筏、最早的驿道、古桥最之时、史载建得最早、变化最多的东江桥、最长的木梁平板桥、第一条柏油公路、第一条水泥公路、最好的柏油公路、修得最早的县道、最长的县道、最大的公路石拱桥、建得最早的汽车轮渡、建在最后的轮渡、第一个汽车站、最早的汽车货运、解放后的第一部货车、最长的通航里程、永州八属最早最大的渡口、最大的码头、帆船货运的始盛时期、最早的轮船客运、水上客运最多之、水上货运最多一年、通火车的第一天、修筑最早、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最大的火车站、最早的驿传、最早的邮政、最早的邮政运输、最初的汇兑、最初的邮政储蓄、邮政发行报刊之始、机要、传真之始、最早的农村电话、市内电话之始、最早开通的自动电话、无线寻呼的最早开通、移动电话的最早开通、程控电话的开通。
最丰富的水资源
祁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18.9mm。加之河流纵横,塘库棋布,故水资源丰富,总量达254.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0.9亿立方米,地下水3.35亿立方米,为生产生活奠定了有利条件和极大方便。
最大的山平塘
1949年时,全县有山平塘6.5万口,蓄水量9850万m3,占总蓄水量的76%。现有山平塘7.25万口,蓄水量9200万m3,可灌田10.85万亩。七里桥镇湖塘湾村的夭塘,蓄水灌田700余亩,为全县最大的山平塘。
最早修建的小Ⅱ型水库
解放前祁阳没有水库。1952年冬,原松林乡建溪村修的观塘水库、原上马乡中华村修的扬采塘水库,是全县修得最早的小Ⅱ型水库。到1998年底,全县共建小Ⅱ型水库172处,蓄水3292.8万m3,有效灌溉面积10.58万亩。
最早修建的小I型水库
1954年8月,原粟林乡群众修建里塘水库,农民集资5500元,国家投资23000元,次年2月建成,为全县修建最早的小I型水库。到1998年底,全县共建小I型水库32座,蓄水量5044万m3,有效灌溉面积12.43万亩。 最大的堰坝
1949年全县有各类堰坝3500多座。至1996年,共整修堰坝3200多座,灌溉面积6.6万亩。其中解放前百里洲群众用木桩卵砌的“神仙坝”为最大的堰坝,引水灌田达3000多亩。
最早修建的河坝
1951年,县、乡政府采取以工代赈、包干器材和技工工资的办法,在白水支流黄花河上修建“胜利渠”,1953年建成,引水灌田1300多亩,是全县建得最早的河坝。
最大的提水工程
喝罗滩电灌站和于家冲电灌站。于家冲电灌站位于大村甸镇五爱村湘江左岸,由输变电工程、机房和渠道组成。1989年11月25日动工,省水电厅投资300万元,其余由地县镇解决。二级提水,扬程81m。分高低干渠和支渠,可灌溉2.4万亩稻田。至1996年底,干渠已修到大村甸铁路以南,计14公里,已灌田近1万亩,余下渠道工程待建。
最早建的抽水机站
1952年6月,原太白山乡太湖塘村和原唐家岭乡茶亭由国家投资,以固定出租形式,修建了抽水机埠和机房,安装201型煤气机,抽水灌田,是全县建抽水机站、机械排灌之始。
第一次使用柴油机抽水
1954年4月5日,横江桥、白茅滩、文富市三个乡,4个地方各安装1台大连产的2110型20马力柴油机用于抽水灌田,为柴油机在农业灌溉上的第一次使用。
最早建水轮泵站的地方
1958年冬,在原三江乡洲上岭河坝安装了一台40—4型水轮泵机,提水灌田。此后在各小河河坝推广,至1996年底,全县有水轮泵站69处,灌溉面积达5万亩。
建得最早的乡村水电站
1955年,下马渡乡团山村黄家堰兴建木制水轮发电机组小型电站,装机12KW,1958年12月正式发电。1959年建石洞源水库电站,装机1台68KW,次年元旦发电。1964年12月三江公社建成曾家台水轮泵电站,装机1台24KW。至现在,全县农村小水电站有45处,总装机容量5343KW。
第一个县办水电站
大江边一级电站。系坝后式电站,装机2x630KW,1974年10月建成投产。1983年12月扩建,装机1台1000KW。至现在,县办水电站8座,装机21台32410KW,正常情况年发电1.6亿千瓦时。
最长的输变电线路
