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教育局局长唐晓宝的教育理想和创新实践

[复制链接]
查看: 8201|回复: 1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1-8-9 12: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教育局长的“责任教育”梦
——祁阳县教育局局长唐晓宝的教育理想和创新实践
赵四清 罗满元 王玉光
    赵四清 罗满元 王玉光
    编者按:唐晓宝,祁阳县教育局长。他怀揣“责任教育”梦想,着力实施创新实践,祁阳教育得以闻名遐迩。《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对祁阳教育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推介,曾主管全省教育工作多年的唐之享同志对“责任教育”模式极为赞赏和推崇。
    “做一个负责的教育人”,是革命老区祁阳县教育局大门上方挂着的一条永久性横幅。这句话看起来平实质朴,却蕴藏着担当的魅力和前进的力量。
    局机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是我们的局训,也是唐晓宝局长的教育理想和座右铭。”局长唐晓宝自己说:“教育既挑着学生的现在,又担着国家的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局长,办好‘责任教育’,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
    让老百姓的儿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都学好”,是“责任教育”的一项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程。唐晓宝亮出的硬招是:长远规划,科学发展,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2007年年初,有着教育管理研究生学历的唐晓宝出任祁阳县教育局局长。
    祁阳的教育在湖南向来是有名气的。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向来重视教育,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来尊师重教,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向来以“苦抓、苦教、苦学”享誉业界,教育教学质量向来有口皆碑。这一切,让唐晓宝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另一方面,在教育部门各个岗位摸爬滚打了30年的唐晓宝心里却十分清楚:祁阳的教育虽然发展得不错,但与科学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相比,祁阳的教育还有很大差距,还应该发展得更加卓越。他同样觉得责任重大!
    “一个地方的教育办得好不好,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必须根据老百姓对教育的多元、公平、优质需求,让他们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都学好’,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唐晓宝对笔者表示。
    如何让祁阳的教育步入强势发展、快速发展的轨道呢?唐晓宝开始了自己的行动——先一步科学规划祁阳教育发展蓝图,快一步吹响建设教育强县号角。
    上任伊始,他带领县教育局机关、教研室以及中小学的骨干力量,分成三支教育调查队伍,历时1个多月,对全县所有200余所中小学校进行 “拉网式”的教育普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面前,唐晓宝真诚客观地汇报了祁阳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成了县委、县政府把“责任教育”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县”的“县策”得到更具体更有效的落实。
    在这一背景下,祁阳县委、县政府基于自己的责任,发出了铿锵之声: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不能抓一阵放一阵,必须坚持“专项资金优先拨付,财政支出优先安排,教师工资优先发放”,必须做到“确保教育投入,确保教师待遇”;对教育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对教育怎么投入也不为多,对教师待遇怎么倾斜也不为高。
    实现富民强县,必先教育强县。于是,2007年9月,祁阳县委、县政府在湖南各县市区中率先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县”的号角,不仅召开了“创建教育强县”的千人动员大会,而且经过大量的调研、科学的论证,先后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制订了《祁阳县2008—2014年合格学校建设规划》、《祁阳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纲要》、《祁阳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祁阳县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等系列决策和规划,从宏观到微观描绘出了祁阳教育强县的美丽蓝图。
    “责任教育”的号角吹响后,唐晓宝更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对教育愈加“痴迷”、“痴爱”、“痴情”。他对笔者说,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异,可家境清贫,14岁那年正上高三,父亲突然去世,不得不辍学,是学校和校长、老师与同学们支持自己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如今,作为家乡祁阳的教育局长,只有竭尽全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哺育、培养与信任,也才无愧于那些帮助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 在上任之初,自己就誓言过,在局长任上,要脚踏实地,以滴水穿石的定力“构建祁阳新教育”!
    这是一副怎样的责任重担,这是一种怎样的大胆承诺啊!如今短短的四年过去,人们看到了唐晓宝的“责任教育”梦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祁阳教育的改革发展正在按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教育强县”战略蓝图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新图景:坚持每年投入几千万元用于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每年引进新教师100名,充实师资队伍;坚持每年提升10所薄弱初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每年募集近百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坚持每年议教2次,解决2至3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老百姓、家长和教师都说:“现在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让人羡慕的事是在学校教书和读书。”他们还津津乐道近几年全国高考,祁阳县上线人数、录取率在永州市始终名列前茅,被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越来越多。祁阳教育赢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湖南省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先进县”、“湖南省扶持民办教育十佳单位”、“湖南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
    科学而人性化的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 “责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证。唐晓宝使出的实招是:让权利“归队”,让队伍“激活”。
    唐晓宝有一个突出的工作特点,那就是善于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抓落实。正如他自己所说:“做一个负责任的教育人,就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唐晓宝的办公室里,总是挂着两个记录本:一个是“记事录”,记录他自己所做的事和他安排布置的工作的进展情况;一个是“备忘录”,写下他任期内“责任教育”的大梦想和实现这个梦想的一个个“小目标”、一项项具体工作的部署和预期。
    这两个记录本只是唐晓宝善于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的一个缩影、一种象征。
    “抓落实”不仅是唐晓宝的一个工作特点和方法、一种设想和期望,更是他落实责任的一种“责任”。如何把“责任教育”的一个个责任落实到位?唐晓宝使出的实招是:让权利“归队”,让队伍“激活”。
    唐晓宝说:“改革,就要让权放权。一个教育局长如果舍不得让权放权,事事都亲历亲为,他不但不能掌好权用好权,而且本身的职责也不能很顺利地履行,还会层层挫伤积极性创造性。权力应该回到它本身运行的良性轨道,才能产生最大最好的效果。”
    唐晓宝是怎样让权利“归队”的呢?除了校长由教育局考察考核任命外,学校部门的设置权、副校长的提名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财务权、招生权等等,全部放手由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行使。这样的权利“归队”,既保证了县教育局有效的行政管理权,又保证了学校充足的自主权,还激发了所有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意识,同时又使学校领导的权力得到比较充分的监督,校务更加透明,学校工作更加富有成效。这样一来,一个职责分明、权责利清晰的一层对一层负责、层层对全局负责的责任体系就建立了起来、运转了起来,各自的责任就得到了具体落实。
    为了“激活”队伍,唐晓宝更是殚精竭虑,费尽心血。他认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要想跨越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领先于时代的教师队伍。
