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风景这边独好

[复制链接]
查看: 802|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2-7-23 12: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下地处阳明山山脉,美丽的黄狮河从这里蜿蜒而过。


    内下多山。“靠山吃山”是千年古训,但是,多少年来,靠山的内下人吃不出山的滋味。“绿色银行不开门,空守青山唤奈何?”高山阻挡,交通不便,一度使这一方水土与现代文明隔绝开来。


    山依然是那座山。可是,现在的山不再是令人叹气的“恶水穷山”,“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山上藏宝,林下生金”,已经成了阳明山山脉的一道新风景。


    炎暑时节,笔者一行再访“内下”,探秘内下乡“林下经济”发展成长的轨迹,不仅看到了一道很美的风景,也看到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更看到了一个潜力巨大、正在发生聚变效应的大产业。


    伫立在雄伟的天皇山顶,极目远望,但见漫山绿遍,层林尽染,顿生“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


    一道很美的风景
    山上藏宝林下生金


    “椎林叠翠”,这个富有诗意的名称,曾是脍炙人口的“金洞八景”之一。


    这片纵贯内下乡境中南部的天皇山山脉生长着1万多亩连片原始红椎次生林,它们躯干挺直粗大,参天耸立,有的要两三人才能合抱,有的两三丈高,枝条多而紧凑,叶子青绿密集而细长,每棵树都像一把翠绿的巨伞,遮天蔽日。从山下往上看,那葱茏翠绿的椎林,顺着由低到高、蜿蜒起伏的山势,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生长,一望无际。这里的红椎林海,堪称祁阳一绝。置身瑰丽奇伟的“椎林叠翠”,如梦如幻。


    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


    再上天皇山,再访红椎林,时代赋予她新的内涵,“林中自有黄金屋”的诗意在这里找到注脚:林改均山到户后,当地林农通过加强自管和联户护林,保护和改善红椎林的生态环境,增加林下野生红椎菌的自然产量,并通过组建红椎菌专业合作社将红椎菌推向全省市场。正在自己责任山上采摘红椎菌的内下乡新屋场村村民赵传亮兴奋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红椎菌的生菌价卖到每公斤80元!林下红椎菌是农民增收'金娃娃’。”


    如今,内下乡加入红椎菌专业合作社的农户58户,年销售收入88万元。全乡红椎菌产量2万斤,产值过100万元。“花好人多爱,花香蝶自来。”内下乡用改革唤醒沉睡的山林,利用本乡水果种植面积大的优势,组织果农大量放养蜜蜂,直接为果农带来每亩800多元的增收效益。目前该乡10多户养蜂户放养蜂群1000多群,养蜂年收入达20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
    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现在,内下乡养蜂户已发展到70户,养蜜蜂1万群,年产蜂蜜85吨,产值100多万元。“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内下林下经济如诗如画,编织出内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个很好的思路
    在兴林中富民 在富民中兴林


    市场法则告诉我们:资源就是财富,资源就是优势。资源优势一旦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就不可限量。“林下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


    2010年,内下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制订《内下乡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引导科研人员、农林业从业者和群众积极配合,林下经济在全乡范围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内下乡党委书记蒋明明,一个对山特别有感情的领导。说到山,他一脸的灿烂和兴奋:“林下经济是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我们通过抓林区,扩乡城,兴产业,内下实现了初步'突围。我们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好‘林下经济’。从2011年起,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乡建立‘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区’。”蒋明明如是说。


    翻阅内下万亩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思路令人眼睛一亮:一是建立林下4000亩,藤芒编织年产值千万元的藤芒编织产业原料基地;二是建立林下1万亩,产量2万公斤的红椎菌产业基地;三是建立林下2千亩,以种植穿心莲、莪术、两面针和金花茶等中药材和名贵花卉为主的产业基地;四是建立林下2000亩,养殖规模200万羽的养鸡产业基地;五是建立林下4万亩,放养规模8千群的养蜂产业基地;六是建立林下2万亩,养殖规模3000头的养羊、养牛等养畜产业基地;七是建立以天皇山森林公园为轴心,方圆5公里的森林游农家乐山庄20户,森林旅游业年收入200万元的森林旅游产业基地。2013年,全乡林下经济发展到11万亩,产值超亿元,从2010年的8千万元,逐年递增7.6%。