内下——仁冲——祁阳110千伏输电线,该线路线长52.9KM,分2段施工,1989年全线竣工运行。耗资851万元。该线路穿行祟山峻岭,跨越白水湘江,施工难度极大。全县电力工程技术人员迎难而上,终于建成。
最早的供电工区
1966年7月,成立祁阳县供电工区,属衡阳地区供电公司管辖。1975年改为祁阳县供电公司,系全民所有制企业。1980年9月更名为县小水电管理站。1986年4月改为县小水电建设管理总站。1991年更名为县地方电力公司。1993年2月更名为“祁阳县地方电力总公司”至今。
全国初级电气化县
祁阳县于1991年被列入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经5年艰苦努力,共投入资金1271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3229.8万元,进行大建设,切实加强管理,终于1995年被验收合格,实现初级电气化县。全县946个村都通了电,通电面98.3%。
史载“浮湘江”经祁阳的舜帝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居于河南虞城,为虞氏部落长),禅位给禹以后,“浮湘江而溯潇湘,登九嶷而望苍梧”。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后,其妻娥皇、女英又溯湘江而上去九嶷奔丧。这是历史上“浮湘江”的最早记载。
黄巢在湘江上乘排筏
唐乾符六年(879),黄巢率起义军从闽入粤攻克广州,10 月遭疫北上,由广西入湘,近百万军队,编制大木排顺湘江而下,经祁阳,直下潭州(长沙),这是记载最早的排筏运输。
最早的驿道
驿道又名官道,是封建皇朝用以传递政府文书、军报等的最早陆上交通。驿道一般宽1.5—2.5m,路面用青石板或河卵石铺成,道旁开排水沟。唐代,长安经襄阳、荆州、长沙、衡阳直达交州(河内)的驿道纵贯祁阳;清代,京都经蒲圻、长沙、衡阳直达广西、交趾(越南)的驿道通过境内。清末,祁阳驿道有4条;以县城为中心,东北路和西南路为干线驿道,长69公里;西北路和东南路为支线驿道,长105公里。 古桥最之时
祁阳有1公里以上溪河250条,古道2600多公里,纵横交错,古桥尤多。明、清至民国,全县有木梁桥、石梁桥、石拱桥、木便桥、铁索链浮桥2073座,方便交通。日寇犯祁和白崇禧部队炸毁了一些桥梁,至解放时尚有古桥1996座。 史载建得最早、变化最多的东江桥
为方便县城祁水两岸的交通,明嘉靖年间(1522—1566),百户张应奎、曾仕杰捐资修建,名“飞虹桥”,5孔石拱,长124m,宽5.5m。有楹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飞虹水影路东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吏员张大俊等劝捐,修建24间通心桥亭。1941年桥被日寇飞机炸毁。至今河中尚存残迹。1947年,县绅王绍周等倡首募捐,富商李之馨、谢三和等捐款,造船17艘,建两岸码头,湖南机械厂铸造2根铁链,建成铁索浮桥。1960年10月东江公路桥建成后,浮桥被拆除。
最长的木梁平板桥
香花桥,位于文富市镇香花桥村,跨祁水,始建年代失考。桥为石墩木梁平板桥,5墩6孔,全长80m,净宽6m,木板铺面,两边置木栅栏槛,桥上建通心桥亭6间,古朴典雅。清末邑之举人汪云霖撰联:“过客哪辞劳问何事行路匆忙使霜染马蹄雪泥鸿爪;名流堪选胜到此间凭栏远眺恰风回水面月点波心”。横江桥清末秀才桂名灏撰联:“问何人支大厦津梁待将来破浪长才澄清世界;愿若辈作中流砥柱有几许回澜巨手整顿江山”,均刻其上。 第一条柏油公路
322线祁阳段。1971年10月至1973年6月,衡阳公路总段和祁阳县柏油路面工程指挥部先后对黄母桥——黎家坪和黎家坪一界牌铺段实行改造,路基统一宽7.5m,挖填土石方1.36万m3,投工近40万个,铺筑渣油路面5.5m—6m,共耗资91.38万元。自此祁阳有了第一条柏油路。
第一条水泥公路