    于是,在他的倡导下,祁阳创新了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根据时代特点给教师画新像,按“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现代名师、‘底线’教师”四个职业要求标准来制订教师奋斗目标;根据教师特性,激励队伍竞争,按大范围竞争、跨学校竞争、破“围墙”竞争、做名师竞争四种方式来激励教师积极向上;根据教育需求,顺“季节”培养,从观念更新、加大投入、明确目标、推进项目四个方面来加强教师培训,做到“育人先育师”。
    唐晓宝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给教育“开小灶”,每两年对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名校长”、“名教师”等有功之臣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他还多方奔走联络,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改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启动了在城区建设教师经济适用房、在农村建设教师周转房的专项工程,不断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幸福感。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考核评估、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课外活动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安排等等,唐晓宝倡导的同样是一种人文理念——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越丰富多彩越好,越生动活泼越好,越有创新意义越好。这样一来,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教师队伍便挑起了构建祁阳新教育的大梁。
    把“责任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让权利“归队”,让队伍“激活”,除了对学校让权放权、提高教师各方面待遇外,还必须严格管理。唐晓宝深谙刚柔相济的辩证法,在许多具体管理责任的落实中,他该“软”的尽量“软”,尽显人性化,充满人情味。但在事关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人员调整、重大事件处理等方向性、原则性、政策性强的诸多责任事项上,他则一“硬”到底,依法依规办事,甚至不惧恐吓,不怕得罪人。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让教育适合每个学生发展,是“责任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唐晓宝拿出的妙招是:构建人本教育、塑造素质校园、打造高效课堂。
    温家宝总理曾说,每一个教育局长,都应当成为教育家,要热爱教育,要懂教育,要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唐晓宝就是这种教育家式的教育局长。他在学校站了10年讲台,是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他在县教研室当了5年物理教研员,教研成果多次获奖;他在高中学校当了5年校长,创造了一套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管理经验;他在县教育局任职近10年,对教育行政管理有自己独到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他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分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赏识教育集团特约研究员……
    30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和丰富的经验积淀以及深厚的理论素养,让唐晓宝的职业眼光变得犀利而深邃。
    唐晓宝深知“责任教育”是一项“发现人的潜质”的“本真”工程,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才能寻求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他用教育家的眼光看到了教育本身的三大“责任”,从而拿出了三大妙招:构建人本教育,塑建素质校园,打建高效课堂。
    唐晓宝告诉笔者,在他看来,“人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人群、家长人群、社会人群为本”的教育,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我们就给学生什么样的‘增值’教育”,就是“家长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就给家长什么样的‘价值’教育”,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给社会什么样的‘现代’教育”。只有同时满足了学生、家长和社会需求与愿望的教育,才是“人本教育”,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教育。
    说起“素质校园”,唐晓宝如数家珍。他说,“素质校园”就是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是集关爱、感恩、忏悔、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自由与自主的精神元素于整个校园的教育,是一种教育“软实力”,最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素质教育的生动写照。如,有质量有特色的校舍,齐全而先进的教学设备,德才兼备的校长,敬业而又充满爱心的教师团队,好学而又充满激情的莘莘学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所有这些,都是“素质校园”的因子。
    为了塑造出和谐美丽的“素质校园”,在具体工作中,唐晓宝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校长素质”工程、“教师提升”工程,打造优秀的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建立“县、镇、校、科”四级教研网络,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模式改革;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构建和谐校园”等活动,凸现校园文化特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大力开展“培优促尖”、“两语阅读”等活动,破解学生素质“瓶颈”;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全县学校安全稳定……这样,一个个“素质校园”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素质校园”不再不可捉摸,而是触手可及;塑造“素质校园”也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大有可为。
    唐晓宝更清楚,学生80%的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内核。
    为了从根本上创新课堂教学,唐晓宝要求全县教师深刻反思传统课堂的根本问题,广泛号召全县教师拳打“满堂灌”,脚踢“一言堂”,全面动员全县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打造无恐惧教室,即要消除教师不敢放开,固守师德尊严,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做“小绵羊”的专制课堂;其次是建立信任、宽容、敢想敢说的课堂文化,让学生敢于道出困惑、敢于质疑、敢于创造。他大力倡导启发式教育、快乐教育、赏识教学、开放式教育等现代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全国率先加入“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共同体”,扎实开展“3+9”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全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亲自部署探索祁阳特色的“三点式”课堂:即点燃、点拨、点击。点燃,就是要求教师课前备好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关注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链接,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群学,相互讨论释疑,充分点燃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点拨,就是依据导学案的提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学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点拨其他学生,又通过其他学生的提问,再点拨展示的学生,再通过教师更高层次的精讲点拨全班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点击,就是通过测试和课堂作业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点击薄弱环节,点击知识延伸,点击学生个性,点击学生创新。“三点式”课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认同,同时促使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学生一同成长,共同发展。不少中小学校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当教师还可以这样上课的!”
    唐晓宝用四年的创新实践,在祁阳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幅“责任教育”的灿烂画卷,初步构建了祁阳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这幅祁阳教育科学发展的新画卷一定会更加壮丽更加迷人!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3 上一篇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1-8-10 16: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