    沿着内下大坝水库四周,一条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林下经济带在内下全境次第铺开。


    走进内下乡河上村委大坪自然村,村里的农户告诉笔者,随着林改确权的落实,现在林业生产积极性很高,群众主动投身于发展林业生产。村里的花卉基地,经常有乡内外的人来参观学习或购买种苗,仅此一项,人均增收百元以上。“村村有典型、组组有示范。”


    在大做山文章的实践中,内下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立体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禽畜养殖,实现以空间扩产业、以产业富农民的复合经营。2010年,全乡林下养鸡户发展到43户,养鸡111万羽;林下养牛户37户,养牛115头;林下养羊户16户,养羊1358头;林下养猪户6户,养猪780头;林下养殖业总产值达4千万元。


    在林下经济的牵引下,内下乡以藤芒编连起来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到目前,全乡上规模的藤芒编织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2010年编织加工出口产品产值达2千万元,其中利用本地藤芒原料编织加工出口产品产值达千多万元。同时,通过“企业+农户”的方式,把“车间”开设到农户,拉长编织产业链,不仅龙头企业可以解决林下野生资源的出路,变野生资源为宝,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龙头企业又为农村闲散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劳动力解决就业出路,当地农民在家门口上班,全乡1000多人参加藤芒编织加工业,人均月收入达到700-1000元。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只有让林地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内下乡乡长刘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内下将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个很大的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目前,内下乡内下鱼养殖农户170多户,养殖面积390亩,产量870多吨,产值千万元,平均每个养鱼农户年养鱼产值近万元,整个内下鱼产值占全乡渔业总产值44%以上。


    近几年来,内下乡在做大“内下鱼”品牌,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引导群众发展龟鳖庭院养殖、推广大水面渔业开发,促进了水产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在,内下水产养殖面积500亩,水产品总产量千余吨,其中龟鳖养殖户由2009年2户发展到目前的14户,养殖面积7.5亩,产量6.8吨,产值209万元,养殖户户均产值高达14万元。


    内下乡新屋场村村民林铭瑞是内下乡林下经济的受益者,也是林下经济的典型。2010年,林铭瑞在速丰林下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共出栏2万只肉鸡,年纯收入超过十万元。今年,他又在速丰林下套种穿心莲和两面针等中草药50亩,搞林下立体种养。“绿色银行开了门,流金淌银聚宝盆。”说起林下经济,林铭瑞编起了顺口溜。


    瓦窑村村民陈光云承包林地143亩,在桉树速丰林下养鸡,2010年出栏成品鸡2万羽,年产值18万元。聊起致富经,陈光云一脸的兴奋。“林下养鸡,财源广进;公鸡开啼,富裕升级。”陈光云幽默地说。


    据悉,内下林业用地面积7.8万亩,森林覆盖率64.3%,两项指标位居祁阳前列,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内下乡于2009年启动林改工作,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主体改革任务。2010年12月经县林业局验收,全乡完成确权发证面积7.12万亩,确权发证率91.3%;完成确权到户林地面积7.04万亩,确权到户率90.3%;完成承包到户面积66.53万亩,家庭承包率85.3%。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蒋明明说:“山林是个聚宝盆。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地增值、山头增绿、国家增税、企业增财、农民增收的多赢结果。作为祁阳林区乡,我们对写活林下经济这篇文章信心满满。”


    信心满满必然会带来口袋满满。今日的内下人,已初尝大山的甜头。“绿色银行矗立山间”,山绿林丰生态美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诱人画卷。


    展望明天的内下,“林下经济”的集聚效应和拉动效应充分释放时,大山将会给内下人民带来什么呢?“园区经济”和“林下经济”齐飞,山上景象与山下风光一色。“经济内下”与“文化内下”同行,大坝夜色和文昌美景交辉。


    这样流光溢彩的内下,难道还会是一个不为太多人青睐的偏僻之地?



    如此多姿多彩的内下,难道不会让越来越来的人心驰神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