1985年1月,祁阳动用7个区镇民工建勤日32万个,对境内322国道实施路基扩建工程。黎家坪到湘江大桥段宽23m,余均宽12m,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1993年对黎家坪至湘江大桥段改造为水泥路面,宽12m。1997年对黎家坪至书林寺段铺装水泥路面,第一条水泥公路终于诞生。
最好的柏油公路
三南路(湘南、赣南、闽南,即1811线)祁阳段,40.5公里。1987年11月5日,成立“祁阳县三南公路工程指挥部”,次年1月13日,动员7个区、两个林场共7万余人破土动工,用工34万余个,完成土石方33万m3,1988年7月以后改为机械施工,完成土石方70万m3。同年底和次年4月,零陵、怀化公路总段工程队承建路面工程。1990年1—10月分别铺装柏油,宽7—9m。年底经省验收,优良20.05公里,合格20公里。事实也证明了验收的正确。 修得最早的县道
黎(黎家坪)石(石板铺)公路,长24公里。1956年3月,组织沿线12个乡镇民工,以工代赈(每个工作日补0.6元)修筑黎家坪至文明铺长12.84公里路段,于1957年9月6日竣工通车。县财政拨款6.29万元,用工6万个,是县内第一条公办民助修筑的公路。1970年,又采取民工建勤,续修文明铺至石板铺路段,长11.16公里,1973年竣工通车。1996年11月对全线进行扩建改造,1997年基本形成路基,1998年铺油6公里,1999年全线竣工。
最长的县道
祁(祁阳)——羊(羊角塘)——丝(丝塘)公路,长52.33公里,属四级公路,路基宽6.5m,路面宽4m。分三段施工:1958年冬,星星人民公社(羊角塘)组织民工修筑羊角塘至丝塘(与祁东交界)段4.63公里;1963年修通县汽车站至黄土岭段3.7公里;1966年6月,动员下马渡、潘家埠、羊角塘三个区民工建勤,修筑黄土岭至羊角塘段44公里,于1968年2月6日竣工,全线通车。1993年12月至1998年扩建改造,铺垫柏油。 最大的公路石拱桥
白水大桥。位于白水人湘江处,为5孔石墩台石拱桥。省交通设计院设计,县里组织施工。全长227.6m,单孔跨径37m,桥面净宽9m,高20.12m,设计荷载汽—15、挂—80。1977年4月动工,次年元月竣工。总圬工量2.5万m3,土石方9.5万m3,用工69万个,耗钢材10吨,木材744m3,水泥2047吨,总造价93.84万元。此桥从筹建到竣工不到一年时间,速度之快、质量之好、造价之低,实属建桥史上所罕见。 建得最早的汽车轮渡
湘江浯溪轮渡,1936年8月由湖南公路局设立,配25马力拖轮1艘,趸船2艘,单车划板2艘。两岸有浆砌片石码头,各设牵引道2条(湘江右岸码头,原在浯溪公园内,1963年改建于公园下游)。解放后加强建设和管理,30多年未出事故,4次被省评为先进单位。1983年湘江大桥通车后,该渡口被撤销。
建在最后的轮渡
河埠塘渡口。乡道进(进宝塘)——龙(潘市镇龙溪)线在此被湘江所隔。1987年9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桂福元、黄泥区委书记董盛功,河埠塘乡乡长冯国喜等现场定点,1990年12月竣工通航。配有2台共80马力的拖轮1艘、双车渡船1艘;两岸建有浆砌片石码头,另有渡班房1座,共耗资49万元。此渡是境内现唯一的汽车渡口,横过湘江的第二处车辆通道,可缩短南北车辆绕道40多公里路程。
第一个汽车站
1936年境内湘桂公路建成时,设有祁阳、洪桥两个汽车站。祁阳汽车站位于县城罗口门(今兴浯路45号处),站房面积180m2,停车场100m2。当时,省公路局有客班车开至祁阳——零陵——广西黄沙河。1939年2月,省配客车1部,经营祁阳至衡阳客运。 最早的汽车货运
祁阳汽车货运始于1932年(当时湘桂公路通到洪桥)。1936年公路通到祁阳县城后,货运量日渐增多。1938年时,外地有5家商办汽车运输公司在祁经营货运,加上KANG倭寇时外地迁祁工厂的自备货车,全县共有40多辆货车。 解放后的第一部货车
“1950年,省里为祁阳和洪桥汽车站各配1部4吨货车,以木炭为燃料,从事境内货运,年完成货运量1.95万吨、32.15万吨公里。直到1958年,祁阳才有2部由木炭车改成的汽油货车。
最长的通航里程
