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是座山城,一道绵绵的蕉溪岭把这块土地与外界分离开来。浏阳人有这样的自豪。夏天,这个地方比百里之外的长沙总要低几度。冬天,又比省城温度高几分,我常常听身边的朋友总结浏阳是座宜居的小城,小城这样的温馨就与蕉溪岭有着望穿秋水的关系,有着藕断丝连的情结。 我对蕉溪岭的印象来得迟些,还记得是欧代明5万元起步打洞(蕉溪岭隧道)的时候,那时候刚刚来到这个小城,天空中飘扬着声撕力竭的“进百强,冠三湘”口号,脚底下是无尽的灰尘,到街上逛一圈,都得用半个小时清理满腹黄泥的鼻孔。后来,虽然接下来伴着的是不断的堵车、不断的修路,但还是伴着‘隧道通了’的政绩声音,和那条蜿蜒曲折的106国道共存,让浏阳人民出去有了两条路的选择。
在这个世界呆久了,就会懂得“人最贵的不是现在的拥有,而是失去的往日。”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挖掘“这个地方的昨日、往事”。我常常听网友说在蕉溪岭隧道与106国道之前,浏阳通往外界还有一条古道,有些网友甚至还神乎其神,说那条古道三国时关羽带兵走过,朱元璋屠浏阳城时也曾路过。
在中国,总不乏一些异类而犀利的文人,他们形容“历史是婊子写成的”,加上一些愤情起哄,于是,我也就不那么相信遗留下来的文字,凭想象杜撰出来的昨日。
蕉溪岭106国道右边,有一条现代的水泥路,沿着光滑的路面走向山底,能看到一条长满野草的山路,路边,小溪流水潺潺,水中的鱼儿虽小,但成群结对并不惧人,它们仿佛很久没有与外界接触,也不懂得外界的精华与糟粕。山路中间,有座长满青苔的小石拱桥,细细望去,还可清晰分辨出整齐石块的连接,那连接处,没有钢筋与水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
沿路上山处的两旁,有很多旧屋地基,虽然长满的杂草,但还是能很清晰看到用石头填起来的地方,当地人介绍:“在没有106国道之前,这里是外面人到浏阳来的唯一通道,也是浏阳人去长沙的唯一道路,那时,这里是一个大的山庄,两旁有不少饭店与旅店。”
可惜,我去攀爬的那天,没有带相机,就只能在脑海里留下通往长沙的那蕉溪岭古道、那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