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诗才:让百姓满意才叫好法官
|
| 2011年09月22日 16:25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
刘诗才擅长用农民喜欢的方式解决农民的问题。 22年扎根基层法庭积劳成疾 放弃升迁机会坚守在农村
刘诗才:让百姓满意才叫好法官
本报记者 曹晓波
通讯员 桂斌 杨艳萍 文/图
“滚开,信不信我端了你们的车!”
推土机轰隆作响,当事人扬言铲掉法院前来执行的车,遇到这种脾气火爆的人,法官们倍感棘手。“你先下来,有事跟我说。”老刘出马往往能见奇效,当事人乖乖地站在老刘身旁,像学生一样安静地听他讲道理。
镇上有维稳难题,政府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老刘。许多当事人慕名前来,点名要老刘受理案子,“老刘做事我们放心”。
今年59岁的老刘叫刘诗才,永州市祁阳县黎家坪法庭法官,同事之间调侃他叫“农民法官”,他喜欢这样的称谓,毫不隐瞒自己的“土气”。一副黝黑的面庞,若不是身上的制服,就像一个村里的老汉。就连他的办案风格也“土”,用农民的喜欢的方式解决农民的问题,矛盾双方经常调解结案。
这一年,当过10年农民,8年乡镇干部,22年乡镇法庭法官的刘诗才即将退休了,他放弃了多次提拔进机关的机会,他说,留在这里,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把法条用活的法官
2011年3月,春寒犹存,唐杰从县法院审管办调任至黎家坪法庭担任庭长,他收到一份特别的嘱咐。前任庭长龙云松在交接工作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庭有一老是宝”,对老刘不尊重,庭长就没当好。
唐杰以为这是一个倚老卖老的法官,一段时间的相处,刘诗才折服了他,在他看来,老刘办案有一套,善啃硬骨头,特别能吃苦,“很多年轻人都不如他,我自己这个庭长也自愧不如。”
似乎这是一个惯例,凡与刘诗才共事过的法官都信服他,甚至佩服他。祁阳县法院研究室主任于杨宁曾是刘诗才的学生,于杨宁1998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黎家坪法庭当书记员。共事一年,审理了18起离婚案件,其中13起调和,3起调离,2起判离。工作几年后,于杨宁撰文分析刘诗才的土方法,称他睿智,办案不仅灵活使用法律,而且贴近生活实际.,“时至今日,仍忘不了他那令人叫绝的调解方案”。
于杨宁回忆,一对年轻的农民夫妻离婚,妻子是原告,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和。丈夫表示妻子从未对他产生过感情,也同意离婚。在庭审过程中,夫妻双方除简单陈述无孩子,无共同财产,坚决要求离婚外,对其他问题均缄默不语,调解降入僵局。
刘诗才便和他们话家常,问他们种了多少责任田,他们答有8亩半,稻子还没割完。刘法官便问:“你们离婚了,稻谷怎么分?责任田的承包权怎么分?”丈夫答:“田间的重活几乎都是我干的,稻子收回来后,我要五分之三,责任田我要5亩半”,妻子恼了:“插秧、割禾我比你快,凭什么你要多占多种?”刘法官想了想,便说道:“我提一个建议,现在是‘双抢’期间,为了不耽误农时,你们先回去割禾插秧,稻谷谁割的归谁,稻田是谁插的第二季秧,以后就归谁承种,也就是说谁割禾割得快就多分稻,谁插秧插得快就多分责任田,为公平起见,双方均不得请帮手。”夫妻俩听了忍不住都笑了起来,气氛有所缓和,双方都同意这一方案。
待夫妻俩走后,老刘便跟于杨宁打赌,这对夫妻绝对会和好。于杨宁不信,但一个月后,妻子果然来撤诉了。
刘法官很经验的对于杨宁说道:“妻子娇小玲珑,犁田挑担比不过丈夫,丈夫五大三粗,割禾插秧不及妻子麻利。丈夫看见妻子挑重担,绝对不忍心,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忙,妻子看见丈夫插秧笨手笨脚,怕误农时,也肯定会协助,一来二去,两人不就和好了吗?这就是平凡夫妻的生活。”
“‘法条是死的,法官是活的,死法条能把活法官局限死,这样的法官越少越好,活法官能把死法条用活,这样的法官能让人敬重。’一位法学学者这句话我之前觉得很平淡,但在法院工作几年后,我有了新的感悟。刘法官这样的老法官,他们的司法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于杨宁说。
“缓和法”化解矛盾
大忠桥法庭庭长桂冠曾与刘诗才共事20年,他坦然如今的在办案中处处都用到从老刘那学到的技巧。
桂冠介绍,刘诗才的技巧多如牛毛,如婚姻家庭纠纷,多为一些小事引起的,这时他就当好听众,帮助消好怨气,这是“缓和法”。如对一些赔偿等纠纷,在调解时会出现“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场面,他先将双方当事人分开来教育,促使双方态度趋近,从而避免正面冲突,这是“靠背法”。
“老刘的优势是有扎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农技知识过硬,和农民聊得来,自然办案就接地气了。”桂冠试图从本质上找出刘诗才的出拳套路,“他熟读古典文学,能用农民喜欢听的典故说服人。”
近几年,民事领域新出台了婚姻法、婚姻法解释一、解释二、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损害赔偿若干解释、物权法等等繁多的法律、司法解释,刘诗才能够做到伸手拈来,细到哪条哪款他都能娴熟掌握,刘诗才在50岁的时候还学会了上网,能最读到新的政策法律,令同行佩服不已。
刘诗才的起居之所是法庭里一间16平米的房子,简陋,朴素,他没有自己的房产,妻子是位农村妇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务工,他以法庭为家。稍微像样的家具是洗衣机和冰箱,但他放在法庭的食堂供集体使用。
法庭的同事一直担心刘诗才的生活,废寝忘食工作能感动当事人使得顺利结案,但也损害了他的身体,今年7月,刘诗才病倒了,却只住院了7天就回到法庭工作。但是这一次,刘诗才似乎回不到往日的激情了,糖尿病和脑血栓使他力不从心。
“什么样的法官才算好法官?”
9月15日,面对《法制周报》记者的提问,刘诗才的回答很简单:“让百姓满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