清代至民国,祁阳水运通航里程达293公里,为历史之最。其中湘江(黄阳司至粮船埠)127.5公里,祁水(双江口至县城)60公里,白水(炭木岭至白水及支流)60公里,白河(今祁东金兰桥至归阳)29.5公里,清江(清江至归阳)16公里。 永州八属最早最大的渡口
驿马门(长乐门)渡,俗称杨家桥渡。地当衡(阳)——永(州)干线驿道。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为官府所设(全县唯一官渡),主要供官吏、军旅、公差等人员过往。由三吾水驿管理,渡船由水驿站船兼,渡船修建、船工力资由县署负担。清末裁驿归邮,此渡遂废。 最大的码头
人民码头。因位于县城人民路与湘江交汇处而名。1965年建。斜坡高27.81m,长40m,宽8m,青石阶60级,中部矩形歇台与黄道门客运码头相连,面积100多m2。现既是客货运 码头,又是洗衣、游玩之所。
帆船货运的始盛时期
明、清、民国时期,境内长短途货运以帆船运输为主,“客商贩米至湘潭、汉镇者,岁率十余万石”,“其次则驾小舟,如烟江之桐壳,白水、归阳之鳅子、七板子,上下桂全湖湘间,转运粮、糖、盐。”清末民初,境内大小木帆船近2000艘,每年除木材、煤炭运输外,其他货运量约6万吨。
最早的轮船客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湘江段始有客轮往来,但无定班,且收费昂贵,故仍依靠200余木帆船维持客运。民国九年,下七渡乡绅杨典卿、杨雅卿合资1万元在湘潭造客轮1艘,取名“振湘”号,开始经营祁阳——衡阳——长沙的客运。此后,周魁的“浯溪”号水火轮、谢三和“湘衡轮船公司”的新湘运、新大、江安、恒安等客轮经常航行在湘江上。当时邑之文人唐润之曾作《轮船》诗曰:“行船火汽激如雷,万里如飞水道开。欲赴遐邦齐报道,载恩来莫载愁来。” 水上客运最多之时
据县航运公司资料显示,1977年水上客运量51.9万人次,周转量1029.4万人公里;1978年客运量59.6万人次,周转量811万人公里,为历史最多之时。
水上货运最多一年
1983年,是境内水上运输最繁忙的一年,除正常货运外,衡阳地区在祁阳设煤运指挥部,将观音滩煤矿每日产的2000吨煤运往衡阳等地。一年下来,完成货运量38.7万吨,3699.20万吨/公里,为历史最多之年。
通火车的第一天
1938年9月27日。湘桂铁路的修筑筹议始于清朝末年,直至1937年初才作决定。省政府于同年4月组建路工管理处(省财政厅长余籍传任处长),7月勘测祁阳段,9月动工,祁阳征集1.5万人修路。1938年9月27日,衡阳至祁阳至桂林段竣工通车。当时邑之文人唐润之《铁道》诗曰:“谁为地脉流通处,万里遥瞻铁道开。但愿仁车与义马,一齐涌我境中来。”
修筑最早、最长的铁路专用线
最早修筑的专用线是广铁坦头岩采石场(水泥厂)专用线,建于1958年4月。正线长1675m,货物装卸道长559m,总长2234m,耗资43.9万元。
最长的专用线是湖南省黎家坪水泥厂专用线,正线长2241m;厂内设4股道、1135延米,专用线总长3376m。厂内设水泥、片石、石灰3个装卸台。1971年6月7日破土动工,同年9月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车,耗资88.1万元。 最大的火车站
湘桂铁路兴建时,在境内设白鹤铺、洪桥、风石堰、白地市、黎家坪、大村甸等6个车站。现境内有祁阳(1989年4月15日由黎家坪车站改)、大村甸、南河岭、白塘4个站。祁阳站原只有3股道、500m2站房、300m2货仓。经过扩建,现有10股道。1988年建成1.6万m2年吞吐150万吨的货场,1997—1998年新建6000m2的客运大楼,并扩建广场。年客运量50万人次、货运量10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站,正向三级站发展。 最早的驿传
自唐至清末,官府公文、军报通过驿道传递。祁阳处长沙——衡阳——永州——广西驿道干线上。宋代设大营驿。清代设排山、三吾2个驿站,另设铺递18处(约每10里设铺)。清末驿站管理混乱,戊戌(1898)变法后湖南省内开办现代邮政,驿站逐渐失去作用。1912年所有驿站全部撤除改邮。
最早的邮政
