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随同该县新村办同志驱车穿行于广袤的三吾乡村,现场感受新农村建设引发的翻天巨变。
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别致洋楼,乡村胜似城里头
三吾大地美如画
市委书记张硕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刘湘凌在祁阳县委书记张常明的陪同下调研祁阳新农村建设。 文伟 摄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 邹鹏轩 通讯员 唐明生 刘沁华 李凌 李海军)祁阳扼永州北大门,拥有人口100余万,系革命老区。昔日,祁阳儿女为创建新中国,英勇斗争,前赴后继,谱写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凯歌。如今,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带领下,祁阳人民凭着睿智、执着和坚毅,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仗,取得了一项项辉煌的战果,其中,新农村建设就是经典的一例。
近日,记者随同该县新村办同志驱车穿行于广袤的三吾乡村,现场感受新农村建设引发的翻天巨变。
背倚青山,面对绿水。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次第入眼。
果园吐绿,果树飘香。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乡村胜似城里头。”一位外地游客眼中的祁阳县农村新景,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该县县委农村工作部和县新村办负责人介绍,2009年至2011年,祁阳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各类资金近20亿元,重点建设了1个县级示范片、25个示范村、112个生态文明村、12个建整扶贫村。 2009年至2011年,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一等奖。2011年,该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小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竹山、唐家岭等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关键是抓好规划。”祁阳县委书记张常明介绍,“高起点规划一步到位,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是我们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原则。”
2008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祁阳县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坚持把农房风貌改造、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县里从规划、设计等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对全县各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详细测绘编制,目前已完成县域村庄总体布点规划,362个行政村的“四图一书”规划和201个行政村的“一图一书”规划。并行文规定,规划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必须严格执行,新的建设项目和新建住宅必须经过规划审批,从而刹住镇村乱建问题;示范片、示范村、村与村庄建房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特色,着力解决“新房子、乱村子”问题。同时,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每一项工程成为样板工程、民心工程。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上述规划在该县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做到因地制宜,“保山保水”、“迎山接水”、“显山露水”、“依山傍水”,体现着对环境、土地和生态的保护意识,彰显着以人为本的科学态度。
在祁阳县描绘的发展蓝图上,田园风光型、特色专业主导型、村办企业带动型、庭院经济型、休闲农业观光型等各类特色的新农村模式,鼓舞人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坚持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祁阳县县长苏小康如是说。
打破建设资金瓶颈
新农村建设,修基础设施需要钱,村容村貌整治需要钱,旧房危房改造需要钱......
这一大笔一大笔的钱从何而来?
祁阳县财政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吗?作为欠发达的地区,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县委、县政府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筹资机制,财政安排一点、部门支持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和群众自筹一点、信贷投入一点等办法,每年县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直110个后盾单位扶持新农村建设资金200万元,个人捐款3550万元,同时,各级各部门将项目资金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洁。全县731个村修通水泥路,示范村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6亿元,恢复、改善、增加灌溉面积4.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3个镇(场)367个村21.8万余人架通了自来水;“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98%以上的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424个村新建村级活动阵地;以“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构建整治卫生、环境优美的人居条件。
全县共清垃圾78万余吨,拆空心房65万平方米,清路障4.5万处,外墙装修382.17万平方米,改厨2.55万户,改厕2.38万户,改栏12096处, 改水3.68万户,建沼气池4656口。为保持村庄长期干净整洁,全县796个村订立了村庄环境卫生公约,386个村设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员,建垃圾处理池785个、垃圾焚烧场117个,143个村聘请卫生保洁员264名。种植绿化苗木近130万株。过去粪便满地、蚊虫乱飞、污水乱排、柴草乱堆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规划建新房、改风貌,并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容整洁,没想到我们昔日破旧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也成为了漂亮的新村”,黎家坪镇荷叶塘村村民伍玉明激动地说。
拓宽农民致富路
“环境好了,路通了,工业园建起来了,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有班上了。”近日,在祁阳工业园上班的浯溪街道办浯溪村村民何胜利告诉笔者,去年她将自家的5亩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自己到工业园凯盛鞋业上班,年收入超过5万元。
祁阳县农村,走上了“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县有支柱产业,镇有特色产业,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可喜格局。
“建设新农村,要紧抓生产发展。”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各种会议上,不忘提醒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要采取招商引资、扶持大户、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该县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每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规划了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径,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创新,积极引进和培育业主规模经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该县相关部门提供的一份统计表表明:全县大力发展优质稻、生猪、蔬菜、水果、油茶、楠竹、糯稻、制种等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基地146个、面积达62.4万亩,建成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成为全省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最多的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下,全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54元,农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成功挺进全省“二十强”。
乡风文明新风起
“不打麻将不打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致富经,富了脑袋富口袋。”走进浯溪街道办小江村“农家书屋”,笔者看到20多位村民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书看报。
祁阳县委、县政府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县里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科技进农家”、“文化进农家”、“ 信息进农家”等活动为载体,大规模开展政策宣传及职业技能培训,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农民2.8万余人,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5万人;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人员3.6万余人,还为示范村配送图书4.6万多册。围绕“三级联创”,狠抓基地组织建设和班子队伍建设,县内各培训机构举办各类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62期,培训党员干部及后备干部2960多人次。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大部分示范村都组建了篮球队,唐家岭村组建了腰鼓队,竹山、木埠头等村跳舞健身已经成了农村新时尚,乡风文明,渐渐来到了人们中间, “烧高香,拜神佛”的人少了,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多了;“农忙流汗,农闲流钱”的赌迷不见了,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能手”不断涌现,讲文明、促和谐的新农民越来越多。2011年,白水镇竹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