清代,祁阳始有民间私营邮政“全泰盛”(县城忠靖街)、“胡万昌”两家民信局和文明铺的“信脚”(挑运货物、携带信件的脚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祁阳始设邮政代办所于县前街。民国二年祁阳成立邮政局。(初设唐必荣公祠,两年后迁黄道街胡氏宗祠。)“胡万昌”于民国二年停业,“全盛泰”维持到民国十二年。 最早的邮政运输
祁阳通汽车、火车之前,邮件靠步班和水上运输。步班邮路清代有1条干线(祁阳管理衡阳泉湖至零陵孟公山)、2条支线(县城至白水、县城至文明铺);民国前期有干线4条、支线1条、村镇线4条;解放前夕,步班邮路8条、630公里。水上邮路即湘江线,重量较大的邮件均委托民船带运,通行于衡阳——零陵间。 最初的汇兑
民国时期,县邮政局开始办理普通汇票、高额汇票、电报汇票、定额汇票、小额汇票等数种。由于汇款少、兑款多、汇兑不平衡,须由衡阳局按时调剂款项。
最初的邮政储蓄
民国时期,县邮政局开办过两种储蓄:一是民国二十四年开办的存簿储蓄,一是民国三十年开办的小额储蓄。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停办,1988年恢复邮政储蓄业务。现有18个网点,储蓄总额达2亿元。
邮政发行报刊之始
1950年,邮电局开始发行报刊,1955年始设报刊推广发行站(员),1980年开始报刊零售工作,业务量越来越大,发行条件亦逐渐改善。
机要、传真之始
机要通信从1957年开始,县邮局设机要组,负责收发送达。传真开通于1986年,县邮电局架专线至县委机要科,开通党政专网(即省、地、县直通线路),收发明、密码电报。1997年县委办开通县——镇机要传真。 最早的农村电话
1925年,县公署建设科设立农村电话管理室,开始农村电话。当时县公署内设总机,为10门磁石交换机,有单机7部,分布于县长办公室、城关火神庙、白水、文明铺、白地市、洪桥、归阳。1933年总机扩至30门。火神庙、县机械厂、洪桥、白地市、文明铺、白水均装有5门的总机,观音滩和下马渡的电话直达县总机。通往邻县的电路有4条:祁阳——洪桥——衡阳;祁阳——文明铺——邵阳;祁阳——白水——乐山——常宁;祁阳——零陵。解放前夕杆路计277公里,线路288.5公里。1952年,县邮电局接管时有交换机1部,单机67部,区干线210条公里,分干线250条公里。
市内电话之始
县城市内电话始于1948年,由商人集资筹办,只有5户用户。建国之初,市内电信由电信室担任。1952年,邮电局接管电讯室,进行市内电话整顿,逐步改单线为双线。1953年,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60门,杆路4公里,架空明线23对公里,用户单机27部。
最早开通的自动电话
1979年3月,县邮电局改造旧的电信设备,安装纵横Hj-976,400门,破天荒地开通了城内自动电话。1982年4月扩容为800门,1992年扩容至1200门。
无线寻呼的最早开通
1994年6月,祁阳县邮电局无线寻呼进人127自动寻呼大网,传呼从此诞生,方便联络,迅速准确,到1998年底无线寻呼达15000余部。
移动电话的最早开通
1995年3月,祁阳县邮电局开通了移动电话“大哥大”,并实现了与全区联网。移动电话从无到有,从设备简单到复杂,经过了艰难而又顺利的历程。到1998年底,已发展“大哥大”用户5000余部,移动电话进入了百姓家。
程控电话的开通
1993年上半年,祁阳县邮电局积极筹建程控电话。6月19日23时10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顺利开通,电话号码由原来的4位数升至6位数。同年12月10日,5000门EWSD数字程控电话开通。1997年5月,电话号码已升至7位数。 第一张纪念邮票、首日封
1988年1月16日,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陶铸同志诞辰80周年,经省邮电局同意,县邮电局发行陶铸同志头像的邮票和首日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